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出现频率是如此之高,掌握了基本方法,就能明显提升质量和体验 1. 凡事皆为"项目" "项目管理"这项技能,可不仅是项目经理才需要掌握的。 Allen 是一名 BAT 的小领导。他手下管着十几条人枪。 公司新压下来的一个项目,是他的"一号工程",关系着整个团队的职业前程。他带着兄弟们加班加点,不舍昼夜:在工作区过道上低声讨论,饿了就叫外卖果腹,累了就停下来抽根烟,困了就地开始做俯卧撑提神……在 deadline 的前两天,终于将繁琐的项目落地。 Curry 是一名大四学生,他眼前最紧要的项目是,复习考研。 过去一段时间,他重复着"图书馆 – 寝室"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上个月,他刚背完了《考研英语红宝书》;下个月,他要开始刷陈文灯的《考研数学复习指南》了……眼看 12 月一天天地来近,他的内心也不由地开始焦虑了。 Durant 今年读研究生二年级。现在他最大的事情是"找工作"。 寒窗苦读了十几年,为的就是这最后的一哆嗦。他从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刷实习,做简历,投网申……八月骄阳似火,求职大幕拉开,和众多校友一样,他早出晚归,赶场各式各样的宣讲,参加大大小小的面试。可以想见,这不是一个小工程。 Harden 是一名大客户销售。这个季度,他的数字不太好看。 他绞尽脑汁地探寻切入口,他小心翼翼地确定话事人。他如履薄冰,不敢怠慢:宛如揭开麻线团一般,一缕一缕把线索梳理清楚,一寸一寸把关系整理干净。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拿下订单。 Paul 是运营商的一名渠道主管。这个月底,他要在组织一场小型特卖会。 地点已经选好了,定在了密云最热闹的鼓楼大街。上周他刚去消防、公安、城管的部门拜了神仙;这周更是马不停蹄:代理商动员、货源备存、发料配送、员工培训、流程策划、申报资源……想想真不容易,25 岁的小伙子,就要扛这么大一摊子事情。 Steve 的业余时间,运营着一个叫"菜刀少爷"的微信公众号。 本质上讲,公众号就是一个微型创业。他需要很多事情:品牌定位、终极愿景、文章架构、流量导入、渠道建设、预期困难……写字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他还需要学习排版,积累图片,管理文稿,复盘数据——他希望将这一切梳理清爽,不要打扰到工作和生活。 Westbrook 不属于以上任何一个角色,他只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北京土著。 但下半年,他要和青梅竹马的女友完婚了。他正在筹备婚礼,并考虑去马尔代夫完成蜜月旅行。 …… 上面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情,宽泛来讲,都能称为"项目"。 不管什么职业、年龄或经历,这些项目都存在于你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上到习大大李嘉诚,下到老百姓小草根,每天都在接触,每天都身在其中——只是或大或小,或简单或复杂,意识与否而已。 "项目管理"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能。它的出现频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就能明显提升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执行的过程体验。进一步地,让你的工作生活,变得有序而明亮了。 从这个角度讲,每个人都要学点"项目管理" 。 2. 项目的两类属性 前面提到的项目,通常有两类属性: 一种是:复杂的逻辑 比如"准备考研"或"找工作"。这两者当中,包含了大量的技巧和方法论——我的求职系列里,有 25 篇文章,也只是勉强搭起了框架,蜻蜓点水而已。 比如你要拿下一个订单。你要和各色人等,进行辛苦的博弈。找对入口,维护关系,勾兑利利益,谈点位,收尾款……这些并没有多少信息需要记忆,但每一步都需要相当的思维量。 当你面对这样项目,你常常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思考,你需要处理许多复杂的逻辑。 一种是:庞大的信息量 你准备国庆节办结婚。 考虑的事情可不少:定哪家酒店,用那个婚庆,婚礼走什么风格什么主题;伴郎伴娘请哪些人,亲朋好友通知哪些人,他们的车旅食宿怎么安排;请柬发了没有,烟酒、糖果准备好了没有…… 这只是冰山一角,就让人有点抓狂。但实际上,你把它们一件件拆开,每一件都没有多难,就是繁琐而已。 你准备去马尔代夫度蜜月。 你先会上网查攻略,选岛屿,权衡利弊。然后,订酒店,订机票。 这还没完:你去动物园淘来沙滩服和凉拖;你去沃尔玛买了电源转换器和相机防水套;你租用了浮潜面罩和呼吸管;你办了双币信用卡,你换了 1000 美金备用……同样,这些没什么难的,就是碎,就是杂。 这类项目没有复杂的逻辑,但存在大量繁琐的事务性细节。它们不太需要斗智斗勇,但是千头万绪,需要你梳理清楚,并一一落实。 现实中,复杂高阶的项目,往往是这两个属性的结合体。 比如集团级别的大型营销活动。 这样的营销活动,往往是系统、立体、绵密的。它是"组合拳",它是 double play。它不仅牵扯到各线条的利益平衡,还涉及跨部门跨子公司的复杂协同。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不动如山,动如雷霆",真正做到可着实不易——林彪指挥几十万的集团军打锦州,你带着十几个山贼抢劫村口的孤寡老人,两者的复杂度,自然不是一个数量级。 比如投行里的重组并购项目。 几十家债权股权银行,上百家关联公司。做不完的材料,打不完的电话;无穷无尽的说服协调,寸土寸血的艰难谈判,连篇累牍的 paper work…… 这是对脑力、心力、体力的全面考验。你觉得自己快死了,你觉得自己在高速成长。自己的生活像快进的电影,内心满满是"天上才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沧桑。 …… 复杂的逻辑,庞大的信息量,两个难点的结合,让项目难度呈几何式增长。压力、焦虑、烦恼,想洪水一般席卷而来。如果理不清头绪,如果你没有章法,那就只能坐地上哭了。 当然,我们要看到硬币的另外一面:正是因为难,才有价值,才凸显项目操盘手的价值:别人做不到,而你能,这就是你的竞争力了。 3.人脑擅长的是思考,而不是记忆 当你缺乏"项目管理"的意识,你会仅仅凭借脑力,去面对这"复杂的逻辑"和"庞大信息量"。毫无疑问,这会是不太快乐的过程。 实际上,人脑擅长的是思考,而不是记忆——记忆是纸笔、硬盘的强项。当你的脑子里,装满着各种各样的事务,你会心烦气躁,乱成一团。 理想的状态是,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抽离掉各种各样的庶务记忆,将大脑解放出来,专注于发散式思考——这就是"项目管理"技术的现实意义。 人们往往以为是"能力不济",但实际上我们缺少的不是专业技能或业务技巧,而是项目管理的意识。 你需要借助合适的工具和正确的方法,将手上复杂的东西梳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方案后,便能 one by one 地局部去执行,化整为零,最终将大项目的落地。 智商没有变高,但是方法升级了。 "项目管理"是很实用的技能,帮助你从容地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项目"。一旦你得到了它,就会获得相当的实战价值,并会显著提升个人的竞争力。 有关于"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这里就不展开了。术虽不同,道却相同。相关的工具,也是因人而异,不一而足:有人用思维导图,有人用甘特图,有人用企业 OA 工具……这些都无所谓,适合自己最好。对于我来说,一个 excel 就能玩出无数花样了。 如果非要我推荐一本书,可以看看李治的《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重点可以参考其中关于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会有裨益。 4. 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 讲了这么多,我们再升华一下。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如此饥渴,需要"项目管理"这项技能? 因为我们渴望:独当一面。 回忆一下,玩《三国志》的场景。 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占领了大量城池。但地盘大了,事情也就多了:襄阳没钱了,江陵没粮了,成都出现了盗贼,建业已经空置了很长时间…..这些烦人的庶务,当然不是我玩游戏追求的初衷。 于是怎么办?选一名大将,组建一个兵团,把所有"非战区"的城池都委任给他……我对他说,所有的责权利都交给你啦,每个季度来汇报一次数据,其他的就别来烦我啦。 瞬间,我的世界清爽了。我的注意力终于能专注到核心 KPI 上,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冲锋陷阵,打打杀杀。 如果,该大将总是跑来问:老大啊,武器该怎么运,经济该怎么发展,盗贼该怎么剿灭……老板早就一巴掌招呼过去:让你做这个位置,就是要你独当一面的。 独当一面是一个很性感的词。是否拥有它,对应的职场价值,有着天壤之别的。 所有老板都喜欢"独当一面"的员工,因为这是最省心力、最好算账的模式:给你一块资源,给你一个 title,给你一个目标,然后你给我打出一片天地来。 当你能独立对一摊子事情负责,并把它们一一搞定,你会拥有大幅度的职场溢价——相应的,其收入回报,也远非"技术螺丝"可比了。 如果你很进取,你会逐渐地:主导一个小组,一个部门,一个家庭,甚至还是城市……而这所有的一切起点,正是独立完整地做好一个项目:你没有谁可以依靠,你要对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负责,你要对最后的结果。 换句话说,"项目管理"是"独当一面"的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意识越发清晰,你的方法论越发成熟,你的信心更加沛,项目越做越大。直到某天,你真的有了掌控一方的封疆大吏。 这就是我们学习"项目管理"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