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5日,《金融理财》杂志社、易趣传媒联合北京农商银行于北京·京都信苑饭店举办了"2018年度第九届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暨‘金貔貅奖颁奖盛典"。在会上,大会主席、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作了精彩的致辞。 他指出,近年来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附性兑付、规避监管等问题。而资管新规的落地,将使资产管理业务得到规范。此外,成立资产管理全资子公司,对银行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回溯四大资管公司成立初衷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作为金融机构,其责任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民生服务,所以,在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之时,金融机构也要不断变革,从而适应环境,以求得发展。 那么,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怎么分类呢?按照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分类,应该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好像并没有资产管理这一说法。特别是早期,不仅没有资产管理这种金融产品,也没有资产管理这样的金融机构。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后,才有"资产管理"。 那么,为什么要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呢?其主要就是收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然后将这些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使四大国有银行资本不足,剥离不良资产改制上市,由此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2003年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改制上市,并将不良资产剥离使之留在集团母公司,他们也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 不过,此资产管理公司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此资产管理公司是受托运用保险资金,因为原来保险资金的运用是由一个部门去主管,后来进行公司化改革.进行资金运作变成了资产管理公司。 但是,近年来,却有不少金融机构从事着受托理财的资产管理业务,也设立了一些资产管理公司。由此,资产管理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刚性兑付、规避监管等问题。 比如,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很多人表示其性质既不是存款,也不是保险,既不是证券,也不是信托。因为,如果说它是存款,它不保证保本,也不负责附性兑付;如果说它是信托,但信托产品是要由信托公司经营,银行属于超范畴。银行理财产品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其实有些不清楚。不过要注意的是,实际上目前为止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附性兑付的。 资管业务将规范化 不同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资产管理业务由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标准规则也不统一,所以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不仅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念,也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基本原则,并指出不得承诺保本、收益,出现兑付困难的时候,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对于什么叫资管产品,资管新规指出,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信托证券等发行的资管产品叫作资管产品,其不能附性兑付,也不能承诺收益。 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资产最多、机构最多的,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该是有巨大的优势。下一步,银行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这也将是一大机遇。因为这意味着银行可以合法化地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了,而且使资管产品与银行业务相隔离。这样,既解决了与投资者之间法律关系不清楚的尴尬以及附性兑付等问题,也能够使资产业务规范发展起来。 详解银保产品销售误区 关于银保合作,要知道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关系向来比较密切。不论是银行代理销售保险还是保险的资金一部分存银行、银行与保险公司共享客户资源,都由来已久。 2000年至今,银行作为保险兼业代理,占据了保险销售额的40%左右。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出现了股权融资后,银行投资设立保险公司也已有好几家。多家银行系的保险公司,由于有股东银行的支持配合,发展势头较好,扩展业务也较快。 从产品来说,银行储蓄、银行理财产品、人寿保险产品,这三者之间有其相似之处,都有投资理财功能,都可以作为投资理财工具,并有一定的代替性。 但從性质上来说,实际上述三种产品并不一样,法律关系以及在收益保证风险承担方面也是不一样的。银行储蓄应该说是没有风险的,除非银行破产,而且银行破产还有储蓄保险帮着解决,投资者几乎没有风险;而银行理财不保证兑付,投资者承担风险;人寿保险产品则多数是有保底收益,比如分红产品有保底,但分红是不保证的。 所以,从销售渠道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储蓄的销售渠道都是银行,人寿保险的重要销售渠道也是银行。因此,在销售中银行工作人员应该把这三类产品向存款人、投资者解释清楚,避免误导,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如今,随着银保监会的成立,银行和保险统一监管,对于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