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营是广东汕尾人。2001年,他去福建出差,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可以赚大钱的行业——养殖鲍鱼。回到汕尾后,黄营拿出积攒的400万元,建起一个占地300亩的养殖场,开始养殖鲍鱼。第一年盈利一千多万元,不仅收回成本,还赚了几百万元。黄营计算了自己养鲍投入的成本,他想,自己第一年买鲍苗花了300万元,一粒鲍苗要1.5元,如果自己培育鲍苗,成本也就0.2元,这样成本至少降低85%,除此之外,自己培育鲍苗,还可以卖给其他的养殖场,又可以多赚85%,里外两头赚。一笔账算下来,黄营发现自己至少少赚了200万元。 计算明白后,黄营了解到,2002年,汕尾市共有四十几家养鲍场,所有的鲍苗都是从福建买来的,当地没有一家育苗场,这正是个市场空白。2003年,黄营投资200万元,建起200个育苗地,开始边养鲍鱼边育苗。 鲍鱼对生活的水体要求特别高,海水的盐度一定要达到千分之二十二以上,如果低于这个盐度,鲍鱼维持不了一周就会死亡。但只要往海水里撒盐,这种意外就不会发生。 这个方法,黄营是跟一个叫徐慧聪的人学来的,徐慧聪是黄营高薪从福建请来给自己育苗的技术人员。可是,每到母鲍公鲍要交配的时候,徐慧聪就不让黄营看,把门窗关得很严。原来,当时徐慧聪来到汕尾时,很少有人会育苗技术,由于担心技术被别人掌握,自己丢了工作,所以留了一手。 作为老板,黄营更想让徐慧聪安心给自己打工。于是,他提出一个提成方案,育苗越多,提成越高,比如徐慧聪培了价值100万元的苗,就可以拿到5万元的提成,而基本工资每月2000元是固定工资,提成是另外算的。也就是说,只要徐慧聪干好本职工作,就有双份收入,这样有诱惑力的条件足以打消他的种种顾虑。徐慧聪一共培育出了600万粒鲍苗。 其实,这笔账黄营早已算得明明白白,分给徐慧聪的5%的利润让他专心培苗,再用自己培育的苗养鲍鱼,成本降低了80%。另外,减少了路途运输、生长环境变化等中间环节,可以大大降低鲍苗的死亡率。 正当黄营满心欢喜想大干一场时,市场发生的变化让黄营措手不及。从2001年到2003年,由于鲍鱼养殖场的急剧增加,商品鲍鱼的价格从四百多元一公斤一路狂跌到240元一公斤,利润从原来的50%降到不足20%,而这时卖鲍苗仍能保证80%的利润,面对这种现状,黄营马上转变了自己的经营思路。他决定以卖鱼苗为主,附带养少部分鲍鱼,这样鲍鱼养好了也是对自己鲍苗的一种宣传。但真正要卖鱼苗了,黄营才发现,自己碰到一个大难题。以前卖鲍鱼是不愁销,只管在家里好好养,经销商会直接找上门。如今不是这样了,没有经销商主动找上门,这么多的鲍苗该怎么销出去呢? 正在黄营左右为难的时候,收购商蔡礼雄到他这儿来买鲍鱼。 蔡礼雄是常年收购鲍鱼的客户,他掌握大量鲍鱼养殖户的信息。为了让蔡礼雄心甘情愿把客户资源介绍给自己,黄营决定,每卖一粒鲍苗让蔡礼雄赚0.1元,人家买鲍苗一买就买几十万粒,蔡礼雄就能从中间赚上几万元。而对于蔡礼雄来说,介绍客户只不过是在他收鲍鱼时,多说几句话而已,但这几句话就可以让自己多赚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每年经蔡礼雄介绍,黄营卖出去的鲍鱼就有近百万粒。 大家都赚钱的同时,黄营的养殖场已经从每年培育600万粒鲍苗增加到了2000万粒,即使这样,黄营的鲍苗还常常供不应求,整个养殖场年收入过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