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出自于《史记·汲郑列传》,说的是翟公在任与不在任时的人际关系"温度"巨变,这也是"门可罗雀"成语典故的出处,古诗词里的"鸟雀"一地,但神韵十足。当下,田园风光依然在,但绝大多数人都跑到城里谋生路了,城中的"鸟雀"永远赶不上人的数量,翟公们怎么说事。 典故的原文是: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这个故事用白话文讲就是:翟公曾经当过廷尉(最高司法首长)。他在任上的时候,登他家门拜访的宾客十分拥挤,塞满了门庭。后来他被罢了官,登门的宾客马上变得稀少,门口冷落得可以张起网来捕捉鸟雀了("门可罗雀"语出此处)。后来翟公官复原职,那班宾客又想登门拜访他,翟公感慨万千,在门上写道: "能够生死往来,才能知道交情的深浅;贫穷之时与富贵之时,可以看到大家和你交往的态度;地位高贵与地位低贱,足可以见证人际交往的真谛啊!" "门可罗雀"成语现今解释: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 从古代翟公幽默地在大门口张贴大字"广而告之",到当下成语的内涵,基本上没有变化。人不分古今,做事为人的原则和标准,不会有什么变化,也不可能有变化。怎么对待"门可罗雀"之事,这就要看现代版翟公们的智慧了,仅用"鸟雀"指数,是不行的,最终失落的还是翟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廉颇在长平之战,因战局不利被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明显有点烦,对这些人大声的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也理直气壮地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法进行交易的,您有权势,才有市场,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就失去了市场,我们就离开您,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脸红脖子粗的该是谁呢! 我们还是看看古诗词里的韵味,轻松愉快,提升一下品味和档次。 一、门前可罗雀: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吾衰信久矣,书绝十年旧。门前可罗雀,感子烦屡扣。" 二、廷尉门:白居易《闻乐感邻》诗:"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 三、翟公门:杨亿《刘校理属疾》诗:"载酒谁过杨子宅,张罗休团翟公门。" 四:翟门:钱起《穷秋对雨》诗:"翟门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五、雀罗门:辛弃疾《玉楼春·寄题文山元英巢经楼》词:"遥知书带草边行,正在雀罗门里住。" 六、罗雀门:白居易《寄皇甫宾客》诗:"卧掩罗雀门,无人惊我睡。" 七、设罗门:苏轼《子由生日》诗:"遥知设罗门,独掩悬磬室。" 八、翟公罗: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 九、廷尉张罗:刘禹锡《百舌吟》:"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十、罗伤廷尉:骆宾王《帝京篇》诗:"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十一、雀罗廷尉:苏轼《第五桥》诗:"雀罗廷尉非当日,鸠杖先生愈少年。" 十二、翟公冷落:陆游《书感》诗之一:"翟公冷落客散去,萧尹谴死人所怜。" 十三、长设雀罗:温庭筠《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启》:"免令家庙丰碑,尚垂虫篆;秋庭陋巷,长设雀罗。" 从"门前可罗雀"、"廷尉门"、"翟公门"⋯⋯一直至"长设雀罗",这仅仅是十三群"鸟雀"面对的十三位翟公,天下翟公何其多!"鸟雀"指数,只是数字,每个翟公或人都有自己的处世方式和审美要求,向上的力量永远不会也不该疲劳。(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