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晚清官场有多腐败荒唐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晚晴,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都是知道的,因为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关于清朝也是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熟悉,因为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都是按照清朝时期的背景进行拍摄的,当然了,清朝时期的晚晴其实是非常妇腐败的,当时的慈禧便是晚晴时期最大的领导者,慈禧在位期间,晚晴是变得非常的惨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晚清官场有多腐败荒唐?
  落后挨打的中国近代史上,晚清的这段历史,常叫人唏嘘无奈:虽说鸦片战争挨了打,但后来也能人辈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红红火火。却为何到头来越发奋越衰败,被列强变着花样吊打,最后在丧权辱国里亡了国?如此"不给力"的表现,原因自然也多,不过,下面这几段晚清官员的"给力"表现,却足以给落后挨打的清末历史,一个无比生动的答案。
  01
  晚清动辄割地赔款,财政也常困难,于是每到缺钱就卖官,"捐官"的生意年年红火。以《清俾类钞》记载,浙江山阴县百姓蒋渊如也动了心思,竟想买个知县当当。但这位心比天高的蒋渊如,囊中却是空空,倾家荡产也凑不够买官的钱。为钱愁怀的蒋渊如,却是突然灵机一动:没钱?可以"融资"嘛。这事都能融资?这蒋渊如拉来好友唐文卿等四人,五个狐朋狗友先凑够了钱,然后歃血为盟:出钱最多的蒋渊如担任县令,出钱第二多的唐文卿做刑名师爷,其他人以此类推,组建起"捞钱先团队"。在成功花钱买到一县官职位后,这五人从此密切配合,三年里狠刮猛捞,三年后因贪污落马。可经过一番上下打点,竟只落得罢官了事,得意洋洋带着贪来的钱财回家。其钱财总数多达六十万两白银,历经三年"苦干",成功实现暴富。如此"融资"奇迹,堪称清末"给力"创业奇迹,也从而生动展现,清朝基层吏治的乌烟瘴气。   02
  为什么蒋渊如之流,宁可倾家荡产也要凑钱买个七品县官?那就得算算:看上去"芝麻绿豆大"的清朝县官,究竟有多赚钱。这事儿,清朝御史谢家玉,就仔细算过经济账:且不论清朝县官们的各种"搂财"妙招,就说最基本的农业赋税,其中的油水都是多多。以南昌县为例,南昌县每年的土地赋税,每年有近五万两。按照清朝官场的潜规则,知县可拿走其中的一万两千两。另外南昌县每年的稻谷税,知县也可以按照"潜规则",从中榨取白银一万八千两。放在晚清年间,只拿这些"灰色收入"的知县,绝对是当时官场上的良心人物。换句话说,在清末做个"良心"知县,每年灰色收入也多达三万两,是清朝知县俸禄的十五倍之多。看这"给力"数字,就可知晚清百姓之苦。03影视剧里塑造清末贪官,动辄是又懒又笨的模样。但清末学者陈康祺,却在其代表作《郎潜纪闻》里,大声替清朝官员"喊冤":清朝官员真要"又懒又笨"?老百姓就得敲锣打鼓喽。"又懒又笨"真是好官?以陈康祺的说法,知府知县这一级的官员,最好是"幸不甚知"。为何说笨了好?因为这些官员一旦多了心眼,一定会"劫富民,噬弱户,索土产,兴陋规",非要把地皮刮三尺不可。至于巡抚巡道们呢?那更盼他们不但要笨,更要懒,最好安心呆在衙门里别出巡。只要他们出巡,别管打什么名义,也必然"折夫马,斥供张,勤馈赆",这更是玩命的盘剥,后果都是"仍苦百姓耳"。所以说,盼一个又懒又笨的父母官,是清末苦哈哈的百姓们,多么酸楚的心愿。   04
  清朝开国后的重要反贪制度,就是沿袭明朝的御史制度。清朝御史有"风闻言事"权力,专门负责揭发腐败现象。哪怕揭发现象查无实据,也绝不追究御史责任。如此特殊制度,叫御史们一度是反腐的利剑,直到清末时,还出了谢家玉这样的良心人物。但也就是在清末时,专打腐败的"风闻言事"权力,也被堕落的御史们发展成了一门生意:卖奏折生意。这个怎么卖?清朝学者欧阳昱《见闻琐录》里记载:虽然在鸦片战争前,大清也很腐败,但还没有"卖奏折"这个奇葩生意。但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这生意却突然火了:御史们查到贪污腐败的猛料,写好奏折后却不忙上奏,先跟"揭发对象"谈价钱。收了钱就压下猛料。光绪年间更进一步,趁着朝中官僚们互相倾轧,御史们也纷纷跟风,拿着充满猛料的"奏折",跟各位重臣谈价,价码也是水涨船高:"数千金、数百金、数十金不等"。这样严肃的大事,都变成公开交易?清朝的腐败,自然在火热交易中,越发"腐"到没救。05清末出名的腐败类型,就是司法腐败,各种被改编成戏曲电影的冤案,其中各种套路的权钱交易,常叫观众边看边咬牙。但《清俾类钞》里,却也记载了清朝官员,另一种简单粗暴的"司法腐败"方式:做奇葩司法判决。最典型的,就是《清俾类钞》记载的,清朝光绪年间枣强县的一位方知县,这位方知县到任后,素来以清正廉洁不收钱示人。但当地一个寡妇,为了争财产与小叔子打官司。方知县一听财产有上千金,立刻摆出嘘寒问暖模样,苦口婆心劝寡妇改嫁,并拍胸脯保证小叔子不会抢她财产。待到寡妇真的嫁人了,方知县却顺手牵羊,把寡妇家的千金财产搂进自己腰包,还振振有词解释:既然你都嫁人了,财产也该入官库嘛。你看,我没把财产给你小叔子啊。更奇葩的,却是方知县办的另一起盗窃案:有户人家抓了小偷,扭送到县衙来。本该依法严惩小偷的方知县呢?却劝受害者要宽容小偷,要把小偷带到自己家里感化教育。结果有恃无恐的小偷,在受害者家里胡作非为,吓得受害者受不了,只好又给方知县送了一大笔钱,这才叫心满意足的方知县,摆摆手把小偷轰走。效果也十分轰动:从此以后,枣强县只要发生盗窃案,老百姓都不敢报案。   清王朝的国土上,尽是这种县令,至于社会民生?那是可以想象。   06
  说起大清朝的落后,后人常狠踩的一条,就是清王朝的愚昧封闭。但一部在大清朝畅销数十年的禁书,却表示严重不服:《大清缙绅全书》。《大清缙绅全书》,原名《大清爵秩全览》,是清朝光绪初年时,北京海王村一家山西人开的"宝名堂"书店刻印的图书,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汇集了大清朝当时各级高官的职务履历。当时出版没多久,就被清王朝下令查封。但"宝名堂"老板一顿花钱疏通,竟改成《大清缙绅全书》后,继续堂而皇之出版。理论上说,这部书就是些枯燥的人物官职介绍,本该无人问津,谁知一上市,就创造了销售奇迹。几乎是每次上架,都转眼间被抢购一空,还有人买了后转手叫卖,"黑市"上的价格一度疯涨十倍。而后"宝名堂"又趁热打铁,推出了"连载版",该书每年春夏秋冬季各更新一册,汇集大清朝各级文武官员的最新履历和职务变动,还添加了各要害部分官员的性格脾气喜好。如此一来更火爆,清朝大小官员人手一册,有些官员每季追着买,一追就是十多年,比粉丝追剧还执在那个年代,论图书火爆程度,诸多清末的名著,比起这部书来,都是黯然失色。可以说,《大清缙绅全书》,就是清末图书市场上,最为强大的畅销奇迹。   为何有此奇迹?瞧瞧内容就知道,全书汇集了朝中大小官员的详细情况,还有每季实时更新,等于就是清朝官场上的"人脉宝典"。清朝官员的送礼请托,都要以此来开路。大清越腐败这书就越火。于是一年火过一年,直到辛亥革命一声炮响,积重难返的大清朝,在腐败里无声的灭亡。
网站目录投稿:映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