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岁月读后感(一)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美理想——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现吗?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我"仍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执着地追求幻想。 看了这首诗之后,我感触很深。任性的孩子,才拥有真正的童年。从小事无巨细循规蹈矩的孩子,他的童年被成人社会剥夺了,当他从小失去了童年,长大就会失去自我,然后失去自己的一生。因为童年的游戏规则,和成人社会的不一样。一个任性的孩子,用童心来看世界,认为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每一个时刻,都像色彩蜡笔那样美丽","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快乐的小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而成年了的人们,认为这些幼稚可笑,这一切都是梦话愚行。所以,"我没有领到彩笔",只剩下"收支和创痛"——纯真的美梦就这样一个个自生自灭。试问,孩子幻想中的童话世界和现实的成人社会哪一个更值得人居住呢?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都是合理的吗?当一个人走出童年,就一定要抛弃童心吗? 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侯,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小时侯,在我们的眼里,周围每个人都是笑着的,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可以画成绿色,狮子,不会吃人……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飞逝,我们长高了,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多了,也懂得了不少。其实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期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人的想象那么美好。我们总会慢慢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毕竟还是蓝的,狮子,还是会吃人。 不错,童年的梦,热烈的梦想遇到冰冷的现实,可能会一个个破碎,而我们,正是踩着这些美丽的七彩梦的气泡,一天天成长的。 成长的岁月读后感(二) 在《成长的岁月》的《内心的成长》这个分目录里,有篇名叫《遥远的岛》的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孩子内心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的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荒野。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曾日夜向往的小岛。他们回家之后一直很难过,也从此不再看这个小岛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侯,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画,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小时侯,在我们的眼里,周围每个人都是笑着的,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可以画成绿色,狮子,不会吃人……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飞逝,我们长高了,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多了,也懂得了不少。其实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期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人的想象那么美好。我们总会慢慢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毕竟还是蓝的,狮子,还是会吃人……我想起了以前在作文选上看过的一篇作文。它讲的是作者快小学毕业了,想考上重点中学。一天晚上,作者的妈妈请了重点中学的几位老师到家里来吃饭,并给他们送礼,让他们帮帮忙,让作者"顺利"进入重点中学。 作者当时感触很深,也很诧异,重点中学不是只有考好试才能进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不好也能进重点中学?大人却对作者说:你是小孩,你不懂。的确是这个样子的,我们毕竟还是小孩,我们还有很多事情不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始终还是会懂的。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梦,也可能像《遥远的岛》这篇文章里的那个小岛一样,只是一片荒野。当热烈的梦想遇到冰冷的现实,我们也会因此而难过,伤心。"成长的感觉,外人看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自己体会,则有蛹虫化蝶的痛苦和新鸟破壳的挣扎。"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去认识,去面对。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像我们这种年龄,应该暂时告别童话,多阅读些现实的文学作品。不错,童年的梦,热烈的梦想遇到冰冷的现实,可能会一个个破碎,而我们,正是踩着这些美丽的七彩梦的气泡,一天天成长的。 成长的岁月读后感(三) 在今年的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成长的岁月》的书。这本书中叙述了一个年仅17岁的普通农家女孩——袁敬华。她的家在山东省夏津县渡口驿乡,高考后,看到村里的聋哑孩子没有书念,常常聚集在学校门外,眼巴巴的渴望读书的眼神。她毅然放弃了学业,留在村里教聋哑孩子学说话。在低矮的草房里,一天天,一年年,家里人的不理解,村里人的冷嘲热讽都没有改变她的决心。她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许多了艰辛,袁敬华如同那涓涓的泉水,流入孩子们像沙漠一样的心灵,教会了聋哑孩子说话。越来越多的聋哑孩子来到这里,袁敬华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聋哑孩子,为这些聋哑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用她那颗善良纯洁的心,改变了聋哑孩子的命运,造就了无数的希望和无限的生机,为我们展现这个世界最真、最美、最善的一面。 袁敬华的事迹,就像一缕春风拂过我的心头,就像春雨滋润我的心灵。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什么是爱。因为无私的奉献,润泽了无限的希望,因为怀有一颗爱心,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 我要学习那种无私奉献爱心的精神,不歧视残疾的同学,帮助他们。要好好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和千千万万个像袁敬华一样充满爱的人,伸出爱的双手去温暖、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