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报告显示,在智联招聘开展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中,共计90168名应届毕业生完成了调研问卷,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所学专业毕业生多,就业市场竞争力大,自身专业素质相对较差的毕业生不得不选择从事其他行业;二是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毕业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岗位就业。而毕业生自身专业素质较差,除毕业生自身原因外,跟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未与市场充分接轨也有较大关系,诸如专业扩招造成行业人才相对过剩、教学质量差导致毕业生学无所专等。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院校有待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充分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机制。不过,遇到这种情况的毕业生,还是要立足自身,正确看待问题,积极谋求改变。 首先,专业不对口是人生动力而非滞涸。很多人说:做自己擅长的事更容易成功。但是,如今人们靠某一行业或某一岗位生存一辈子的格局早已被打破,工作岗位的可供选择性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等更有利于毕业生直面市场或转行发展。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会促使毕业生在新的领域不断学习和探索,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结构,还会增加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相反,如果过度追求专业对口,则更容易走向桎梏,影响就业和未来发展。 其次,专业不对口是职业转折而非学无所用。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进行人生熏陶,提升自己的社会认知和精神境界。用人单位看中的是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等,所以即使就业专业不对口,若是毕业生优秀同样会录用。在新的领域和岗位上,所学专业一定会与新知识形成新的交互,助力今后的职业发展。鲁迅先生原本学医,后弃医从文,终成一代文学大师。在他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能看到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培养了鲁迅先生"治病救人"的品性,只不过鲁迅先生放下手术刀改为文字而已。乔布斯在进入里德大学仅18个月后就因厌倦主修课程而决定退学,但仍然在学院旁听书法、美术、设计等课程。后来,他称书法和美术素养使其对电脑软件字形美学的处理特别重视。可见,专业与非专业知识可以相得益彰。 最后,专业不对口是人生经历而非人生悲剧。人生经历就是一种财富,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简单地以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与否来论成败。在未来的某一天,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经历很可能会成为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条件,成为未来求职成功和人生价值充分体现的法宝。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或者不对口都是暂时的,并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人生的关键在于能否经营好自己人生路上的风景,让自己的一生更加精致和美丽。 当然,我们同样期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解决好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培养出更多学有所长、长有所专、专有所精的高素质人才,让更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沿着自己喜欢的路一直钻研和发展下去,为社会进步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