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行事的,不留痕迹;善于说话的,没有过失;善于筹算的,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门闩就使人无法打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就使人无法解开。因此,有道之人总是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无用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无用的东西。这就叫做因循常道。所以,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却很糊涂。这真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善行"即德心、德性与德行的结合表现。真善、大善无心无欲,不留名,不图报,在别人不知不晓的情况下,做了大善事,却不留丝毫痕迹。圣人行大善之于天下,无声无息,无踪无影,天下人受其善德之恩,而不知其名,不知其行。圣人行大善,皆是不行之行,无心之行,合于自然。故山海不能挡,鬼神不能测;不知其始,不知其终。此即"善行无辙迹"之义。圣人之心,只求诸己,不求诸人。遇到挫折时不责怪他人,首先查找自己的原因。并努力加以改正。圣人对于万事万物,以无为而行,做到内无歉于己,外无恶于人。随自然而作,《易》所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善言无瑕谪",是说有道的圣人,处事接物,言行举止,皆能因时顺理,自然而然。圣人之言,当言则言,言之合道,言之有益,言之有理,言之善时,所以其言毫无瑕谪。圣人非道不言,非理不说,言不轻发,言出谨慎,言语平和,言如珠玉,虽言而无弊可谪。圣人之言,言简而意深,辞约而理尽,其言可遍播天下,但无怨无恶,人皆信而行之,此即是"无瑕谪"之善言。 时当行则行,时当止则止,前不见其所来,后不见其所往,无辙无痕;所以善行可称;时当可言,言之而已。内不见辱于己,外不贻羞于人,有何瑕摘可挑剔!善言可当。 圣人善以道计事,运用先天无为智慧,守一而不移。凡事之来临,不用主观识心去筹策,而心中却落落有数,件件明白,该轻该重,该缓该急,有条有理,周密而全备。这就是"善计"。"善计"就是大道的应用。至于谋划筹事,揆(估量、猜测)之以理,度(猜想)之以情(以常理进行估量,以情形做出判断),顺理而施,如情而止,宜多则多,当少则少,何须筹策之劳!此举因应无心,物我俱化,不就是最善之计吗? 以不变应万变是小聪明,变腐朽为神奇是大智慧。 圣人筹策天下大事,都是大机大用,皆有自然之理,无事无时不有无为之妙。在世人看来虽是不可穷之数,不能逆转之事,但在圣人看来,则是坐昭无遗,事物的来龙去脉,其发展变化的始终过程,都是一目了然,这正是常人难以知晓的圣人的大智慧所在。故曰"善计不用筹策。" 世人物质主义占据主观,先天智慧多已丧失,所以凡事不得不以后天智识之心去筹策,机巧之心尽使,聪明机关算尽,欲尽周全无遗,唯恐有所闪失。但因不能以先天大智慧用事,最终也难以跳出后天有作有为的痕迹,而难得其果,甚反误卿卿性命。小聪明终难摆脱道的制约,难以知事物道行的变化过程。 "人算不如天算"可见做人做事,千万不要机巧之心使尽,聪明机关算尽;更不可亏心亏理,违背道理、逆天而行。反之则必然受到道的报应。《太上感应篇》曰:"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天地之间,众妙之门,闭之不可知,开之不可见,而用之不竭,强名大道。天地万物皆出于此,其闭不见门;开不见户,唯在于无心无为,非仙佛圣真,不能出入此众妙之门。圣人外缘悉绝,内念不生,内外一体,完完全全,无心无为,玄关一窍顺乎自然之天宜开则开,宜闭则闭,全不参人为之伪,虽无关键之防,但却无隙可乘,无懈可击。 圣人顺天行道,以道用事,以无心而结,方可结其心。凝聚天地之灵气,结数理气之造化,结治国之纲纪,结圣贤之事业。结天地之精神。圣人既行大道,得天道之助,一往直前,善始善终,绝不半途而废,无人能有阻挡,故无人能解此结。 然善与不善都产于道。故圣人无分别之心,爱护天下万物,视万物为己身,立己立人。人无遗类,成己泽物;物无弃材,利人利天下。(圣人)自明明德,又推之以理民及物,以自己大德之明,教化人与物之明。使"善救"之德绵延不断,无穷无尽,在不断的德化之下,使其代代相继,物物相承。 不立善心,不积善德。("十善心"即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四项行为准则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仁义礼智信"五德"全在其中,只要持之以恒,修持不辍,德即可全,是谓大善)。 善人浑忘物我,故不善者感之而尊为师。善人亦不自满也,见不善人,善人即以之借鉴为资,见善则从,不善则改——善人由此受益,而其善达到美大化神的境界。 凡人自恃其才,自逞其能,见善者置之不问,不知奉以为楷模;见不善者弃之,反鄙之而不屑,不知善与不善虽是相悖,然而能以善为自己的楷模、以不善作为自己的借鉴总可受益。如此不贵其师,不爱其资,纵有才智,也是愚昧之人,不但愚笨、自作聪明、刚愎自用,且卑贱、任己意独断独行、飞扬跋扈。不诚昏昧人哉?由此可见修道的要妙,圣人、凡人原同出一辙。凡人如能见贤思齐、不贤内省,依道而修,终可达到圣人的境界。 凡所有人,能以成功者以为楷模,不成功者以为经验,虚心做人、做事,果可成人、成事不虚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