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向家长发出《关于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的通知》,严禁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对此,家长和学生大都表示赞同,只有个别学生反对。养正中学表示,两年前学校就开始规范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月26日海峡都市报) 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相当于拥有一个随身网吧。但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其沉迷于上网、刷微信、玩游戏、看小说等已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80年代,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说,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智能手机开始侵蚀新一代儿童的童年。为此,去年9月,在江苏南京市第九中学开学典礼上,校长张恒柱呼吁《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 为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严禁携带智能手机进校园的确是正确的事。英国限制16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手机;意大利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日本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河南南阳某中学也举行过一次手机销毁大会,他们把几十部从学生身上没收来的手机扔进水桶,用锤子猛砸直至砸烂。 法国医学专家Laurent Karila说过,"智能手机就像一个虚拟的布娃娃或者情人,离开它会让人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被抛弃。这种感觉类似于吸毒者,与手机分离的恐惧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情感"。鉴于此,福建晋江市养正中学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没收。第一次立即通知家长,学期结束后归还;第二次家长带回反省2天,手机由学校保管一年…… 然而,防范智能手机侵害青少年,仅有强硬的态度是不够的。作为学校,有责任利用现有的教育手段,发挥诸如平行教育、集体教育等的作用,因势利导,变"堵"为"疏"。譬如,可尝试采取"手机入袋"行动,在上课或晚自习开始前,要求所有学生将手机集中放到教室前的专属袋中;学校网管中心可智能监控教室电脑开关,让学生没有智能手机也能参与到"互联网+教育"中。 再者,有必要发挥家校合作的积极效应。面对学生沉迷于手机的现状,学校要通过摆事实,让家长看到学生在使用手机上普遍存在的"错位"现象,敦促家长加强管控。学校还可以根据家长们"羡慕别人家孩子"的情结,给他们送上诸如2016年浙江省理科裸分状元张振宇于高考结束后才有了第一部手机,才有了自己的qq号的典型,引导家长们在"数字化"潮流中站稳脚跟。 当然,也不能忘记发挥社会效应。去年,《人民日报》曾连发四评追问"手游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剑指手游《王者荣耀》为了利益而丢失企业责任。所以,有必要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让手机业务经营者提升责任意识、树立公益意识,严格把住各个关口,让智能手机失去"错位"使用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