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通过对锤子阅读及其竞品的分析,发现锤子阅读App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议。 本文目录如下: 一、市场情况 1. 市场背景 2. 市场前景 二、竞品确定 1. 竞品确定 2. 竞品确定原因 3. 竞品分析目的 4. 体验环境 5. 下载统计 三、竞品分析(罗列 分析 建议) 1. 战略层 (1)总述 (2)分述 商业模式 运营体系 2. 范围层 (1)总述 (2)分述 登录注册 订阅 阅读 其它 3. 结构层 4. 表现层 四、锤子阅读用户反馈 五、调查问卷 1. 路径一 2. 路径二 3. 路径三 六、总结 七、对锤子阅读的建议汇总 一、市场情况 1. 市场背景 首先,澄清两个概念:"聚合类App"与"订阅类App"。很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聚合类App,强调的是App本身的聚合,指基础型需求不需要手动订阅来使用,新闻资讯类App多以此形式呈现,如今日头条;订阅类App,强调的是用户手动的订阅,指基础型需求需要手动订阅来使用,信息订阅类App多以此形式呈现,如锤子阅读。 网上有很多关于阅读类App分类的文章,但是分类后的准确性与不重叠性都有漏洞。我把阅读类App按产品形态分为三类:新闻资讯类App、书籍杂志类App、信息订阅类App。 新闻资讯类App:从内容源的维度来划分,主要可分为门户类(如:网易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媒体类(如:凤凰新闻、澎湃新闻、BBC News)、聚合类(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 书籍杂志类App:从内容源的维度来划分,主要可分为书籍类(如:微信读书、QQ阅读、网易云阅读)、杂志类(国家地理、环球人物杂志、财新周刊)、报纸类(纽约时报中文网、华尔街日报、南方周末)。 信息订阅类App: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订阅并阅读的App。相比于新闻资讯类App与书籍杂志类App,属后起之秀,也相对小众。目前该市场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亦订阅维度与颗粒度尚未固定,每家App都有自己的侧重点。锤子阅读、ZAKER、豌豆荚一览、即刻都属于此类App。 2. 市场前景 以上三类App各自发展到一定阶段,因自身产品属性导致的同质化、瓶颈化越来越明显。为了保证自身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保留存量用户、发展增量用户,可能会出现上述三种形态之间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结合。 二、竞品确定 1. 竞品确定 即刻 豌豆荚一览 ZAKER 2. 竞品确定原因 锤子阅读属于信息订阅类App,所以我选取了这类App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三个App,分别是信息获取效率极高的"即刻"、产品形态新颖的"豌豆荚一览"、老牌聚合类App的"ZAKER"。 这三者都有各自出众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缺点。 3. 竞品分析目的 通过对锤子阅读及竞品的分析,发现锤子阅读App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议。 4. 体验环境 5.下载统计 统计了豌豆荚、应用宝、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华为应用商店、PP助手、安卓市场、安智市场、应用汇等安卓应用商店的下载量(或安装量、使用量)。数据来源于ASO(因ASO的统计并没有覆盖所有安卓应用商店,所以实际下载量会比统计数据大)。 锤子阅读:>19.4万 ZAKER:>1.99亿 即刻:>114.22万 豌豆荚一览:>186.71万 三、竞品分析 1. 战略层 (1)总述 (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2)分述 1)锤子阅读 商业模式:暂不考虑商业化。 运营体系: 产品运营:爬虫抓取+内容算法+人工筛选、编辑、推荐 推广运营:锤子系列手机内置App;锤子科技CEO、内部员工SNS传播;社区推广;锤子科技发布会推广;锤子科技官方平台(官网、论坛等)推广。 2)即刻 商业模式:即刻的目标用户偏窄,且属于起步成长阶段,亦流量变现的广告形式不考虑也不适合。目前的商业化途径较为单一,为软文广告。 运营体系: 产品运营:爬虫抓取+内容算法+高效后台+编辑运营+用户反馈 推广运营:口碑传播;SNS传播;应用商店分发;自媒体推广。 3)豌豆荚一览 商业模式:应用推荐与分发;信息流中的广告。 运营体系: 产品运营:爬虫抓取+内容算法+编辑运营+用户反馈 推广运营:应用商店分发;SNS传播;自媒体推广。 4)ZAKER 商业模式: 广告:启动页闪屏广告、主页下拉刷新后的闪屏广告、主页和各频道页的Banner广告、各列表页中穿插的Bar广告、各内容页的插页广告。 O2O引导消费:通过生活服务领域变现,在Tab 4"玩乐"中穿插的引导用户线上或线下消费的的广告。 软文:PR软文广告。 运营体系: 产品运营:爬虫抓取+内容算法+编辑运营+用户反馈 推广运营:SNS传播;应用商店分发;早期的PR软文。 2. 范围层 (1)总述 (1)分述 1)登录注册 (从左往右:锤子阅读;即刻;豌豆荚一览;ZAKER) ①锤子阅读 罗列: 不支持第三方登录。 必须同时填写手机和邮箱才能注册,缺一不可。 注册后可使用手机或邮箱登录。 支持Smartisan ID直接登录。 未登录状态下,可以进行阅读或订阅,订阅时会提示登录账号。登录后,会询问是否合并未登录状态下订阅的信息源。 分析: 不支持第三方登录就无法获取初始用户的行为数据,也就是说可能一开始锤子阅读并没有想走个性化推荐的路,也可能是产品前期没有做这个需求。 注册时必须填写手机和邮箱,是为了日后的营销。 自家的产品当然支持自家的ID,这个无可厚非。 建议: 没有第三方登录,提高了冷启动成本,同时在其他家产品都增加了第三方登录的大趋势下,锤子阅读没有,更使用户觉得上手难,建议增加第三方登录。 在注册页面中,同时出现4个Bar+1个Button,填写内容过多使用户恐惧,建议分页显示注册流程,一个页面只显示一项填写内容。 ②即刻 罗列: 支持第三方登录。 注册时,只需填写用户名和密码;注册后,会提示绑定第三方账号。 未登录状态下,可以进行阅读或订阅。登录后必须合并未登录状态下订阅的主题。 分析: 即刻的核心竞争力是根据用户行为个性化推荐颗粒度极小的主题,这样第三方登录是必须有的。注册后,会一直提示绑定第三方账号,可见即刻在获取用户行为数据上的决心。 注册时不需要填写手机或邮箱,说明即刻并没有很注重日后的营销,还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不添加不是用户需求的功能。 建议: 注册时,必须满足"用户名5-20个字符"、"密码6-20位"2个条件。输入条件不满足时,建议系统着重提示哪个条件未满足。 注册时,填写用户名时提示可以输入字母和数字,但实际中如果首位字符是数字时,不能成功注册,这属于Bug,建议修复。 建议在登录后,可以选择是否合并未登录状态下订阅的主题,而不是强制合并。 ③豌豆荚一览 罗列: 支持第三方登录。 注册时,需要填写手机或邮箱。 支持豌豆荚账号登录。 未登录状态下,可以进行阅读(但不能通过信息流入口阅读)或订阅。登录后,不能合并未登录状态下订阅的应用。 分析: 支持第三方登录,可获取用户行为数据,降低用户注册成本。 手机或邮箱注册后,不会提示用户绑定第三方账号,没有给用户带来骚扰。 建议: 建议增加登录后可以选择是否合并未登录状态下订阅的应用功能。 ④ZAKER 罗列: 支持第三方登录。 关闭了注册功能。 只支持邮箱登录。 未登录状态下,可以进行阅读或订阅。登录后,不能合并未登录状态下订阅的频道。 分析: 支持第三方登录,可获取用户行为数据,降低用户注册成本。 建议: 建议增加登录后可以选择是否合并未登录状态下订阅的频道功能。 2)订阅 (从左往右:锤子阅读;即刻;豌豆荚一览;ZAKER) ①锤子阅读 罗列: 订阅站点:新闻、视频、文艺、商业、科技、生活、科学、非虚构。 订阅渠道:Banner、编辑推荐站点、站点分类、搜索站点。 订阅方式:轻触"订阅"Button,无需分类。 订阅入口:Tab 3"订阅"、内容页上方、站点页上方、搜索站点。 取消订阅入口:Tab 3"订阅"、内容页上方、站点页上方、搜索站点、Tab 4"我的"-"订阅列表"。 分析: 订阅站点:订阅站点少而精,之前版本中大量的站点都在迭代版本中取消,看来在编辑人员有限的前提下,锤子阅读选择了质而非量。站点维度相对单一,没有很广的覆盖度。站点颗粒度相对大众,以媒体和自媒体为主,编辑人员并没有针对站点具体内容进行编辑,而是筛选站点。锤子阅读和众多聚合类App不同的是,它更多承载了凸显锤子科技价值观的责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用户基数和商业价值,所以会有"文艺"、"非虚构"这些看似小众但却能很好凸显锤子科技价值观的站点。 订阅渠道:锤子阅读特立独行的不搞算法、不瞎推荐。优点是订阅页逻辑清晰,信息架构简洁;避免了目前大多数App推荐不准的尴尬局面;侵犯用户程度低,用户可以自主进行站点阅览和筛选;开发难度低;产品口味大众,用户基数大。缺点是,和新闻类App架构相似,却没有新闻类App的时效性;内容大众、不够智能,用户较难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站点和内容;没有个性化推荐,就无法分发长尾,这样导致很大程度上依靠分类索引;站点大多为泛主题、大锅饭,较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竞争壁垒低。总的来说,在内容分发上主要依靠编辑推荐和分类索引,套路比较常规;在交互上简洁直观,没有任何不符合用户需求又抢占视线的功能。另外,目前的版本只支持站点名称搜索,不支持站点中的内容搜索,搜索效率较低,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想要订阅的站点名称,这个搜索几乎没用。 订阅方式:因为在信息流中没有信息分类,所以点击"订阅"后直接订阅成功,不需要手动选择分类项目。用户在使用上门槛很低,在用户订阅站点较少的初期不会出现大问题。并且"订阅"Button的UI也很朴素,不抢眼,没有那种逼着用户点击订阅的意味,产品经理还是希望用户订阅站点是发自内心的感兴趣,而非因抢眼的UI而订阅。但是订阅成功后的Button就太过抢眼。 订阅入口和取消订阅入口:入口单一化,没有冗余的入口,值得称赞。 建议: 在我收集的5000多条用户反馈和100多份调查问卷中,站点过少是最大痛点。建议丰富站点维度,增加"体育"、"音乐"、"游戏"等大众站点,也试着根据后台数据和用户反馈增加一些长尾站点。 为了解决目前站点口味大众,无法覆盖长尾用户的问题,建议切碎站点颗粒度,在分类中增加话题模块的个性化推荐。如"Apple最近发布的新产品"、"豆瓣评分最高的电影"等。 增加与"编辑推荐站点"、"站点分类"架构并列的自定义个性化推荐。具体表现形式为用户选择关键词,系统智能推送相关内容。初步的想法是通过两条路径中的任意一条进行自定义,分别为"职业"和"兴趣",这两个点能基本覆盖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通过选择的方式一步步确定自己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前期可选择少量关键词进行试点。这个需求解决了"有固定需求但又懒、难发现相关站点的痛点",而且在App营销传播上也是一个点。 Tab 1"锤子阅读"中的信息在Tab2"发现"中重复出现,建议避免之。 订阅成功后的Button颜色过于突兀,建议调低饱和度。 建议提高内容时效性。 增加对当下热点话题深度解析的文章。 ②即刻 罗列: 订阅主题:趣味、影视、科技、阅读、生活、体育、财经、音乐、游戏、新闻、官方。 订阅渠道: 猜你喜欢、最新主题、编辑精选、专题精选、更多主题、搜索主题、搜索消息。 订阅方式: 轻触"+"Button,无需分类。在主题页订阅时,不询问是否推送;在非主题页订阅时,询问是否推送(可在设置中选择不询问,并默认为推送或不推送)。不论是主题页或非主题页,在"+"Button旁边都有订阅人数显示。 订阅入口: Tab 1"即刻"、主题页上方、搜索主题或消息。 取消订阅入口:Tab 1"即刻"、主题页上方、搜索主题或消息、Tab 3"我的"-"我的主题"。 分析: 订阅主题:以颗粒度极其细微的兴趣话题为主题,精准对接用户订阅需求。主频道大众口味,但是每个频道内的主题都是以兴趣话题为单位的。主题名称多以"基础需求+极端场景"的形式展现,如"有豆瓣8.0分以上的新电影",其中"新电影"是基础需求,"豆瓣8.0分以上"则是极端场景。订阅页作为首页,可见即刻团队对"用户发现自己感谢的主题"是非常看中的。对于信息源颗粒度极其细微的订阅类App,内容分发是个难题,即刻也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通过"用户反馈+爬虫抓取+高效后台+人工编辑",即刻产生了大量、实用、有趣的主题,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主题较新,更新的内容有限。另外,主题的内容多为高端内容,导致产品虽然调性高,但受众用户窄,以广告的形式商业化艰难。 订阅渠道:主要通过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算法还是比较准的,用户口碑不错。主题的颗粒度细小导致主题索引性下降、内容分发效率较低。从分发形式上来看,即刻并没有把分类索引放在醒目地方,而是以及时的、碎片的、有趣的形式来呈现主题,这是因为分类索引会让用户觉得严肃而有负担,即刻希望用户能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来发现有趣的内容。 订阅方式:很多用户不知道在设置中可以选择关注时询问是否推送。这给那些长期保持推送或长期保持不推送的用户带来困扰。 建议: 即刻品牌调性高而导致受众用户窄,建议适当增加生活类、服务类、泛主题类主题来拓展用户。因为即刻主要采用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分发内容,所以并不会侵犯核心用户要求高品质的诉求。 因主题颗粒度细小导致索引性下降、分发效率较低,建议把本来竖屏显示的内容分发整合后横屏显示在顶部Tab,左右滑动可以快速切换。 为了让系统更懂用户,增加兴趣爱好的填写入口,放于"猜你喜欢"页面。 在订阅时弹出的询问是否推送的文案中,增加"在设置中可选择关闭询问"的提示。 很多用户反馈"发现"页混乱,其实并非信息架构复杂,而是UI在主次取舍方面的平衡没做好,建议重新修改UI,做好主次分明,次要内容不过分抢占视线。 ③豌豆荚一览 罗列: 订阅应用:微信公众号、杂志、生活品质、书影音、美和创意、二次元、海外、深度阅读、 无聊治愈所、学习。 订阅渠道: 一览之选、用户喜欢、随便看看、分类索引、热门应用、最新收录、搜索应用、搜索内容。 订阅方式:轻触"+"Button,需要分类。 订阅入口:Tab 1、内容页下方、搜索应用或内容。 取消订阅入口:Tab 1、内容页下方、搜索应用或内容、信息流中信息条的右上角。 分析: 豌豆荚一览是豌豆荚团队的作品,其CEO是王俊煜,之前供职于Google。为什么说这些呢?是因为王俊煜身上有着浓烈的Google色彩,Google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有一点,不能说它是缺点,就是Google做产品的时候是从Feasibility角度出发的,就是先有锤子(资源),再找钉子(需求)。再说回豌豆荚,豌豆荚创办于2010年,正好处于移动互联网的初始阶段,但是随着时代与市场的变迁,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行为的固化,导致应用商店的分发系统逐渐失去了话语权,用户更多的是从搜索入口。因为不甘心做互联网时期的Yahoo,所以王俊煜决定转型做Google,豌豆荚一览应运而生。其实,豌豆荚一览本质是应用内搜索,聚合信息只是一个载体,或者说豌豆荚本着自家应用内搜索的技术积累,找了一个聚合信息的切入点。这就导致了用户需求不明确,这是目前豌豆荚一览最大的问题,用户不知道这个App能做什么?这个就不展开说了,不然又得写一篇长文。 为什么用户不知道豌豆荚一览能为自己做什么?以应用为单位的信息源颗粒度太大,粗颗粒度聚合内容是方向性错误。这个是前期的产品模型搭错位了,要调整需要从底层调整。 订阅站点和订阅渠道暂不分析,在产品模型搭错位的前提下,谈这些没意义。 订阅分类的交互太复杂,而且用户真的需要在一个以应用为订阅源单位的App里进行订阅分类吗?而且删除分类项的入口比较隐秘,用户较难发现。 每个应用在单元时间内推送的信息过载,但豌豆荚一览也做了优化,可以选择应用内的频道是否出现在信息流。 建议: 切碎订阅源颗粒度,把原本以应用为单位的订阅源改为以应用内频道为单位(公众号等订阅源的颗粒度不用改变)。豌豆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在订阅源页面中添加了频道开关,来控制该频道是否在信息流中显示。但是这还不够,在订阅模块中,也应该以此为单位。这样做的好处:一则,用户有了比较明确的使用需求。二则,订阅分类这层交互可以拿掉了。每个频道就是一个子集,当然还有另外的总集。最后,把订阅应用重新分类,把订阅渠道重新调整。 应用内搜索也许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搜索入口可以放在醒目的位置,甚至可以单独拎出来做为一个底部Tab,在页面中增加应用内搜索的使用场景介绍和索引。 交互和一些小功能就不赘述了,还需要优化。如,icon形状的统一,没必要做成不同的形状,整齐度这个需求的优先级还是很高的;icon外围颜色和页面背景颜色撞衫了。 豌豆荚一览秉承了很多Material Design的设计规范,建议考虑iOS用户的使用习惯。 ④ZAKER 罗列: 订阅频道: 新闻、娱乐、科技、财经等24个频道。 订阅渠道: 精选、频道、搜索文章、搜索频道。 订阅方式: 轻触"+"Button,无需分类。 订阅入口: Tab 1订阅"、搜索文章或频道。 取消订阅入口: Tab 1"订阅"、搜索文章或频道。 分析: 广泛的频道覆盖面,从新闻类、服务类、到主题类,几乎面面聚到。频道以媒体、自媒体为主,颗粒度中等,其中以杂志类频道居多。ZAKER的杂志式排版有好处也有坏处,这跟它诞生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ZAKER诞生于2010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初始阶段,人们并未开始大量的使用智能手机,拟物化的杂志式排版能让用户找到纸质书的感觉,使使用成本降到最低,当时也是拟物化风行的时期。但是,有时候学习成本和使用效率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初期使用产品越容易上手,后期使用效率可能会越低。杂志式的排版虽然让用户更容易从纸质书过度到智能设备,但是这样排版是低效的,因为用户需要多步交互才能看到内容。为什么ZAKER不与时俱进的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呢?这就是HAO123诞生至今为什么不变样的原因。一则,用户已经习惯。尽管它不是最好的呈现信息的方式。二则,企业的调性不会轻易改变。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App不会轻易改变它的调性,就像一个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这不单单是因为特色。总的来说,杂志式排版的好处是别具一格,产品的差异化很好的传递了产品调性;用户学习成本低;因熟悉而产生亲近感;很难出现信息过载的现象。坏处是信息获取效率低下,需要多步操作才能看见信息内容;杂志式拟物化和现流行的扁平化相冲突;因为需要点击频道才能进入内容预览区,不像"刷"信息流的动作自然,所以用户很可能会错失其他频道的精彩内容;只适合选择性浏览信息的用户,对用户主动性要求较高,而且这类用户的DAU较低;屏幕内显示的频道数有限,导致长尾信息较难分发。 订阅渠道很少,只有精选、频道索引和搜索,应该是ZAKER有意而为之,杂志式排版不适合订阅很多频道。因为少才要精,这时候把大锅饭似的精选放在订阅的第一屏有欠妥。当然如果是商业化的压力,也无可厚非。新闻时效性一般,往往是腾讯视频出了某条新闻资讯,ZAKER才随其后,而且不是紧随其后,这对资讯聚合类App来说是硬伤。从根本上来讲,ZAKER没有想走高品质的小众路线,而是要用户基数要商业化,所以频道多为"大锅",频道内容多为"大锅饭",内容品质一般,但强于某日头条(在某日头条经常能看到"某某地方某某河出现某某水怪巨兽"的新闻)。 建议: 既然产品定位是大众路线,而非小众路线,那么用户主动订阅信息进行阅读这条路会比较艰难,订阅类App目前依然属于小众产品(有别与聚合类App,聚合类App是相对大众的产品)。建议提高相对大众需求的"热点"的优先级,这样才能更好商业化。 基于ZAKER商业化的目标与压力,我不否定"玩乐"、"社区"等模块的价值,但是ZAKER这几个助推商业化的大模块之间的链接有点生硬,一个模块一个需求,导致一个App同时满足N各需求。建议通过用户使用场景把这几个模块衔接的更顺滑一些,尽可能把使用场景相似的模块穿插与合并,做到真正的闭环。 加强个性化推荐的精准度,给"热点"增加更详细的用户喜好选择入口。 3)阅读 (从左往右:锤子阅读;即刻;豌豆荚一览;ZAKER) ①锤子阅读 罗列: 信息流:无分类;订阅内容条:内容名称、2行内容、0-3张图片、站点名称与LOGO;已阅读提示。 内容页:来自站点与LOGO、订阅(取消订阅)Button、标题、时间、内容、收藏、分享、阅读原文。 分析: 信息流:排版上锤子阅读有意把图片缩小,衬托出文字,应该是想让用户在筛选信息上更注重实质内容,而非营销图片,但是文字字号偏小,颜色浅灰色,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没有信息发布的时间显示,应该是锤子阅读希望用户浏览时没有时间上的压力;也可能是因为产品前期在内容编辑上还不成熟,在单位时间内有的站点内容多,有的站点内容少,不显示时间避免了更新时间不均匀的尴尬;也可能是前期没有做这个功能。但是没有时间显示,时效性无法传达给用户,这是聚合类App的硬伤。站点扎堆问题严重,满屏是一个站点的情况经常出现,虽然可能是因为我订阅的站点偏少,但我的确是一类用户的代表。 内容页:虽然在设置中可以调节字号,但是默认字体还是偏小,不易阅读。锤子阅读主张"干净阅读",不论是信息架构、UI上都很克制,这一切都看似没有问题。但是在产品定位上锤子阅读是"舒适而精深的聚合阅读应用",内容上的"精深"是需要用户"深度"去阅读的,既然要深度阅读,就要提供完美的阅读体验。每个用户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也有不同的阅读场景,要想提供完美的阅读体验,就需要适配这一切,那就是在内容页上提供强大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设置,显然在阅读体验上,锤子阅读几乎是个空白。在内容排版上,也需要优化,比如段落之间的空隙不应该是1个行高,而是0.5个行高等。 建议: 信息流:建议增加标题和内容的字号、加重内容文字的颜色以保证信息筛选效率;每行2张图片,这样既不抢占文字的视线,也基本能看清图片的内容,是个平衡之举;增加信息发布时间显示,但不精确显示,可以10分钟为最小单位,这样既减轻了用户浏览时的时间压迫感,也能凸显信息时效性。建议在保证信息质量性、时效性(产品前期可暂不考虑丰富性)的同时,运营团队能均匀推出站点的内容,避免满屏一个站点的问题。 内容页:优化阅读体验,加强沉浸式阅读。上滑屏幕,状态栏和导航栏随内容移出屏幕,快速下滑和点击时再次显示(慢速下滑不显示)。增加字号调节(5-8个档)、字体设置(系统字体、方正宋三、思源黑体、汉仪新人文宋)、文字与背景颜色设置(文字黑色背景白白、文字棕色背景淡黄色、文字浅灰色背景深灰色、文字白色背景黑色)、屏幕亮度调节(和系统亮度调节保持一致)。为了页面简洁,把增加的这4个功能归于一个入口,放于导航栏收藏的前面。 ②即刻 罗列: 信息流: 由最近热门、天气(可选择关闭)、即刻小报、订阅主题内容组成;无分类;订阅内容条:主题LOGO与标题、发布时间、标题或内容、喜欢、评论、分享、外链。 内容页:在App内打开浏览器。有分享、喜欢、评论、打开Safari阅读器等功能。 分析: 信息流: 除了订阅主题,在头部还增加了最近热门、天气、即刻小报,显得信息流比较凌乱,但是这里有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商业化、提高DAU的考虑。为了"用户提供运营",所以把欣赏、评论、分享的Button做的非常大,但是有点喧宾夺主。交互方面,即刻比较特别,图片、视频、GIF、音乐可点击直接预览播放,虽然提高了信息筛选效率,但是导致打开全部内容的交互区域变小,和市面上其他信息流产品格格不入,虽然在右下角增加了外链Button,但还是有些难以习惯,这可能也是产品在营销上一个传播点吧。为了"用户提供运营"的效率,把喜欢和收藏变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避免了很多App做了一堆"赞同(说了我想说的)、感谢(说了我想知道的)、收藏(说了我想长期保留以便日后用得上的)"的运营入口,让用户摸不着头脑。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用户点击喜欢多是对以后有用或现在没时间阅读的内容,对于简短的、易于理解的、时效性比较强的精彩内容无法通过"用户提供运营"凸显出来,其实喜欢和收藏是两个使用场景。总的来说,信息流内的交互方式有"外链交互"、"无外链交互"。其中,有的外链交互打开是是信息标题列表,并不能直接看到具体内容,页面层级比较乱。虽然说无外链的交互方式提高了信息筛选效率,但是"一点一摇头"的体验确实不敢恭维。 内容页:即刻并没有自己排版信息内容,而是直接App内打开浏览器。为了保证阅读体验,在页面右下角加了"打开Safari阅读器"的Button,Safari阅读器的阅读体验做的非常出色,只是想要进入这个阅读场景需要多一步交互。打开Safari阅读器的时候,即刻做了优化,保留了标题栏以保证用户找到返回入口,这可能是反向需求,沉浸式阅读体验应该是没有任何干扰的。另外即刻也做了"消息卡片"来促进用户分享,只是入口太深。 建议: 信息流:一是减少干扰。虽然有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商业化、提升DAU的产品目的,但是在屏幕首部显示了过多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建议缩小入口高度,减小入口面积;同时,缩小喜欢、评论、分享、外链的Button;把即刻小报穿插到信息流中;去掉信息流中的分享和外链Button;二是优化交互。信息的交互方式太多,建议简化交互方式。信息列表的交互放到信息流中,不要放到点击后的列表页面,用户可以直接在信息流中点击某个标题。虽然"无外链交互"提升了效率,但是这种交互既不友好,也违背了用户意愿。用户想点开看到信息详情,就是对信息感兴趣,想看到更多信息内容或相关信息。建议摈弃无外链交互,优化成用户点击后有详情显示详情,无详情显示推荐内容。最后,呈现的效果是点击所有的信息流内容,都直接打开内容。 内容页:即刻并没有做内容页,而是直接内部打开浏览器。这样的做的好处是节省开发成本、有利于第三方内容的接入(不破坏第三方的商业模式、更多呈现第三方内容);坏处是阅读体验不好、影响阅读转化率。即刻的解决方案是跳转Safari阅读器,所以暂且不提内容页的阅读体验建议,只是建议凸显Safari阅读器的入口,把入口的颜色加深。当然,在可行度(资源)与价值度(商业)允许的前提下,还是建议自己排版内容页,完善阅读体验。另外,建议去掉Safari阅读器的标题栏。 ③豌豆荚一览 罗列: 信息流: 有分类;搜索、设置、内容条。内容条有:已离线提示、应用LOGO和标题、最多三行内容,图片、发布时间、分享、收藏、删除应用与忽略频道。 内容页:分享、收藏、Safari打开、应用LOGO、标题、发布时间、内容、报错、个性化推荐、添加(或者取消添加)、回到顶部快捷键。 分析: 信息流:信息流格式非常规整,基本都是左边文字、右边图片,或上边图下边文字,内容主次分明。关于离线提示这个需求,我不认为是大众需求。分享和收藏的Button非常小,颜色也很淡,"用户提供运营"的效果并没有实现,基本上通篇都是分享零、收藏零。设置里的选项有很多和阅读体验没有关系,建议把多余选项放在Tab 1中。着重吐槽一下分类。先从添加应用说起,添加分类时的交互步骤很多,其实可以做简化,只是豌豆荚一览不希望干扰不分类的用户,所以加了交互步骤,这就很矛盾,到底是想让用户分类还是不想然用户分类。而且,做为一个以应用为信息源单位的聚合类App,分类是几乎没有意义的。这个背后的逻辑是,应用不具备分类中最基本的不重叠性。拿"南方周末"来举例,它到底是应该分到科技、阅读、还是新闻资讯里呢?最后说说"删除应用"和"忽略频道",这两个功能是用户反馈信息过载的呼声太高加上去的,我在上文中提过以"应用中的频道"为订阅单位,所以这个功能可以看数据和反馈后决定去留。 内容页:"上滑下滑关闭内容页"的交互方式,我并没有觉得很赞,而是觉得不稳定、没有安全感,虽然方便,但误触率极高。排版上,中规中矩,值得注意的是回到顶部快捷键这应该不是大众需求,移动设备普及这么多年,大多数用户都知道了轻触状态栏回到顶部这个交互,没必要加快捷键;过于凸显应用,虽然体现了向第三方上的示好与宽松政策,但还是有些突兀;排版上已经优化,跳转Button是否多余?没有数据,这也不好说,如果调转Button点击率高,说明排版上还要优化。分享与收藏有多个入口,虽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但解决方案略粗暴。以上这几点能看出,豌豆荚一览在产品定位上思考不成熟,但很注重用户反馈,尤其是核心用户的反馈,但是有两点,一则核心用户的反馈往往是无差异型需求,不能代表普通用户;二则,看到反馈后的产品落地方案不理想。 建议: 信息流:去掉分类;把设置中和阅读体验无关的选项放到Tab 1中;去掉已下载提示;把删除忽略放在发布时间的后面;加重分享和收藏Button的颜色,以提升"用户提供运营"的效果。多显示1-2行文字内容,因为图片的站位导致文字内容过少。 内容页:"上滑下滑关闭内容页"这个交互中,增加手指停留防误触,即在上滑或下滑的同时必须手指按住不动0.5秒后才关闭内容页;去掉返回顶层快捷键,以保证沉浸式阅读;把跳转Button放在文章末端;降低应用标题与LOGO的显示权重;去掉尾部的添加(或取消添加)Button。看看数据是否保留内容末端的分享和收藏。 ④ZAKER 罗列: 宫格:我的、搜索、Banner、宫格、订阅。 频道模块:频道标题、Banner、内容模块、返回、时间轴(或Tab)、刷新。 内容页: 标题、内容、赞、分享、推荐、评论、设置。 分析与建议: 此次竞品分析主要针对信息流产品,而且ZAKER上线至今已走过6个年头,产品相对成熟与完善,如果提建议也是产品价值观和需求优先级范畴的问题,不一定不符合ZAKER产品经理的风格与路数。现在ZAKER的很多需求都是商业化的考虑,套路无非是做大用户量,个性化推荐广告,不断提升广告点击率与转化率。所以ZAKER不会走高端的小众路线,减少订阅模块权重,增加推荐模块权重是大方向。 4)其它 (左)即刻;(中)豌豆荚一览;(右)ZAKER ①锤子阅读 罗列: "发现"模块 分析: "发现"模块的作用有三:一则,助推冷启动。弥补产品上线初期用户订阅站点较少的问题;二则,加强内容分发。用户可以从"发现"的海量内容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站点进行订阅;三则,弥补产品定位上的薄弱环节。就现在而言,聚合类App仍属于小众产品,而"发现"更靠近新闻资讯类App,毕竟新闻资讯类App是大众产品,弥补了产品有调性没用户的尴尬。但是我有一个观点,即"在订阅类App中,把任何架构任何形式的信息流放于一级入口,都将温水煮青蛙搬的有悖于产品的长期目标"。也就是说,从短期目标上来看,"发现"提升了活跃、留存甚至转化,但是从长期目标上来看,用户对"发现"的依赖促使锤子阅读不像订阅类App,而像新闻资讯类App。而作为新闻资讯类App,锤子阅读既没有腾讯新闻的时效性、网易新闻的用户评论,也没有凤凰新闻的言论自由。在新闻资讯领域几个巨头早就占了领地,锤子阅读从自身来讲没有单点突破的优势,所以把"发现"放在Tab栏的一级入口是危险的。还有一点就是,要走大众的新闻资讯类App的路线,就必须有大量俗套的内容,锤科一直以调性著称,走新闻资讯类路线有悖品牌文化。 建议: 把Tab 2"发现"放于Tab1"锤子阅读"的右上角。 ②即刻 罗列: 最近热门(内有热门、视频、GIF、音乐4个频道)、天气、即可小报(每天15条消息) 分析: 这三个模块承载着即刻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提升DAU、探索商业化、提升趣味性的使命。最近热门以趣味性为主,但内容都是一些没营养的段子。"天气"模块没有外链,只是一条简单的提醒气温的信息,并且占屏比较大,目前可能是为了提升DAU,促进用户养成每天打开的习惯,将来可能会依据空气污染推送一些商业化的东西。即刻小报每日推送,主题覆盖新闻、体育、科技、电影等维度,可能是为了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揣测用户喜好。 建议: 根据数据,适当缩小三者的入口大小,以减轻对用户的干扰,并且把小报穿插到信息流中。提升最近热门的内容质量,并丰富其维度,根据用户喜好个性化推送小报内容。总的来说,把三者的职责分的更仔细:天气负责提升DAU、探索商业化;最近热门负责从大的维度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小报负责在最近热门的基础上,从单一维度更具象获取用户喜好与商业化探索。 ③豌豆荚一览 罗列: 应用内容搜索 分析: 每个App都是一座金矿,这个价值还没有开发出来,相信未来有更多的使用场景。但是每个App能开放多少API,这些API又能提供多少使用场景,这些都是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来看,每个App能开放的API非常有限,具体的使用场景豌豆荚也没有挖掘出来,而且应用内搜索的入口也不够明显。 建议: 和第三方洽谈使其开放更多的API,挖掘应用内搜索的使用场景,提高入口优先级。 ④ZAKER 罗列: 热点、北京、玩乐、社区 分析: 除基础型需求外,ZAKER涵盖了其他非常多的功能,使用场景关联性不强且分散。这些功能大多承载着商业化、提升DAU、拓宽目标用户的使命。对于普通用户,其中的很多功能用不上,但是没办法,企业要盈利要生存。当商业化是App目前优先级最高的需求时,都少都会影响用户体验,无一避免。 建议: 加强个性化推荐算法的精准度,提高商业转化率;从小众的订阅类App转型到大众的聚合类App以拓宽目标用户;具象每个模块的使用场景;引导用户评论出高质量内容。 3. 结构层 (1)锤子阅读 (2)即刻 (3)豌豆荚一览 (4)ZAKER 分析: 锤子阅读的信息架构非常简洁,都是基础型需求,主次分明,用户很容易使用,不扯算法不瞎推荐,主功能入口明显。 即刻把内容分发放在了首页,表明了在这方面的重视,信息架构也很简洁。产品很注重运营,不论是产品运营还是用户提供运营,只要是和运营相关的功能入口都很突出。 豌豆荚一览只有两个Tab,信息架构虽然简洁,但是在需求的优先级、受众用户宽窄、使用频次上的考虑有所欠缺,导致一些不差异功能的出现。同时豌豆荚一直很强调的应用内搜索并没有给予高优先级的入口。 ZAKER的信息架构较复杂,功能很全面,注重商业化、用户基数、DAU、UGC,相对而言是一个很KPI的App,当然ZAKER上线至今已6个年头,也不得不注重这些指标。但是在个性化推荐、使用场景、需求切入点上还需要优化和加强,尽可能在一级用户上实现商业化,而非漏斗的末端。 总体来讲,锤子阅读、即刻、豌豆荚一览的信息架构都很简洁,其中以锤子阅读最为突出。ZAKER的信息架构则相对复杂。 建议: 建议锤子阅读把"发现"放在首页的右上角。(原因在上文中有详细陈述) 建议即刻在保证运营的同时,突出主功能、弱化次功能。加强内容分发和索引,如把"发现"中的竖屏内容分发改为横屏顶部tab栏式。 建议豌豆荚一览提高应用内搜索入口优先级,可以作为底部Tab出现,并挖掘应用内搜索使用场景。 建议ZAKER往大众路线上靠拢;具象用户使用场景,拆分或合并功能模块。 4. 表现层 (从左往右:锤子阅读;即刻;豌豆荚一览;ZAKER) 分析: 锤子阅读的UI以浅灰色为主色调,简约大方,一如既往的"偏"拟物风格,但是这会造成部分iOS用户的不适应,诟病拟物化风格"轻内容 重形式"的用户不在少数;对细节品质的注重,很好的体现了品牌调性。 即刻的UI以深灰色为主色调,有趣、活泼、年轻化,整体比较简约;但是UI主次分明,导致用户有"发现页混乱"的反馈;一些辅助运营的Button过大,适得其反。 豌豆荚一览的UI以绿色为主色调,年轻化,整体比较简约;过场动画太多,有些喧宾夺主;应用图标的背景多为白色,和白色页面搭在一起,造成混淆;大量使用Material Design。 ZAKER的UI以红色为主色调,以杂志的方式呈现内容,整体中规中矩。 总体而言,锤子阅读简约大方、即刻有点花哨、豌豆荚一览过于安卓、ZAKER中规中矩。 建议: UI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谁对谁错,更多的是受苹果和谷歌的设计趋势、个人主观审美、更好实现功能的影响,所以暂且不提建议。 四、锤子阅读用户反馈 在锤子科技官方论坛、微博(锤子科技、罗永浩、锤子阅读、少数派等其他微博)、微信(微信群、朋友圈留言)、App Store、9个安卓应用市场查阅研读了5000条用户反馈,提炼汇总成473条有效用户反馈,绘制如下表格: (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五、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标题:"锤子阅读"App调查问卷 投放渠道:微博粉丝通 投放受众:锤子阅读用户及潜在用户(锤子阅读粉丝、锤子科技粉丝、罗永浩粉丝、朱萧木粉丝) 投放曝光量:76355次 收集有效问卷数:115份 问卷结构:根据所选答案不同,会形成3条答题路径,分别为:锤子阅读用户答题路径、竞品(ZAKER、即刻、豌豆荚一览)用户答题路径、没有使用过信息订阅类App的答题路径。 1. 路径一:锤子阅读 (1)题目数量 30题(其中选择题28道、填空题1道、开放性试题1条) (2)题目种类 主要包含3类(用户行为属性问题、KANO模型问题、人口属性问题) (3)答题人数 在115人(份问卷)中,有32人(27.83%)的人使用过锤子阅读 (4)数据汇总 46.88%的用户每周中有几天使用;18.75%的用户每天使用。而在竞品用户中有44.44%的用户每周中有几天使用;33.33%的用户每天使用。这说明,竞品用户的使用习惯基本养成;锤子阅读用户的使用习惯仍需培养,使用频次还有提升空间。 81.25%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30分钟之内。主打精度、深度文章的锤子阅读怎样对抗碎片化阅读浪潮,要情怀还是要用户,想必在锤子科技PM心中早有答案。 66%的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休息、无聊、上下班(学)途中、想发现有趣的内容。这说明,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明确,打发无聊时间占比过半。在今后的迭代版本中,可以更加戳中用户的使用需求 64%的用户认为高质量的内容、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他们选择一款信息订阅类App的主要因素。高质量的内容(基础型需求)、良好的用户体验(期望性需求)应该是今后的迭代版本中优先级最高的需求。 65.62%的用户会选择多款信息订阅类App。 用户接触一款新App的方式多种多样,场景由高频到低频分别为:自己主动检索、社交网络分享、朋友推荐、App Store/安卓应用商店推荐、KOL推荐、新App推荐平台推荐等。 90.63%的用户为男性用户。 78.13%的用户年龄分布在22-35岁。 46.88%的用户是本科文凭。 40.62%的用户是互联网从业者;40.62%的用户是非互联网从业者;12.5%的用户是学生;6.26%的用户是其他从业者。 56.24%的用户收入在5000-30000元。中高端用户占比过半。 2. 路径二:竞品用户答题路径 (1)题目数量 16题(其中选择题14道、填空题1道、开放性试题1条) (2)题目种类 主要包含3类(用户行为属性问题、KANO模型问题、人口属性问题) (3)答题人数 在115人(份问卷)中,有27人(23.48%)的人使用过竞品 (4)数据汇总 33.33%的用户使用ZAKER;14.81%的用户使用即刻;11.11%的用户使用豌豆荚一览;11.11%的用户使用Flipboard;29.63%的用户使用其它竞品(在其他竞品中,使用今日头条的用户居多)。ZAKER做为老牌信息订阅类App,仍具有先发优势,使用的用户最多。(PS:我并没有把今日头条单独列出一个选项让大家选择,是因为我把今日头条归类于聚合类App,并非订阅类App,因为它的新闻资讯属性更强。) 44.44%的用户每周中有几天使用;33.33%的用户每天使用。其中,相比锤子阅读的用户每天使用的频次占比更大(锤子阅读用户中有18.75%的用户每天使用)。 62.96%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为30分钟之内;22.22%的用户使用时长为30分钟-1小时;11.11%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为1-2小时;3.70%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为2小时以上。相比锤子阅读用户的使用时长更长(锤子阅读用户中18.25%的用户每次使用在30分钟之内,81.75%的用户每次使用在30分钟-1小时)。 60%的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休息、无聊、上下班(学)途中、想发现有趣的内容。这点和锤子阅读类似,说明用户使用需求不明确,是信息订阅类App普遍存在的问题。 75.38%的用户认为高质量的内容、多种多样与有趣的内容、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他们选择一款信息订阅类App的主要因素。和锤子阅读不同的是,用户选择多种多样与有趣的内容的占比更高,这和竞品的产品定位有关(竞品多以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做为产品核心竞争力)。 55.56%的用户会选择多款信息订阅类App。 用户接触一款新App的方式多种多样,场景由高频到低频分别为:社交网络分享、朋友推荐、自己主动检索、App Store/安卓应用商店推荐、KOL推荐、新App推荐平台推荐等。 92.59%的用户为男性用户。 81.48%的用户年龄分布在22-35岁。 59.26%的用户是本科文凭。 33.33%的用户是互联网从业者;33.33%的用户是非互联网从业者;25.93%的用户是学生;3.70%的用户是自由职业者;3.70%的用户是其他从业者。 25.93%的用户未参加工作;44.44%的用户收入在5000-30000元。中高端用户占比较大,学生用户次之。 3. 路径三:没有使用过信息订阅类App的答题路径 (1)题目数量 3道选择题 (2)题目种类 询问用户为何不使用该类App (3)答题人数 在115人(份问卷)中,有56人(48.70%)没有使用过信息订阅类App (4)数据汇总 关于为什么没有使用信息订阅类App: 46.43%的人不知道有此类App; 21.43%的人认为其他新闻类App已经满足使用需求; 10.71%的人认为没有使用需求; 10.71%的人认为使用麻烦,需要手动订阅; 8.93%的人认为有使用需求,但没有感兴趣的订阅内容; 1.79%的人因为其他原因不使用。 不知道此类App,有两层原因:一则不知道信息订阅这个名词,但知道这种信息订阅的产品形态;二则不知道信息订阅这个名词,也不知道这种信息订阅的产品形态。因为信息订阅类App的使用需求不明确或目标用户不够大众,所以没有发生口碑效应,致使很多移动互联网用户不知道。因此,可以理解为78.57%的人没有使用需求。 六、总结 锤子阅读 一款为有高质量内容需求的人群聚合优质内容的信息订阅类App。 (1)优点 站点内容有较高的质量; 页面干净; 信息架构简单。 (2)缺点 站点太少; 阅读体验简陋; 内容分发和索引不够强大; 内容分发过于依赖"发现",偏离了产品定位。 即刻 一款基于兴趣主题并可进行个性化推送的信息订阅类App。 (1)优点 主题颗粒度细小; 精准覆盖用户口味; 主题内容实用、新颖、有趣; 个性化推送方式新颖,效率较高; 产品运营强大,主题增加快、主题内容更新快。 (2)缺点 依赖用户主动订阅、内容分发难度高; 因产品调性高而导致的目标用户窄; 因目标用户窄而导致的商业化艰难。 豌豆荚一览 一款能聚合浏览其他App与公众号最新内容的信息订阅类App。 (1)优点 应用内搜索技术无人能及; 用户可以在一处使用非刚需、低频次的App或公众号。 (2)缺点 以应用为订阅源单位是方向性错误。 ZAKER 一款集深度个性化订阅、互动分享、O2O服务的信息订阅类App。 (1)优点 老牌应用,品牌知名度高; 杂志式排版提升产品差异化; 需求覆盖度高,目标用户宽; UGC程度高,社区属性较浓。 (2)缺点 需求过载; 信息获取效率低; 商业化影响用户体验; 产品定位模糊。 七、对锤子阅读的建议汇总 登录与注册 支持第三方登录 分解注册流程 站点与订阅 把Tab 2"发现"模块放于Tab 1"锤子阅读"页面右上角。 增加如"体育"、"音乐"、"游戏"等大众站点。 根据数据与反馈增加长尾站点。 增加颗粒度细小的"话题"站点,站点根据用户行为数据个性化推荐。 增加"公众号"站点。 增加"书籍"站点。 增加"英文"站点。 增加"原创"站点。 增加"自定义的个性化推荐"站点,用户选择关键词后进行个性化推荐。初步想法是从职业和兴趣两个维度提供关键词供用户选择。 增加搜索站点内容的功能。 弱化订阅成功后"取消订阅"按钮的颜色。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站点内容更新时效性。 增加对当下热点话题的深度解析文章。 运营平衡推出各个站点内容。 避免Tab 1的内容在Tab 2中重复出现。 信息流 增加标题和内容文字字号。 加重内容文字颜色。 每行显示2张图片。 增加内容发布时间提示,以10分钟为最小单位。 内容页 上滑屏幕,状态栏和导航栏随内容移出屏幕,快速下滑和点击时再次显示(慢速下滑不显示)。 增加默认字号大小。 在收藏左侧增加一个设置按钮,点击后出现4个选项的下拉菜单,分别是:字号调节(5-8个档);字体调节(系统字体、方正宋三、思源黑体、汉仪新人文宋);文字与背景颜色调节(文字黑色背景白白、文字棕色背景淡黄色、文字浅灰色背景深灰色、文字白色背景黑色);屏幕亮度调节(和系统亮度调节保持一致)。 提升内容配图的清晰度。 UI 弱化拟物化风格 其他 在"我的收藏"、"阅读历史"中增加搜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