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金钱豹倒了但创业者做海鲜自助仍有机会


  最近金钱豹门店关张、供应商上门讨债、高管失联的消息,让曾经对它印象极佳的人唏嘘高端自助的衰败,而对那些已经办卡无法退还的人,则引发了这场消费骗局的愤慨与无奈。
  而对于海鲜自助餐厅的经营者来说,看着曾经的老大成为先烈倒下,心有戚戚焉的时候,或许也会回想一下金钱豹模式给大陆自助餐饮市场带来的领导效应——要不是台湾金钱豹的出现,海鲜自助可能还要在大陆酝酿更久的时间才会诞生和成熟。
  如今金钱豹倒下了,人们却还是要吃海鲜,海鲜自助仍然是许多人在想到去餐厅吃海鲜时,时常会做出的选择。
  金钱豹在大陆这十多年,带来了豪华海鲜自助的餐饮新业态,经历了上市搁浅和所有人变更,在海鲜自助就快要成为国人吃海鲜的主流选择之时惨淡退出江湖,又有哪些值得重新回顾和反思的重要信息点呢?
  时势造英雄
  2003年进入大陆市场的金钱豹,在众多主打实惠的自助餐品类中,头一次以高端、奢华为卖点,把燕窝、鱼翅、鲍鱼以及哈根达斯这些餐食领域的奢侈品们聚合在一起,被看做是开启了国内复合式自助餐厅的先河,那时吃一顿金钱豹被看做是很有面子的事儿。
  此时执掌金钱豹的是金钱豹国际事业集团,可谓是全台湾最大的餐饮娱乐集团,创始人袁昶平是台中人,自2003年在大陆开设第一家店起,袁昶平逐渐把事业的重心转移到了大陆,也正是此时,国人对"燕鲍翅"的向往正强,消费能力也可以达到,吃自助餐选金钱豹,花费虽然比其他自助餐高,但200多元就能吃到各种海鲜,总体算下来自助餐的"性价比"还是极高的。
  丰富的海鲜品种、炫目的摆放方式、新鲜度高的食材、各国风味美食汇集、奢华的装修风格,所有这些汇集在一起形成的性价比,首先挑动消费者神经。
  那时还没有微信,但人际传播形成的热潮也让都市白领、热爱美食人士们纷纷尝试,然后继续传播。
  但在10多年后,当初高端的食物不再高端,消费者通过电商购买高级生鲜的习惯也在养成。如果一定要追求高端食物,五星级酒店、高级餐厅的选择也很多,金钱豹已经没有了群众基础。
  筷玩思维(ID:kwthink)认为,任何一种业态、经营模式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同时也处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如今消费者对于"燕鲍翅"的态度已经回归理性,海鲜本身也只是一种高档餐饮,随着越来越多海鲜自助餐品牌进入市场,金钱豹高大全的模式已经不再是最好的定位点。
  快速扩张的危局
  除了逐渐不再先进的经营模式外,高成本下开店扩张的速度加快,成了许多红极一时餐饮品牌落败的主要因素。
  金钱豹开店讲究装潢、排场,单店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所获利润并不高。继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沈阳等地广开门店后,2010年,金钱豹在国内开设门店达到18家,营业额近9亿元。
  但各种成本也陡然上升,带来巨大压力,这样的经营状况,让金钱豹创始人袁昶平想在香港股市上市的希望破灭,2011年7月其将企业以15亿的高价转手卖给了欧洲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安佰深。
  然而安佰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样持续扩张。2013年,金钱豹在中国的门店数量突破20家,时任金钱豹CEO的缪钦表示,"预计到2015年,金钱豹将实现销售20亿元和建成50家门店的目标"。
  但事实则是,当时许多城市还达不到像北京、上海一样的消费水准,有些店开了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筷玩思维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金钱豹在2013年和2014年税前亏损分别为2.24亿元、2.08亿元,净负债分别为3.27亿元、4.44亿元。
  终于知道问题所在又无力回天,2015年,安佰深仅以2.53亿港元将金钱豹卖给了现在的所有者嘉年华国际,这家在港股上市的大型旅游、酒店及零售综合项目运营商。
  但快速的扩张导致运营水平下降已经积重难返,最终带来的就是如今轰然倒塌的结局。金钱豹已经算是撑得比较久的,俏江南扩张不力后被收购继而转型、净雅重资产扩张被资金压力压垮关店……
  知名企业失去节奏大跨步扩张而经营能力跟不上,这样的例子不仅出现在高端餐饮,快餐类也有许多,比如黄太吉,而放在其他行业,当下的乐视危局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典型案例。
  被迫转型速度赶不上品牌垮塌的速度
  金钱豹也尝试过几次转型。
  2014年,金钱豹尝试完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传统的会员制转为电子化管理,进行电子营销。同年在北京新开的翠微店,采用了单点自助模式。
  这些改变都是想在运营层面给顾客和会员新的体验,并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营成本。
  接手后重振不力,嘉年华国际也在2016年年报中透露对金钱豹餐厅的营运进行优化改进,为迎合顾客,逐渐由传统西式自助餐转型为多元化的特色自助餐。
  听上去有些费解和无奈,金钱豹最早正是以多元化和特色化为卖点的自助餐,400多种风格各异的国际美食、国际复合式的自助餐厅模式,满足甚至引领了顾客的消费时尚。
  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转型升级,固定成本的压力都让经营者不堪重负,最终选择在食材上下手降低成本,但这就是在饮鸩止渴。
  据公开报道,上海金钱豹国际美食有限公司在2015年、2016年中曾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9次。早在2013年央视曝光很多饭店出现的"假鱼翅"事件时,很多网友指出暗访画面中的北京"某连锁自助餐厅"为金钱豹,之后金钱豹没有明确回应,只是表示暂不销售鱼翅羹。
  用明胶加"鱼翅精"制作的假鱼翅,食用后可能对肾脏、肝脏、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金钱豹被指认后不发声相当于"默认",危机公关处理不力,形象大打折扣,导致客户大量流失。
  这也是金钱豹最大一次伤害顾客信任,伴随之后其他菜品的质量也开始下降,金钱豹"海鲜自助大哥大"的地位已经不再。
  同时担当海鲜自助的正反面教材
  抓住了2000年后的人们开始追求物质大而全的消费文化特征,是金钱豹敏锐的一面,也是最值得后来者借鉴的部分。
  在90年代开始富裕起来的人更多是在改善家庭"硬件"上消费,到2000年以后的10年,特别是一线城市,这部分问题已经解决了,快速爆发出的另一波消费潮集中体现在个人享受上。
  对于食品丰富度的要求,对于营养的要求暗流涌动,金钱豹抓住了这一点,也在这关键的10年中很好的满足了顾客的需求。
  当时其内部的运营效率都保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供应400道菜厨房要多少,最高效率的厨师搭配是什么样,都有相对精确的配比。
  而以自助餐的形式推出不定期的美食节吸引消费,也是一个创新,如台湾美食节、啤酒节,在筹备时研发的新菜品有的受到欢迎后,还融入固定菜单中。
  由于厨师的现场烹制能力高、厨务强大,金钱豹除了70%的自助餐业务,同时还有外烩、婚宴两大业务,面向企业聚餐、家庭宴请的消费需求,撑起了另外30%的业务。
  当初金钱豹的高级菜品不限量供应、补货及时、服务至上等宣传,也在品牌角度树立了一个标杆,最终成为一代国内自助餐巨头。
  但随着急迫、盲目扩张导致的资金紧张,菜品和服务质量必然下降,客人减少,利润降低,库存量高欠供应商大量资金,拖欠货款越来越多,现金流压力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压垮了金钱豹。
  然而海鲜自助的模式逐渐沉淀下来,成为一个固定品类。海鲜自助本质的模式和金钱豹时代并无大异,但整体风格却越来越平民化,不追求极致奢华,但在新鲜度、干净卫生、品种丰富、性价比高等方面持续吸引回头客。
  如北京的第六季、初色、川骄,上海的多伦多、五月罗马、小贝壳……每个城市甚至一线城市的每个商圈,都有若干个海鲜自助餐厅,其中经营得当的海鲜自助餐厅人气可以媲美网红店。
  金钱豹倒下了,海鲜自助市场的烽烟却更浓了。
  筷玩思维认为,先行者的成功与失败可以作为镜子,后继者们需要反复审视,汲取养分和吸取教训,用先烈们实践出的真知更好的指导自己后续的排兵布阵。
  ,
网站目录投稿: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