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国医大师方和谦老先生 方老出身于中医世家勤于治学,精于仲景之学,融会百家之长。 从医60余年,医术精湛,尤其是治疗内科杂症经验丰富,在医疗、教学、研究方面皆业绩卓著。 方老在临证的同时也进行古方新用的探索,将前人的经验加以拓展,重新组合创出新的方剂,根据"逍遥散"自创"和肝汤",在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异病同治的疗效。 今天小师妹将"和肝汤"的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整理如下,供优秀的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 "和肝汤"的组方原则 ● 【方源】 "和肝汤"为方和谦教授自创的经验方,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逍遥散"。 逍遥散为疏肝理脾的常用方剂,为肝郁血虚之证而设,它体用兼顾,肝脾同治,立法用意十分周到。 方老在此方的基础上加用党参、香附、苏梗、大枣四味,使其和中有补、补而不滞,既保留了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内涵,又加重了培补疏利之特色,从而拓宽了逍遥散的适应症。 【组成】 当归12g,白芍药12g,白术9g,柴胡9g,茯苓9g,生姜3g,薄荷(后下)3g,炙甘草6g,党参9g,苏梗9g,香附9g,大枣4枚。 【方解】 "和肝汤"的组成有三个特点: 其一,本方以当归、白芍药为君药,养血柔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当归、白芍药以阴柔之性涵其本。 其二,以柴胡、薄荷、苏梗、香附为臣药;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加入苏梗、香附不仅降肝之逆,且能调达上、中、下三焦之气。 四药合用有疏肝解郁、行气宽中之功,此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散之剂遂其性。 其三,又以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汤为佐药,甘温益气、健脾和胃。既遵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又收"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用,达到以甘温缓急杜其变的目的。 上述特点使"和肝汤"成为一个调和气血、疏理肝脾、体用结合、补泻适宜的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脾失和的多种病证。 【主治】 肝郁血虚,脾胃失和,两胁作痛,胸胁满闷、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腹胀食少,心烦失眠,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加减】 以肝郁脾虚、气血失调为主证,根据兼证的寒热虚实加减用药。 ● 临床应用实案● 病例一 温某,女,69岁,2003年5月22日初诊。 患者从事喷漆工患职业病10年,肝损害后肝功能异常。 近半年来,黄疸加重,疲乏无力,面色晦暗,目窠浮肿,巩膜黄染(±),下肢浮肿,伴低热,口苦,睡眠差,服用西药效果不佳。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实验室检查: ALT264IU/L, 直接胆红素:1.4mg/dl, ESR:46mm/h, WBC:4.0×109/L, PLT:95×109/L; 腹部B超:肝弥漫性病变,脾大,胆囊炎。 诊断:肝损害(肝脾不和,邪滞经脉)。 病位在肝、胆、脾,属虚中夹实证。 方老用"和肝汤"调和肝脾、利胆祛邪。 方用"和肝汤"加北沙参10g、茵陈6g、焦神曲6g、陈皮6g、连翘10g、郁金6g、砂仁(后下)3g、生黄芪12g。 14剂。 复诊(2003年6月9日): 患者服药后症状有所减轻,无低热,巩膜黄染已退,仍有面虚浮,下肢呈凹性水肿,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再投前方加冬瓜皮10g、生薏苡仁20g。 14剂。 继后守方治疗1个月,患者浮肿消退。 按语: 患者职业病肝损害多年,湿热邪毒侵犯肝脏,肝失疏泄而口苦,湿热熏蒸而有低热,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而致黄疸。 肝病及脾,木克脾土,运化失调而乏力、纳差,并见下肢浮肿。 肝气郁结,生发不及而影响脾胃功能者,不可过用苦寒沉降之品,恐伐其生生之气,应当升者升,复归如常。 治慢性肝病患者,若多投以苦寒解毒之剂,易伤脾胃之气,使病迁延不愈。 故治当调和肝脾,益气培中。 初诊以"和肝汤"加茵陈、连翘解毒利胆退黄; 佐以茵陈、郁金、黄芪清热利湿补气,使病机转复; 复诊针对水肿,脾虚证候明显,再加冬瓜皮、生薏苡仁健脾肿消。 病例二 杨某,女,27岁,2003年3月17日初诊。 患者月经不调8年,已婚3年未孕。 月经周期不准,痛经,月经间隔3~5月一行。 末次月经1月6日,带经期14天,月经量可,经血红,有少量血块。 形体瘦弱,面色不华,纳可便调,睡眠可; 舌淡、苔薄白,脉平缓。 诊断:月经不调(肝脾不和,气虚血瘀)。 治以调和肝脾、益气活血。 方老用"和肝汤"加泽兰叶10g、坤草10g、丹参5g、川芎6g、怀牛膝6g。7剂。 复诊(2003年4月7日): 服药后月经来潮,末次月经3月27日,带经期7天,经量中等、色鲜红,现已净3天,舌淡、苔薄白,脉平缓。 投"和肝汤"加炒谷芽15g、焦神曲6g。10剂。 连续3个月经周期前服药7剂,药后行经恢复正常。 按语: 患者形体瘦弱,面色萎黄无华,为脾虚、气虚血瘀之象。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气机不畅、气血不和、脏器失华,督带两脉失充,女子胞失养,故月经周期不准,不能如期受孕。 妇人月事不通,医家常以血枯、血滞区分,血滞有余,血枯不足。 肝为藏血之脏,妇人又以血为本,而肝与冲脉相连,肝血注入冲脉,为产生月经的来源之一。 女子"血常不足",极易导致肝体失养,加之肝气郁结,血行不畅而月事不能以时下。 故气血为病,当顺其气而调其血,培其本而资其源。 故方老用"和肝汤"加泽兰叶、坤草、丹参、川芎、怀牛膝等活血养血之品,采用以调为主、养血为先、理气为要的原则,疏肝以解郁,养血以调经,每获良效。 病例四 侯某,女,43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发现右颈部硬结5个月,1997年10月5日甲状腺扫描提示"右叶甲状腺冷结节"。 自觉颈部不适,无明显触痛,时有胸胁胀闷感,食纳佳,睡眠可,二便调; 舌苔薄白,脉平缓。 诊断:右叶甲状腺冷结节(气郁痰结证)。 治以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用"和肝汤"加蒲公英15g、金银花15g、连翘10g、石斛6g。 8剂。 复诊(1998年4月6日): 服药后舒畅,自觉结节缩小,食纳可,睡眠佳,二便调和。 舌苔薄白,脉平缓。 继用"和肝汤"加蒲公英15g、金银花15g、连翘10g、大瓜蒌15g。8剂。 三诊(1998年6月29日): 服药后舒畅,自觉胸胁不舒,食纳佳,二便调。 投"和肝汤"加郁金6g、炒谷芽15g、焦神曲、炒麦芽各10g。8剂。 7月30日四诊 已无不适,右甲状腺结节未触及。 再投"和肝汤"加蒲公英15g、藿香6g、佩兰6g。8剂。 随访病愈。 按语: 瘿瘤之病,多因情志内伤、忧愁思怒或受惊吓,使气机郁滞,经气不畅,津血失于正常循行输布,凝集成痰,痰气壅结于颈部而成。 《诸病源候论·瘿候》曰:"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故治法为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且此原则需贯穿治疗之始终。 方老谨守病机,运用"和肝汤"疏理气机,再加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加瓜蒌化痰宽胸,桔梗理气载药上行。 患者坚持服药30~50剂,达到瘿消病愈的效果,免去手术之苦。 方老集几十年临床经验所创之"和肝汤",针对肝脾不和、气血失调的证候,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皮肤科等杂病,是对和解法应用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科学性。 充分展现了中医求本的治病思维。 看完方老的几则医案,关于"和肝汤"的运用,你学会了吗? 你在临床有什么好用的方剂分享给我们一同学习和参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