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有机硅行业市场分析


  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
  近十年,有机硅全球产能向中国国内转移趋势明显,我国已成为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有机硅产品优势愈加凸显,进口替代效应显着。根据SAGSI统计数据,截止2018年,我国共有甲基单体生产企业13家(含陶氏-瓦克张家港工厂),聚硅氧烷总产能142万吨/年(在产产能130.7万吨/年),产量1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3%和10.68%,2008-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41%和19.21%,行业发展迅猛。据SAGSI预计,2023年我国聚硅氧烷总产能将达196万吨/年,产量达170万吨,2018-2023年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73%和8.51%。
  2008-2010年,我国有机硅新建项目快速扩张,行业产能出现爆发式增长,加之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导致期间行业产能利用率出现大幅下降。此后,国内产能进入温和扩张阶段,随着过剩产能逐步消化、行业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工艺管理水平的提升,行业产能利用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截止2018年,我国聚硅氧烷产能利用率达80%,较2017年提高6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预计到2023年,我国聚硅氧烷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升至87%。
  从需求端看,近十余年,我国的有机硅产品需求较为旺盛,需求量保持了快速增长。根据SAGSI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产量+净进口)达104万吨,同比增长7.41%,2008-2018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4%。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健实施,SAGSI预计我国聚硅氧烷消费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2018-2023年期间年均增长8.36%,至2023年消费量达到156万吨。
  有机硅是一类性能优异、形态多样、用途广泛的高性能新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硅产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示其优越性能并发挥作用,逐步实现对传统材料的替代,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2018年,我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为104万吨,其中消费比例最大的是建筑、电子电器、电力和新能源、医疗及个人护理等领域。预计未来5年,在有机硅众多的下游应用领域中,建筑、电子电器、纺织、个人护理等仍将是有机硅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光伏、新能源等节能环保产业对有机硅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建设、3D打印、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他新兴领域将是有机硅材料未来的市场增长点和突破点之一;此外有机硅材料对国家重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性,主要为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性能的特种有机硅材料,虽然用量不大,但种类多,技术要求高,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2008年以前,我国有机硅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此后,随着国内产能快速扩张,国内有机硅技术工艺逐步成熟,国产质量不断升级,有机硅国产化进程快速推进,有机硅进口量呈持续下降趋势,进口替代效应显着。与此同时,随着世界产能向中国国内转移,本土优势企业亦逐步拓展海外市场,我国有机硅出口量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近十年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出口量从2008年的3.4万吨增至2018年的26.4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22.79%。而同期进口量则从21.7万吨降至12.0万吨,降幅达44.60%。2014年,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首次实现净出口,2018年净出口达14.37万吨,同比增长55.66%。
  有机硅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长期以来为少数外国公司所垄断。但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市场格局逐步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在市场所占的比例快速提高,而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逐步下滑。
  从全球范围来看,有机硅市场供应格局相对集中,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突出的品牌优势和良好的产品性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根据SAGSI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聚硅氧烷产能约254.8万吨/年,其中五大跨国厂商(美国陶氏、德国瓦克、中国蓝星集团、日本信越、美国迈图)全球聚硅氧烷产能合计约146.7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57.6%。其余生产商主要有合盛硅业、新安股份、东岳硅材、恒业成等。
  我国有机硅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主体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从国内市场份额来看,尽管本土企业在单体生产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国内企业的产品多为107胶、110生胶和混炼胶等初级深加工产品,高端下游制品仍存在规格少、档次不高等问题,外资品牌在下游高端市场领域占有明显优势。据统计,德国瓦克、日本信越等跨国公司每吨聚硅氧烷的产值为7,200~9,400美元,约为国内主要单体生产企业的2倍。
  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具有有机硅单体集中生产,产业链下游产品分散深加工,上下游区分明显的特征。截止2018年,我国共有甲基单体生产企业13家(含陶氏-瓦克张家港工厂),分布在全国9个省区,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大,区域相对集中。2018年,我国产能排名前5位的甲基单体企业合计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0%,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我国有机硅下游深加工领域企业数量众多,且以中小规模企业从事低端、同质化产品生产为主,行业结构较为分散。
  与海外市场相比,当前我国有机硅产品生产尤其是下游产品加工仍较为分散。未来我国有机硅单体生产将继续呈现向行业内具备规模、技术、成本和产品优势的企业集中的趋势,行业竞争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国内大型单体企业在扩产增效的同时,将继续完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大力发展下游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下游落后、同质化产能将加速退出,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有机硅是高性能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务院各部委历年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5年版)》《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等政策文件中,有机硅材料一直被列为鼓励发展的新材料。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材料列为重点突破发展的战略领域之一。为指明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2018年1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组织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其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充分说明了有机硅材料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近十余年来,我国有机硅材料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2008-2018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1.14%,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速度,是全球有机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尽管当前我国有机硅消费已达全球消费总量的50%,但人均消费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机硅的人均消费量约为0.7kg,而西欧、北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接近2.0kg。
  有机硅对石油和天然气依赖度低,是石油基合成材料理想的替代品。加快有机硅对石油基合成材料的取代,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健实施,预计未来五年我国聚硅氧烷消费量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3年达到156.0万吨,2018-2023年均增长8.36%。
  在有机硅众多的下游应用领域中,建筑、电子电器、纺织、个人护理等仍将是有机硅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光伏、新能源等节能环保产业对有机硅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建设、3D打印、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他新兴领域将是有机硅材料未来的市场增长点和突破点之一;此外有机硅材料对国家重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性,主要为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性能的特种有机硅材料,虽然用量不大,但种类多,技术要求高,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有机硅产能的增加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有机硅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市场。2014年,我国结束了有机硅基础聚合物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首次成为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净出口国。2008-2018年,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进口量减少了44.60%,出口量则增加了6.79倍。
  2018年,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净出口达14.37万吨,同比增长55.66%。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有机硅产品净出口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全球有机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17-2022年将保持年均5.85%的增长速度。第二,受原材料、成本和市场等因素影响,海外产能增长缓慢,全球产能向中国国内转移趋势明显。第三,我国有机硅的工业在全球竞争中已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化学上把凡是含有Si—C键的化合物通称之为有机硅化合物(Silicones),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
  由于有机硅聚合物兼备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因而具有耐高低温、抗氧化、耐辐射、介电性能好、难燃、憎水、脱膜、温粘系数小、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化工、纺织、轻工、医疗等各行业,并且随着有机硅产品数量和品种的持续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形成化工新材料界独树一帜的重要产品体系,许多品种是其他化学品无法替代而又必不可少的。有机硅聚合产品既可以作为基础材料,又可以作为功能性材料添加入其它材料而改善其性能,素有"工业味精"之美称。
  有机硅产品繁多,品种牌号多达万余种,常用的就有4000余种。工业生产中的有机硅产品按其用途或所处产品链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两大类。上游产品包括氯硅烷单体和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下游产品则主要是以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为原料经深加工而获得有机硅产品及制品。有机硅由于其各种可能的特性,应用非常广泛,最重要的下游是建筑行业,占约20%,此外有机硅还广泛应用于化工品、化妆品、汽车、塑料和电气行业,分别占约10-16%的份额。
  有机硅单体:主要指有机氯硅烷等合成有机硅高聚物的单体,如甲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等原料。尽管有机硅品种繁多,但其起始生产原料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种有机硅单体,其中占绝对量的是二甲基二氯硅烷,占整个单体总量的90%以上。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单体通过水解(或醇解)、裂解、环化、聚合等过程制得各种不同的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中间体是合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的直接原料,包括六甲基二硅氧烷(MM)、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DMC)等线状或环状硅氧烷系列低聚物。有机硅产品及制品:由中间体通过聚合反应,并添加各类无机填料或改性助剂制得有机硅产品。主要有硅橡胶、硅油及二次加工品、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四大类。
  硅油通常指在室温下保持液态的线状结构的聚硅氧烷,也有把含支链结构、环状结构的液态聚硅氧烷并入硅油中。硅油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二甲基硅油,嵌入其它链基如苯基甲基硅氧链基、二苯基硅氧链基等可改善硅油的热稳定性并降低油的倾点。硅油按其化学结构分为线性硅油(包括二甲基硅油、含氢硅油、羟基硅油、苯甲基硅油)和改性硅油(包括烷基改性、聚醚改性、含氟改性、羟基改性、高级脂肪改性、氨基改性、醇改性、末端改性等改性硅油)。硅油的二次加工制品有乳液型及溶液型硅油和硅脂。硅油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如热稳定性、电绝缘性、低表面张力和良好的润滑性、脱模性、生理惰性、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稳定性等,因此用途广泛。其中乳液主要用作消泡剂、脱模剂、纸张隔离剂、匀泡剂、破乳剂、纤维柔软剂、亲水性织物整理剂等。就织物整理剂而言,就包括有机硅防水剂、防缩剂、防霉剂、染色剂、砂洗剂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多功能有机硅织物整理剂等,用这些整理剂处理的织物制作的衣服穿着舒适,具有透气、防水、防雾、挺括等特点,永久性烫平织物也是用有机硅处理过的。
  硅油主要用作玻璃、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脱模剂;汽车家用器具和设备的抛光剂,起到疏水、防污、增加光泽的作用;变压器和电容器用绝缘油,主要利用硅油的高电阻、低介电损耗及不燃、无毒等特性;汽车、航空和机械用的液压油、润滑油、减震油、刹车油;石油化学工业使用的高温导热油、扩散泵油;护肤、护发和腋下除臭等的化妆品、泡沫塑料的匀泡剂、医疗用的消泡剂等硅脂主要用作电绝缘、防震、防盐雾(高压绝缘瓶)、高温润滑、高真空密封等。
  硅橡胶通常为高分子直链型聚硅氧烷,其功能及应用领域比硅油更多更广,它具有耐候性、热稳定性、绝缘性(或导电性)以及生理惰性等特性。按化学结构分类,硅橡胶分为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氟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腈硅橡胶等。按硫化性能分类,可分为热硫化(HTV)硅橡胶和室温硫化(RTV)硅橡胶两大类。高温橡胶主要用于生产耐高温或耐低温、高绝缘、高弹性的橡胶制品,如高档耐热密封件、垫片、高压电力电缆及耐高低温控电缆的被复、火花塞保护套、彩电高压帽、耐热胶辊、胶管、气体分离及食物保鲜用的半渗透膜等。另外由于硅橡胶可以填充大量的导电碳黑,使其具有导电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导电硅橡胶制品,如目前广泛用于计算机、微型计算机、遥控器、电话、电子琴、电子游戏机等产品的导电硅橡胶按键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利用硅橡胶无毒及生理惰性以及对氧的高渗透性等特性,制成硅橡胶接触镜片、奶嘴以及医学上用的人造器官、导管等。室温硫化硅橡胶主要用作密封胶和模具胶、粘结结构胶和灌封料等。在建筑行业用作道路、门窗的密封填缝材料,较为高档的结构胶用于汽车、玻璃幕墙的结构粘结材料。在电子电气工业中,室温硫化硅橡胶用作粘结剂,如彩电装配线、印刷电路基板等各种电子元件的粘结、固定、填隙,照明器材的粘接密封等,还可用作各种元器件的灌封、涂覆。模具胶主要用作软模取型材料,具有成型方便、成本低、收缩小、尺寸稳定、离型性好、耐热性好,能真实地再现模型表面,能适用各种硬质或半硬质注塑成型材料,广泛应用于工艺品复制,收到以真乱假的效果。在医疗方面,室温胶还用于人工乳房、面部整形等。
  硅树脂是由多官能团的有机氯硅烷经水解缩聚反应,然后进行加热以降低残留羟基含量并使硅氧烷重新排列,进一步转变为三维结构的不溶解不熔化的热固型树脂。按结构分类,硅树脂大致可分为:甲基硅树脂、苯基硅树脂、甲基苯基硅树脂、甲基乙烯基硅树脂等。以玻璃树脂为代表的甲基硅树脂主要用于表面装饰涂料;甲基苯基硅树脂主要用作为高级绝缘浸渍漆,还用作耐热耐候涂料的基料,国内用硅树脂制作涂料有高温涂料、示温涂料、防水涂料、防粘涂料等,用硅树脂制作的漆类耐高温漆、绝缘漆、浸渍漆,其牌号多达数十种。另外,硅树脂还可用作云母粘接剂、塑料、橡胶的脱模剂等。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能增强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结合能力的助剂,使之在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材料界面间形成硅烷"弹性桥",从而大大提高分子材料制品机械、电绝缘及抗老化等综合性能。目前世界上商品化的品种约百余种,重要的有三十余种,不同的硅烷偶联剂使用于不同的树脂和增强材料。硅烷偶联剂几乎可用于任何一种材料的交联,包括: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密封剂、橡胶、水溶剂和亲水性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加工、矿物粉沫填料的复合材料、聚乙烯电缆或管子等;还可用于环氧聚氨脂、聚乙烯醇缩丁醛、丁睛橡胶等粘合剂和聚氨脂、氯丁橡胶、丁醛橡胶等密封剂中的增粘剂;涂料和油墨的增粘剂;金属材料的防锈和防氧化、玻璃和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织物和皮革的后整理等。
  2016年,全球聚硅氧烷产能244万吨/年,产量约185万吨,整体开工率75.9%,主要聚硅氧烷生产商有美国道康宁、德国瓦克化学、中国蓝星、日本信越、美国迈图和中国新安,2016年6家企业聚硅氧烷产能合计156.5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64.1%。2009年以前,全球有机硅市场高度集中,2009年前五大厂商占全球销售份额约85%,行业内主要玩家一直以来操作较为规范,逐步增加产能,避免产能过剩。但随着中国厂商数量迅速增加,从2005年只有3家生产企业增加到2012年底的14家企业。因为中国的新进入企业,尤其是2009-2011年新进入产能,使过去高度集中的全球有机硅市场正日益变得分散,我国成为有机硅的生产重地。近年来,我国聚氧硅烷产能由2009年的441万吨/年快速扩张至2014年的113.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而同期海外产能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逐渐增高,截至2016年,中国共有聚硅氧烷生产企业13家,合计产能132.8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比例在54.4%。中国产能的大肆扩张使得全球有机硅产能陷入过剩危机,全球聚硅氧烷开工率自8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70%左右,其中中国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由于全球有机硅单体生产的先进专利技术由5家主要的全球型企业所掌握,中国新进入企业多采用二级授权技术进行生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而中国普遍的企业开工率不高。此外,与海外巨头不同,中国有机硅企业生产大都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初级单体或中间体,缺乏进一步向下游延伸的技术、品牌和渠道,因而无法通过出口缓解国内有机硅单体/中间体过剩的产能,反而每年还需从海外进口高端有机硅产品。这使得国内有机硅产品价格自2009年之后与国外产品出现背离。
  有机硅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因而其消费量与GDP成明显相关关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以中国、巴西、墨西哥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有机硅消费增长还有较大潜力。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有机硅中间体表观消费量自2008年的59.3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186.5万吨,复合增长率达14%,2012年以来,虽然由于GDP增速的放缓,表观消费量增速有所降低,但仍然以6.8%的速度保持增长态势。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消费国,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5%。按下游产品结构划分,其中消费量最大的领域分别为室温胶、高温胶和硅油,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36%、30%和27%。2015年国内高温胶消费量在37.5万吨左右,同比增幅21%;室温胶消费量在49.5万吨左右,同比增幅13.5%;硅油消费量25万吨,同比增幅13.64%;另外,2015年国内硅树脂总产量约在4.5万吨,同比增幅18.5%。
  建筑是我国有机硅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有机硅使用量的34%,近年来,我国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对有机硅日益增加的需求成为有机硅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有机硅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功能、耐久性以及适合各种材料的附着力,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领域,如有机硅密封剂可以用于混凝土、玻璃、大理石、钢、铝等建筑材料,而且使用寿命比其他竞争产品更长;添加有机硅的涂料可以经受多年室外室外气候条件而不受侵蚀;与建筑用聚氨酯和建筑用丙烯酸树脂产品相比,建筑用有机硅产品有着更好的产品性能。良好的产品性能使得建筑用有机硅产品的消费量在近几年中增长迅速。
  14年以来,我国逐渐加大了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比例,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由2014年的10%提升至2017年的60%(目标值),2017年棚改货币化投资总额高达1.84万亿,同比增加24.3%,如果按每套80平米计算,2017年棚改货币化带动房地产销售面积占商品房总销售面积的20%,有效实现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的目的,同时也大大拉动了房地产的销售。2015-2017年,棚改第一个三年计划1800万套改造工作已经完成,2018年,棚改货币化进入攻坚阶段,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或将在1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有机硅在汽车上的应用多达几十个部位,每辆汽车用有机硅2-3kg,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组件将使用大量的液体硅橡胶进行封装,使用量甚至超过20kg/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17年纯电动汽车产量达66.6万辆,自2011年以来,复合增长率高达221.4%,2018年产量有望达到110万辆。汽车产量的增加带动了有机硅产品的需求,加上维修市场,2015年汽车行业用有机硅材料用量约为6万吨,2020年有望超过10万吨,复合增长率11.76%。
  17年以来,随着海外经济逐渐回暖,有机硅需求持续向好,但另一方面,海外产能不增反降,道康宁、迈图近年来合计关闭近10万吨产能,加之信越、道康宁等海外有机硅装置事故频发,导致我国有机硅出口大幅增加。2017年,我国出口聚硅氧烷21.4万吨,同比大幅增加53%。
  在有机硅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合格产品以及边角废料,有机硅制品的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废弃物。为节省资源降低成本,部分有机硅厂家选择将废硅胶等产品回收利用,使用酸碱裂解法回收DMC,但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废液造成环境污染。16年以来,在环保高压下,部分裂解DMC生产厂家因原料废硅胶等产品不足,装置开工受限,一些环保不达标小厂关停整改,裂解产品供应紧张、价格高涨,下游厂家开始偏向于采购有机硅水解产品,无形增加对水解DMC的需求。
  我国聚硅氧烷产量自15年底开始节节攀升,开工率逐渐提高至历史高位,与此同时,DMC价格也自16年6月触底之后开始反弹,进入上涨通道,即便是在春节前后的消费淡季,产量和价格依然维持高位。量价齐升的背后揭示了有机硅旺盛的需求,过去数年来供需格局的改善为有机硅行业的复苏提供了基础,有机硅厂家装置的停产检修只是作为扰动,刺激价格的迅速上涨,旺盛的需求才是驱动有机硅行业于16年发生反转的主要驱动力。
  为缓解有机硅产能过剩的局面,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明确规定,新建初始规模小于20万吨/年、单套规模小于10万吨/年的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装置属于"限制类",这也意味着行业的进入门槛被提高到20万吨,初始投资额至少20亿。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大大减缓了我国有机硅产能的扩张速度,产能增速近年来降至低位,17年产能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而另一方面,有机硅需求却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17年以来,产能增速和产量增速出现了大幅背离,有机硅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至70%以上。
  未来三年,虽然有新增产能陆续投放,但考虑到国内有机硅中间体的表观需求量和产量仍以每年7%和9%的速度增加,扩产产能对行业的冲击有限,按照目前扩产规划,有机硅的产能利用率在未来三年仍处于上升态势。经过09-16年行业长达7年的低迷期,目前业内公司对于扩产已经变得谨慎,更倾向于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产品的附加值,经过了过去惨痛经历的教育,行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路径。
网站目录投稿:涵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