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自古以来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但现今,朗读教学并没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加强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感悟及表达能力,已经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語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 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2、朗读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的协同运动,对形成神经中枢的优势兴奋中心,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也只有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最有效地形成朗读能力。所以在朗读时要调动学生眼、口、耳、喉、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参加,使之领略课文之胜景。朗读可以创造一个认真学习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3、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朗读时口到,眼到是基本的,最关键的如何心到,如何使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如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小红军那种倔强的精神和当时环境的理解是关键,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那个年代,和他们一样年纪的小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朗读,体会那个年代艰苦的环境、和红军战士翻山越岭的疲惫,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朗读小红军的对白,感受小红军在强忍饥饿和疲惫的时候说出的那些话,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小红军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又如《小珊迪》,这篇文章理解的关键是人物情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会辨别善恶的能力,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受到贫穷、被欺负等一系列遭遇时仍然能真诚的对待别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珊迪"恳求"、"哀求"等不同的情绪,感受到小珊迪的无助,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善良、真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受到教育,懂得珍惜自己生活,提高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达到当今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方法 1、朗读出个性。课堂上,语文老师常用的一句教学术语:"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出的是谁的感情?教师往往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朗读是否有感情。有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朗读《颐和园》第四自然段:"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不少学生把"滑"读成了重音。这位老师指导说,"滑"在句子中描写出昆明湖湖水非常静,在这里读时就要把重音轻读。有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说,把"滑"读成重音,可以体现出游船、画舫在平静的湖面上动作的轻柔舒缓,从而体现了湖面气氛的宁静。这位老师说,"滑"在这里没有读成重音的道理,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要求一定轻读。在老师的坚持下,学生下次朗读,果然整齐划一,都轻读了。学生的个人体悟不见得没道理,然而在老师统一的标准下,个性化理解没有了,朗读兴趣受到打击了。 2、形式的多样性。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课堂教学里,朗读方式的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势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和尚念經,口中琅琅,口到心不到,这样即使书读千遍,也无法"其义自现"。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了不一般的学习兴趣。 朗读形式根据课文的内在需要,可以多种的表现。重点词句的比较朗读:《蜘蛛》里"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一换一读中,学生很快理解到"投"字恰如其分的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利用插图的看图朗读:《狐假虎威》朗读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狐狸东张西望,老虎半信半疑,小动物们满脸恐惧,抓住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想像后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朗读效果。朗读形式丰富多样,不一而足。 3、评价的鼓励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往往比较生硬,缺乏活力。这个时候,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要不吝赞美之辞加以肯定鼓励。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情感。沉静内向的学生,朗读完,老师评价说:"你这次朗读,在某某词某某句,读得非常好,准确的读出了它们所要表达的感情。"仔细具体的评价可以使他们保持好高度的关注力。外向开朗的学生,朗读完,老师一句"你读得真棒"能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恰如其分,妙语生花的评价语,对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学生没有得到充裕的时间去朗读课文或者读通课文,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学生无非是一个个"认真的听者",无非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装老师的思想,他们体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长此以往,如此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的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过场"。 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事情。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语文新教材的内容,经过充分的准备,制订详细的计划,并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够在小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