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研学旅行不能只念生意经


  时值暑假,研学旅行又"火"了,目的地遍布国内外,价格从数百元、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2016年,国家研学发展政策出台后,在2017年一年内,工商资料中新增"研学"两字的机构超过了5000余家。据不完全估算,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教育走向市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但研学旅行第一属性应是教育,因此不能放任市场运作。部分研学旅行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价高质低、游而不学等问题,我们应及时纠正,不能让研学旅行被利益驱使而偏离正常轨道。
  2016年11月,教育部、发改委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下称《意见》)。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相关部门必须提供完善、优质的体系。服务跟不上去,保障不落实下来,相关机制的壁垒不打通,急于谈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只顾"生意经",有悖于《意见》的初衷。
  研学旅行应是一项教学活动,围绕教育进行。开展研学旅行,要以社会资源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互动;应以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为依据,探索育人新模式,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当前的研学旅行市场,名曰"研学",实际卖点在"旅行"上。很多研学机构、旅行社极力叫卖,而中小学又对研学旅行的内涵拿捏不准,再加上各部门合作不畅,常常将活动打包给社会机构,同时,学校师资配备不齐,相关人员把握不准。种种原因,导致研学旅行变成"两者分头管"——老师看学生,导游管旅游。如此一来,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往往演变成"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到此一游"。如此高价格、低性能的研学旅行,令家长叫苦、学生喊累。
  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但从现状看,把"研学"当作生意的大有人在,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可见市场竞争之激烈。若任由这些"生意"野蛮生长,研学旅行就真的成了烧钱的"到此一游"。
网站目录投稿: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