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晓明,原名李鸿升。河北省枣强县程杨村人,生于 1920年12月。1938年参加了革命工作,并在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分区青年救国会 主任、青年营营长、旅宣教科长等等。建国以后,先后任武汉市委党校 副校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 艺术局局长等职。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业余文艺创作。1959年,由 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代表作《平原枪声》(与韩安庆合作),小说 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与喜爱,60年代,该小说几乎家喻户晓。1978 年,给他修订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平原枪声》。1959年,李 晓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又一部长篇 小说《破晓记》,是描写解放战争期间,游击队战斗生活的。1973年,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追穷寇》,反映了1950年新区的 剿匪斗争。 内容概要 抗战爆发了。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冀南平原上,地主 大户组建的会道门互相械斗,散兵游勇组织民军,草头王自封司令,而 老百姓则人心惶惶。共产党员马英回到了家乡肖家镇。一进镇,就见树 上吊着一人,这人是白吉会的陈宝义,他被红枪会的王二虎捉来,此时, 王二虎就想杀死陈宝义。马英见状,立即上前制止,他让众人倾听北边 传来的隆隆炮声。"战火已烧到家门口了,我们在干什么?互相残杀,杀 自己的同胞,这不是给日本鬼子帮忙吗……"马英趁机向群众宣传共产 党的抗日主张,驳斥了无赖杨百顺对共产党的诬蔑。在场群众心服口 服。不过,要放人须会长苏金荣同意,马英去找苏金荣。马、苏两家曾 是仇人,苏金荣强奸过马英的姐姐并害死了马英的父亲。为了抗日大 业,马英去与苏金荣打交道,并迫使苏金荣放掉了陈宝义。白吉会会长 王金兰想与苏金荣和好,在民军头目刘中正那儿相见。王金兰表示要干 掉马英,苏金荣才转怒为喜。当夜,一个姑娘匆匆赶到马家报信,她正 是苏金荣的侄女苏建梅。由于建梅及时报信,马英才免遭王金兰的毒 手。日本人越打越近了,马英加紧组建抗日力量,老孟、建梅全参加了 抗日工作,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建梅的哥哥建才也想参加抗 日,他先投了刘中正的民军,可是,他又失望地离去了。因为民军四处 横行,抢掠百姓财物,官兵全是大烟鬼,比土匪都不如。苏建才在妹妹 动员下,找到马英参加了游击队。日寇即将大举进攻,苏金荣、刘中正 和王金兰决心投敌。王金兰率白吉会的人去学校围攻马英等人。寡不敌 众,眼见马英等人危险,县委副书记政委杜平来到了肖家镇。为救出马 英等人,杜平找到王二虎和赵振江。王、赵二人手刃王金兰,驱散白吉 会,救出马英等人。杜平、马英率王二虎和赵振江等决心抗战的好汉, 撤出肖家镇,渡过清阳江,去发展抗日力量。鬼子来了,苏金荣、刘中 正和杨百顺投敌当了汉奸。鬼子杀人放火并抓走了马英的母亲。百姓在 日寇的铁蹄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马英化装渡过清阳江去肖家镇侦 察并想与县委联系,途中遇到县委书记李朝东,并随李参加了县委会。 但遇到敌人突袭,马英与李走散,马英落入了敌人之手,并被送到壮丁 训练所受训。在训练所,马英结识了肖阳等人,从此,肖阳成了敌伪内 部的我军内线。马英和母亲被警察局中我地下工作者郑敬之救走。马英 找到了游击队,与杜平、建梅等人重逢,无比激动。从此,冀南平原上, 一支抗日武装不断打击着敌人。春天,炮火烧焦的大地发芽了,显露出 勃勃的生机。李朝东来了,他告诉杜平、马英,原县大队编入了分区独 立团,李本人也跟着走,杜、马另组县大队,杜平为政委,马英为队长。 马英认为自己干不了,李朝东笑道:"敌人会教会你。"李朝东走了。马 英率王二虎、赵振江等人去军区取枪,历经艰险,穿过敌人封锁区,在 群众帮助下,终于取回了武器。同志们看到了枪,斗争信心更足了。县 大队打下了伪军几个炮楼,鼓舞了群众,也使汉奸吓破了胆。为了消灭 抗日队伍,日寇调来大批兵力,对县大队等抗日武装进行铁壁合围。敌 人来势汹汹,战斗异常激烈。马英、杜平率队突围,但到处都是敌兵, 处处都得激战。激战中,杜平负伤牺牲,马英悲痛欲绝,掩埋了战友, 继续突围。县大队在敌人围剿下,队员走散了,建梅、建才被俘,赵振 江下落不明。苏金荣对建梅、建才拷打逼供,苏建才叛变,建梅宁死不 屈,壮烈牺牲。马英与同志们失散,在群众协助下,找到了王二虎等人, 二虎这几天一直骚扰敌人,坚持战斗。敌人放掉苏建才,让他回县大队 伪装起来,向敌人提供情报。经过铁壁合围后,县大队又发展起来,而 且战斗力更强了。赵振江、老孟等人也历经磨难,找到县大队,他们成 为了县大队的骨干。马英率县大队打下肖家镇炮楼,并发现了隐藏在县 大队的叛徒苏建才,叛徒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被击毙了。县大队一天天 发展壮大,人数达百余人。日寇头目中村惶惶不可终日,派刘中正率伪 军配合日寇扫荡,但如今的县大队,已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了,敌人扔 下死尸和武器,失败而归。于是,中村求邻县日寇出兵,协助剿灭县大 队。日、伪军出动四、五百人,与县大队展开激战。这是一场硬仗,县 大队与日军正面交锋,毙敌无数,李朝东率分区部队助战,敌人仓惶逃 走。中村把无恶不做的杨百顺派到肖家镇据点。马英决心拔掉这个据 点,消灭罪大恶极的卖国贼杨百顺。县大队经过两次攻打,付出了一定 的牺牲,终于拔下肖家镇据点,击毙了杨百顺,为百姓出了一口气。经 过多年战斗,我抗日武装由弱到强,不断壮大,而敌人则由强到弱,双 方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李朝东认为时机已到,令马英指挥全县抗日武 装,解放县城,消灭中村。解放县城的战斗即将打响了,县大队、区小 队磨拳擦掌,城内郑敬之、肖阳等加紧工作,争取里应外合,夺下县城。 敌人也发现了蛛丝马迹,几乎处死郑敬之,幸亏郑敬之处变不惊,坦然 自若,麻痹了敌人。晚上,解放县城的战斗打响了。王二虎、赵振江、 老孟等经过血与火洗礼的老战士率众冲杀。郑敬之、肖阳等在城里密切 配合。经激战,伪军被全歼,刘中正被俘。日军负隅顽抗,但怎抵我抗 日战士的猛烈进攻?侵略者最终被歼,遭到彻底失败的中村剖腹自杀。 可惜,混战中大汉奸苏金荣逃掉……十年以后,马英在列车上与王二虎 重逢,两个老战友双手紧握。马英欣慰地告诉二虎,苏金荣已被我公安 人员抓获。 作品鉴赏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共产党人挺身而 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并使人民武装从无到 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会打仗到善于打仗,从零敲碎打到与日 寇正面交锋,打大仗硬仗,直至最终消灭敌人,驱走入侵者,实现民族 解放,这便是该书所表现的思想。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一思想,小说中塑 造了马英这一形象。作为共产党人,他身负重任,在日寇铁蹄即将踏上 故土之际,他回到家乡,白手起家,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准备在敌后 开展斗争。而这个时候,又有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又有地主和流氓 散兵打着抗日旗号组建的武装,他们置民族生死而不顾,趁机勒索掠夺 民众。只有共产党,才一心一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当日寇蹂躏着 马英家乡的时候,那些地主武装和流氓武装摇身一变,又成了侵略者的 帮凶。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也开始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反 侵略斗争。从游击队诞生时起,直到发展壮大,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 从十余个人,三两条枪,直到发展至上百人,从敌人手中夺取了机枪小 炮,这其中又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作为抗日武装的领导 人,马英也在战火中成长起来,成为有勇有谋的指挥员。他时刻记着自 己身负的重任,为民族大业,他可以置家仇不顾,与仇人苏金荣谈判。 在被敌人抓入壮丁训练所后,他依然不忘发动群众,为日后的斗争创造 条件,发展抗日积极分子。在游击队里,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应有表现, 影响并带动战士们。在与敌人进行战斗的时候,他又格外勇敢与机智, 有了这样的指挥员,抗日队伍才能不断成长壮大,最后,使侵略者葬身 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面临生死考验时,他沉着冷静勇敢顽强。 面对挫折,他满怀信心,毫不气馁。面对战友牺牲,他化悲痛为力量, 加倍向敌人讨还血债。于是,他领导的县大队,便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 利,而且,一次胜利比一次胜利大,一次胜利比一次胜利更鼓舞人心。 在反侵略战争中,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经受住了战斗考验,无数祖国儿 女为赢得民族自由而血洒疆场。他们有的牺牲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刻,如 政委杜平;有的被俘之后至死不变节,表现了中华民族英雄气概,如女 干部苏建梅;也有的在胜利前夕死在战斗中,如老孟。他们是中华民族 的优秀儿女。在这支队伍中,更有无数斗士在炮火中成长起来,成为抗 日精英。如王二虎、赵振江、郑敬之等人。他们有的由普通农民,最终 成为抗日干部,有的则在敌伪内部,每天与魔鬼打交道,为抗战胜利而 工作。其中王二虎勇猛豪爽,对敌人有刻骨仇恨,在战斗中出生入死, 面不改色,他是一个铁打的硬汉,然而,却有几分鲁莽。而赵振江,有 一身好本事,枪法百发百中,武艺高强,并且他沉着冷静,智勇兼备, 是抗日队伍中难得的人才。郑敬之则沉稳老练,他每天都面临着危险, 稍一疏忽,就有可能牺牲,然而,凭着他的机智,却能一次次化险为夷, 他同样为抗日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当然,抗日队伍离不开人民群众的 支持,小说的作者并没忘记这一点。常云秀父女、侯老奎等人,都对抗 日做出了贡献,有的还为抗战胜利献出了生命。与这些抗日英雄相比, 那些侵略者,还有那些汉奸走狗的无耻嘴脸却暴露无遗。中村的凶恶与 狡诈,苏金荣阴险,刘中正的无耻,杨百顺的可恶,都令人痛恨不已。 特别是汉奸们,他们为虎做伥,杀害自己同胞,甚至连老婆都送给了日 本人。当然,他们最终逃脱不了人民的惩罚。《平原枪声》在写作方法 上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的心理描写,依传统手法,情节呈单线发展,语 言也比较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