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至,校级、县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等各级教师培训即将拉开帷幕。作为教师研修的重要方式,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各种类型的培训也几乎涵盖了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 但是,无论培训种类多么丰富、培训质量有多高,如果对教师自主培训及培训后的反馈重视不够,或者教师"自培"意识欠缺,就会让参培教师在"被培训"中陷入形式主义。这样不仅对教师发展帮助不大,还会严重浪费国家投入的大量培训经费。 调查显示,在一所教师人数为200名左右的学校,每年暑假外出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的教师至少达七十人左右。无论哪一级别的培训,学校只负责教师的往返路费,其他费用都由教育主管部门承担。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但其培训效果如何呢?据调查,大多数学校非常重视暑假前各级培训名额的争取,但并不重视培训效果及培训后的反馈,将教师个体在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理念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学校就更少了。 要让教师培训这一好政策更好地落实,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努力激发教师的自主培训意识,重视培训后的校级二次培训,让参培教师从"被培训"中走出来。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时,不能仅仅靠主办单位的"一厢情愿"就自主决定培训内容。在培训前,应广泛调研,切实了解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是什么、他们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专业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成长的短板是什么,让培训课程切实对接大多数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培训形式上,应适当减少会议培训的比例,不可让培训安排表被简单的专家讲座占满。另外,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培训时间及内容安排要有一定的弹性,要为教师自主学习研讨留下空间。 其次,学校在确定培训人选时不可随意而为,既要考虑参培教师的个人情况,又要考虑参培教师培训后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校级二次培训的能力。学校应对全校教师的学习现状、能力结构、发展规划等有精准的了解,结合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推荐有较强自主发展意识、学习意识以及有较强信息捕捉能力、反思能力的教师参加教师培训。 再次,每一名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内驱力,变"被培训"为"主动培训"、变"被学习"为"自主学习"。每一名参培教师都要有明确的成长目标、有较强的自我研修能力,要能够将学习到的思想、理念、方法进行提炼,并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