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指出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中的问题,提出了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对策。
  【关键词】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对策
  贵州省遵义市于2011年6月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于2013年成功通过验收。2015年暑期,笔者赴遵义调研,了解到其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领域拥有较多可供整合和共享的工程项目,同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中的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工程、农村数字图书馆工程,都是遵义市加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中可资利用的工程项目,但在具体的整合与共享中,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力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投入不平衡并存。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家书屋工程都是由国家实施,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大工程项目,由不同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虽然项目实施部门不同、工作重点不同,但服务对象都集中为广大农村百姓和基层群众。这些项目在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终端设置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且所有项目的建设和设备投入均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特别是遵义市作为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投入所占比例较大,在同一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或同一服务内容上存在重复投入的情况。同时,由于部门职能、队伍、经费以及所采取的建设、运营模式等的不同,使得项目间存在投入、管、用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和悬殊。
  (二)数字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着重复建设且本地资源不足的现象。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站点建设结束后的运行管理中虽都把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工程实施重点,各自都在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库。但由于没有统筹规划,有许多数字资源重复。作者试着将贵州文化数字网——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贵州分中心网站与遵义党建·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对比,发现在"贵州特产与特色""民族风情"等栏目和文化娱乐节目上存在大量雷同和重复。针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和教学内容,作者从调研中了解到:群众普遍反映,课程内容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每个远程教育站点可提供的大众化课件较多,而本地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实际,能满足本地农民需求的乡土教材较少。文化共享工程领域,遵义市存在"一是资源的针对性不够强。二是地方特色资源不多,满足不了基层群众广泛需求"。
  (三)缺乏持续推进工程发展与纵深应用的运行维护机制。1.缺乏专门工作团队。文化共享工程除省分中心有专门人员外,遵义市、县两级支中心都没有专门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编制人员,长期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此项工作,很多县级图书馆在基本的图书馆业务人员编制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承担文化共享工程这一重任,一直是困难重重。在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市、县两级虽建有远程教育办公室(党员教育中心),但人员常需服从组织部门"中心工作(如干部考核)"而远离远程教育岗位。在乡(镇)、村,虽明确有远程教育管理员、操作人员,但他们都身兼数职,工作繁杂,难以抽出时间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受干部调动、村班子成员调整、明确为站点管理人员的同志薪酬一般都较低等影响,站点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岗位空缺、人员断档现象时有发生。2.运行维护经费、设备更新经费不足。国家对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以下只有设备投入,无经费投入,县级支中心只能挤占图书馆业务经费来开展工作,乡(镇)、村站点则只有挤占、挪用办公经费来支撑系统运行。遵义市远程教育系统反映:"随着电脑设备使用周期的到来,远程教育设备更新压力大;由于远程教育站点点多面广,市级财政紧张,站点更新又存在经费投入的困难"。3.监督、考核和管理力量薄弱。贵州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办法尚未颁布,运行和管理机制尚未完善、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遵义市某远程教育课题组曾调查过168个站点,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只占调查总数的25%。很显然,大部分设备处于不能正常工作的状态,使用效果更无法得以保证。农屋书屋工程启动得晚,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点少,很多问题的表现并不明显,从长远看,设备更新、站点管理与维护工作难到位的问题同样存在。
  二、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对策
  资源整合的最大障碍在于破除权力壁垒。遵义市于2005年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与遵义市广电网络、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国际互联网的整合,在整合与共享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证明在遵义市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工程项目的整合是可行的,遵义市需要在充分汲取垂直型、水平型、网络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路径上继续探索。
  (一)构建统一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平台"。基础设施(网络)是开展各项文化信息资源工程项目的基本平台,是文化节目、信息内容发送、传输和接收的必经通道。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广,而遵义市存在山区多、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难度比较大等情况。如果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和项目都采用"各自搭台,各自唱戏"的模式,不仅硬件建设投资大,也很难实现有效运行。鉴于此,有必要充分依托广播电视网,整合和利用电信网络系统,构筑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和应用网。结合遵义市实际,在网络构建和应用上,需要:
  1.充分发挥有线广播电视系统频道资源,将文化共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相关节目进行目录、资源整合,制定统一播出计划,通过有线电视播出。
  2.积极拓展"利用无线方式连接数字电视"的进村入户方式,使文化信息资源传播面更宽更广。
  3.继续用好和升级全市已开通的光纤连乡(镇)、村站点的网络资源,支持其通过互联网方式用好各工程项目的文化资源。
  (二)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站"。在市、县(区)两级,广播电视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包括农村中小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但在乡(镇),与上述公共信息资源工程的管理和应用服务的对口部门却只有文化站、广播站。从公众角度来看,综合文化站是乡(镇)一级面向城乡基层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依托它进行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的整合和共享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可以将乡镇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站、文化共享工程接收站、数字农家书屋的项目实施、设备、应用和组织管理整合到现有的综合文化站,把它建设成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站"。在村一级,由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站点建设早,以它为龙头将文化共享工程的设备、内容及相关资源集中整合过来,建成村级"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站"。
  (三)建设专门队伍。无论是乡(镇),还是村,都没有专门的编制性人员从事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相关工作,这对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与能力是最大的制约。文化业务主管部门可以与组织部门联合,争取编制、民政部门支持,在乡镇配置一名专职的文化信息资源专干,在村配置一名文化信息资源委员,专门负责文化信息资源工作,包括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数字农家书屋、广播电影电视等工程的组织管理与应用等,同时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
  (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根据遵义市文化资源丰富和信息网络具有服务覆盖面广等来分析,建立遵义市公共文化服务网(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平台上可以整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文化类节目、文化共享工程节目、农家书屋以及遵义市及各县(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技术上实现凡遵义市公众均可免费使用的目标。
  (五)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库。一方面可以由文化部门牵头(具体由图书馆或相关部门实施),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库,将所有的文化信息资源、节目编目集中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开发制作基地、组织培养专门技术团队,加强对遵义市本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六)建立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管理办法和制度。具体有如下3个方面:
  1.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广播电视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分属于广播电视、文化、组织等系统和部门,部门间关系错综复杂、工作协调困难。为克服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需要加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组织的建设,即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统一全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规划、财政投入、制度建设等,为全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提供组织保障。
  2.建立"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实施后,遵义市在图书馆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遵义市分中心",但该中心只是市图书馆的一个部门,能在馆内承担技术支撑、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的业务工作,但在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开展资源整合上就存在"先天不足"了。建议将现有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遵义市分中心"升级为"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管理中心",并从图书馆分离出来,直接隶属市文化体育局,具体承担"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同时履行本区域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行政管理、技术指导等职能。在县(区)一级,可以依样复制建立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联席会议制度和管理中心。
  3.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新型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需要建立和出台《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办法》,作为全市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指导性文件,规定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参与单位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对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约束力,确保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工程有效开展。
网站目录投稿: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