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2015-2018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内部控制时间的持续,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 关键词:康美药业;内部控制;公司绩效 2018年12月末,A股市场上的"白马股"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美药业",下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先后公布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说明、关联方资金占用以及非标审计意见专项说明等报告。至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做出了结论:"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即,康美药业存在两宗罪,"虚增收入""操纵股价"。该事件给社会公众带来严重损害,究其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消除舞弊的机会要素,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 一、文献综述 国际上内部控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内部牵制、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与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框架。公司内部控制首个阶段的目的是查错防弊,因此被称为"查错防弊"阶段,它是公司的首要任务,不但防止公司违规操作,或即便不违反基础的规制或流程,还会预防因为技术漏洞而引发的舞弊或错误;该阶段还要预防员工利用管理的漏洞谋利。 第二阶段的目的是设计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从而监控事务性的会计实操,识别和发现错误或者舞弊行为,并且及时纠正和处罚。 第三阶段的目的是建立整体理论框架。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的报告中把"内部控制"理论叫作"为保护现金及其他资产和检查账簿的准确性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9月提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理论阐述"内部控制系统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障的过程",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五要素,这五要素分别为内控活动、监督、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这是目前国际上对内部控制最权威的公认。1996年美国学者 Nelson & Ratliff对内部控制尝试出具更为本质性的定义,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正确的事在正确的时间发生提供合理保证,这样内部控制的作用范围就更大了,但实际上对COSO的定义并未有本质的更改,其他权威报告对内部控制概念的衡量基本与COSO报告保持一致。至此,COSO的内部控制衡量标准被学界奉为权威。 第四个阶段是以规避企业风险管理为目的。2004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目标设定、监控、内部环境。该框架丰富了内部控制理论,更广泛、更有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2017年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进一步明确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含义及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当成内部控制理论是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者们广泛且深入地对内部控制体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他们的研究结果汇总起来主要体现在下面六个方面:国外学者 Bryan(2005)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做得不好的公司,财务绩效肯定不太优秀。即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之间体现正相关的关系,内部控制完成的越是优秀的公司,其财务绩效越佳。国外的学者Luetal(2011)还相信,某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其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胡雪萍(2012)肯定了,内部控制理论的五大要素全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体系整体也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国内学者田利军(2015)也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越好,这家企业的财务绩效肯定会越佳。国内学者屠智龙(2017)也认同,完美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公司提高财务绩效的有力保障。如果内部控制体系不达标,很大程度会导致财务绩效出现一定的问题。国内学者徐晓芬(2018)也觉得,不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公司来说是灾难性的,完善漏洞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公司通过内部自查,或第三方外部巡查發现内部控制体系出现问题,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举一反三、立行立改进。公司要经常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监管。 二、研究假设 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问题的实质上是一个剩余索取权的性质问题。股东作为委托人,同时是公司的所有者,而经理人员作为代理人,同时是公司的经营者。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实施内部控制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往往意味着内部控制环境越好,公司治理结构越合理,权责分配越清晰,越能够有效的降低公司委托代理成本,减少企业有关人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降低股东和管理层目标的背离程度,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公司的声誉和价值,对公司绩效提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内部控制实施与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变量 1.被解释变量——财务绩效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混合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率(ROE)、每股收益(EPS)、净资产增长率(NAG)四个指标来构建公司绩效综合变量(FP)计量模型,具体计算公式为:FP=0.578ROA+0.585ROE+0.549EPS+0.147NAG,FP的值越大,说明公司绩效越好。 2.解释变量——内部控制 本文采用深圳迪博数据库中的内部控制指数作为量化内部控制质量的变量,该指数包含了公司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风险监管五大指标,能够全面地衡量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该指数取值区间为0—1 000,数值越大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好。 3.控制变量 控制可能影响财务绩效的其他因素,最终将上市公司规模(SIZE)、财务风险(LIQ、LEV)、盈利能力(ROE、CFO)等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定义见表1。 (二)模型设计 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合理性,本文通过以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假设构建模型 FP=ɑ0+ɑ1*ICI+ɑ2*SIZE+ɑ3*LIQ+ɑ4*LEV+ɑ5*ROE+ɑ6*CFO+∑YEAR+∑IND+ε 四、实证分析 通过对表相关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迪博指数和公司绩效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140、0.1219、0.1494、0.2533,无论是解释变量迪博内部控制指数、还是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都与公司绩效显著相关。另外,随着内部控制时间的持续,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 五、结论及建议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数据,对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内部控制时间的持续,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 财务造假作为一种舞弊行为,之所以产生,无外乎两大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上,具备可以进行财务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低、日后的处罚程度轻;主观上,造假者道德品质低下、贪欲强烈。从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案例中,都可以看到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而社会各界对于反财务舞弊的探讨也不绝于耳。"业财融合",即业务、财务和信息技术的三位一体,有利于优化完善企业内控,减少财务虚假的现象发生。越完善成熟的内部控制,越有助于财务质量的提高,提升企业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杰.内部控制水平对村镇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A、B两家村镇银行的对比分析[J].财政监督,2019(05):95-101. [2]姚錚,金列.多元化动机影响企业财务绩效机理研究:以浙江民企雅戈尔为例[J].管理世界,2009(12):137-149. [3]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02):7-12+63. [4]Swartz,Katherine.Sharing th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of Caring for Parents.-10.1001/jam.2011.1173. [5]BROWN J R,MARTINSSON G,PETERSEN B C.Do financing constraints matter for R&D?[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2,56(8):151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