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宗旨,对师生的管理,更多的应采用情感投入式管理方式,应致力于凝聚力的形成,创造一种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校园氛围。因此,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亲和力,将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关键词:亲和力 以人为本 沟通 凝聚力 当前,各技工学校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进行学校新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改革两个方面。学校新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思想、理顺思路、规范管理、强化自律、体现关怀、合作共生、推进发展,最终达到民主代替强制、亲情代替冷漠、信任代替压制、实效代替形式的境界。作为学校领导者很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以权力和服从为基础的纯理性的管理模式,方式单一、效果短暂且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极易给被管理者带来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学校管理的原则首先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要明确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对全校师生的优质服务真正放在"心坎"上,在实施以严格、严肃、严厉、严控为特征的刚性管理手段的同时,更要注入以尊重理解、宽容激励、沟通促进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手段,創造具有"亲和力"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向往和留恋的地方。一、"亲和力"就是以尊重人为基础 , 激发教师创造意识 "亲和力"的管理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调动全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亲和力属于学校文化范畴,它的强弱决定着师生的士气,影响着师生的精神状态。 作为学校领导者,应该明白教师是学校的生命,没有教师参与管理,学校将是一盘散沙,所以通过多种形式,将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管理的高度上来,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风气,学校才有生命力。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学校管理 ,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意识,培养敬业精神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使教师的正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透明度和价值感 ,使得教师对学校具有信任感和归属感,觉得自己的努力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提高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最终达到 "没有管理的管理" 。 作为学校领导者,应该明确教师在学校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亲和力",首先就是要尊重教师的想法,积极釆纳他们的合理需求和合理化建议,甚至是中肯的批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众人的智慧远远大于个人的智慧,切忌把教师当做教学的工具而有意或无意剥夺他们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领导者的"一锤定音"应该是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用"我说了算""必须听我的"来强加于教师的思想,使教师屈服顺从。 作为学校领导者,应该对教师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爱护,理解和支持远比提高教师的待遇更重要,应给予教师提升价值的空间,让教师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师也是人,也需要尊重与理解。因此领导者首先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教师的需要是多种类多层次的,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还有情感上的,领导者要想方设法满足这些合理需要,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人。 作为学校领导者,应该对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不断提高,要讲究领导艺术,研究工作方法,以个人魅力去熏陶教师,以人文情感去感染教师,以科技学术去影响教师,最终达到科学治校、情感管理的理想境界。首先,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含糊,在原则问题上绝对服从组织,做到令行禁止;要"吃透"政策,真正领悟政策意图、过程、内容,并以此作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其次,要把工作做好,避免当"外行""盲目决策""瞎指挥",就必须了解、熟悉、掌握和驾驭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更需要自觉加强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人生的追求,贯穿于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真正俯下身子、静下心来,在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增强业务能力。再次,要和教师打成一片。学校领导者不是什么官员,也不应是什么级别的干部。学校领导者是教师的教师,只有定位在这样的角色上,才有可能带出卓越的团队,关注教师成长,这是学校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二、"亲和力"就是以关注人为核心 , 促进师生奋发有为 据说长途运输沙丁鱼的人,都要把鲶鱼放在沙丁鱼的水槽里,给沙丁鱼造成一种紧张活动的环境,使沙丁鱼不停地游动,从而增强了活力,也提高了存活率,这就是"鲶鱼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学校管理中要特别重视人员的组合,在深入了解教师的基础上,对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组合,在安定的环境中创设竞争与合作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制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环境,促进教师奋发有为。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领导者境界的高度,必然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进步,所以,以关注人为核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宗旨。有人认为,许多学校的校长工作相当繁忙,各种会议、应酬应接不暇。一年到头和教师见不上几面,和学生基本不接触,但学校运行得也很好。果真离开了学生、课堂、教师,就不能当好校长?笔者以为,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看,作为校长,如果能经常到课堂上去看看,到学生餐厅去走走,到学生宿舍去坐坐,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生活。作为校长,如果能带头承担教学任务,才能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教研教改中才能说中要害。校长应该是教学的领导者,想当好教学的领导者,就必须首先当好"教书匠",最起码不能当外行。作为校长,如果能经常抽空听课,这无疑对教师是一种鞭策。推门听课,可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了解班级建设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助于学校的管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重视运用人性,发挥人的工作价值,提高人的创造力,促进教职员工的精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一所学校能让每位教师都愿意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校管理就成功了一半。要达到这种境界,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激励的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就应该是激励教师奋发有为的过程。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成熟的发展规划,再先进的教学设施,如果没有教师的探究精神和进取精神,一切都是空谈。学校办得如何取决于校长的领导才能,更取决于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领导者必须首先读懂自己的教师,从理解、关心、尊重和支持教师的角度出发,用人文关怀代替制度约束,为教师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真正让每一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感受快乐,在奉献时享受幸福。 在一所知识层次、文化素养较高的学校里,硬性的制度管理,由于缺少人性化,只会让人墨守成规,绝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的勃发。笔者认为,对教师的管理应致力于教师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应根据教师接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构、担任的角色等实情,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应尽量体现其科学性、全面性、規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管理的人文意蕴,实现情感管理,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管理、自觉约束的机制,使各项制度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三、"亲和力"就是以发展人为目的 , 追求管理最高层次 成功的领导不一定都有亲和力,但有亲和力的领导一定是成功的领导。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领导,必须以自己的亲和力去引导全校师生蓬勃向上,而不是靠手中的权力去发号施令。亲和力就是一个领导对他人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学校领导如能在教师学历提升、职称申报、技能培训、外出进修、参加竞赛、成果展示等方面给于关心和帮助,使教师的各种愿望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能如愿以偿,教师的精神面貌将焕然一新,他们对学校安排的工作定会全力以赴,学校发展的步伐定将不断加快。当代著名教育家肖川说:"评判学校好坏的依据,不是看什么资料或者听什么汇报,而是看教师与学生的精神面貌。一所好的学校,教师与学生总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由此可见,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髄和支柱。学校校长是学校精神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学校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教育理念、管理才能等决定着学校精神的取向及学校价值的提升,所以学校校长只有以发展人为目的 , 才能追求管理最高境界。 某位著名教育家曾提出 :"让学校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这就是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对人的教育作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学校师生所共同创造的,但是它一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力量,反过来熏陶着学校的师生,因此健康和谐、充满进取、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管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领导者只有胸怀坦荡,智慧管理,做到"心中有人""眼中有事",不仅将学生、教师当做管理对象,更视为服务对象,利用好校内校外各种教育资源,创新管理策略,实现教育革新,才能真正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赢得师生信赖。同时,在学校中建立宽松、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才是学校管理应追求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