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称,从今年起,"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毕业后的履约年限也由8年降为6年,公费师范生录取考生应按相关规定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违约行为将纳入个人诚信记录。 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将"免费师范"改称为"公费师范"。随后,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制定了实施意见,四川省制定的《意见》就是其中之一。 免费师范生政策自实施11年以来,为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西部农村中小学培养了大量骨干教师,普遍受到各地的欢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公费师范生培养和使用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公费师范生在校学习积极性不高、毕业后工作积极性不高、入职后违约率较高等。因此,现有的公费师范生政策还需在培养范围、培养结构、淘汰措施、工作待遇等方面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第一,加大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的实施范围。根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各地还须进一步加大公费师范生的招生数量。除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外,各省市的师范院校也要普遍实行公费师范生制度,以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来源。四川省今年招收的公费师范生达到了3000名的历史最高量,实施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工作的县(市、区)名单由2013年的119个实施范围县(市、区)增至143个县(市、区)。但四川全省181个县级单位,仍有38个县(市、区)未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这说明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还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经济、区位较好的县(市、区)仍然不愿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的就业去向主要还是边远贫困的区县。 第二,改善公费师范生的学科结构。公费师范生主要是为基层农村中小学培养师资,因此,专业设置宜向全科方向发展,要使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基层学校后,能适应所有学科的教学,避免学非所用,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公费师范生入职后违约,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如学数学的去教体育、美术,学心理学的去教语文等。由于专业不对口,公费师范生颇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根据公费师范生合同管理强、自主择业范围小的客观情况,培养高校应尽可能培养全科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以适应基层农村教育的需要。 第三,建立公费师范生竞争淘汰制度。根据合同管理,建立公费师范生退出、准出、清退机制,允许不喜欢师范教育、不愿当教师的公费师范生在大学阶段退出,让真正喜欢师范教育、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重新选择进入,给大学生多次选择的机会。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违约成本和数量,又提高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对在大学期间学习不认真、品行不良、教师教育技能明显欠缺的公费师范生,要实行淘汰制度,绝不能让不合格的师资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以确保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信誉,真正体现"公费"制度的奖励性质而不是救济性质。 第四,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公费师范生留不住,最核心的症结是乡村环境恶劣、乡村教师待遇不高。因此,要大力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持续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尊严、工资待遇,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好、培训学习等方面向乡村学校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教师倾斜,让乡村教师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公费师范生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的目标,并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