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提升河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L—2020—2823) 摘 要:数字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并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原有的产业体系进行了补充,同时还与产业之间形成深度融合与互动,带动产业经济的增长。本研究以河南省为例,分析该省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情况。本研究以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为切题,延伸至河南省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与优化策略,为该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数字经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作为最重要的底层经济主体,不仅关系着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高质量转型。我国县域经济在原有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的协调性与优化转型,并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和互联网数字经济体系,进行自身的创新探索与发展[1]。在此过程中,河南省内各个县域进行数字经济的转化,为自身的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是,由于省内县域经济发展本身的不平衡,影响到整体县域经济的协调性,这包括县域与县域之间的横向协调失衡,也包括县域内部的垂直失衡,进一步导致数字经济本身对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影响到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这也是该省当前在底层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性 (一)数字经济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新活力 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注重各个产业布局之间的协调性、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等内容,同时也要能够着力探索、引入新的经济形态,为整个县域经济活力的释放提供保障支撑。就当前来看,数字经济不仅成为第三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同时也积极与其他产业主体进行融合,呈现出数字农业、数字工业等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融合,不仅是打造高质量县域经济的必然,同时也是整个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活力释放的主要路径。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县域经济结构布局的優化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同时也能够在数字经济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对原有的产业体系进行升级,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新发展理念下进行更为全面的探索,结合数字经济突出县域经济与产业的特色,打造县域经济的品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人口、发展等协调性的提升。 (二)县域经济为数字经济应用提供地缘依托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既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同时也要能够与地域特色相互融合,打造出具有地缘特色的县域经济体系。在各个县域进行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着力探索自身原有经济中与数字经济相互融合、升级的可能性,发掘县域范围内新的数字经济体系,确保县域经济与数字经济本身的互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在县域发展的过程中,也体现在贴合政策与制度进行应用与探索,推动数字城镇、数字乡村的建成,从各个领域出发,为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自身的支撑。因此,从该角度来看,县域经济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性,也体现在县域经济本身的地缘依托上,数字经济只有贴合地缘特色、发挥地缘优势,才能够在县域范围内把握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才能够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品牌特色的打造,为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河南省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 (一)数字经济带动性发挥不足 从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看,数字经济不仅本身就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与产业体系,同时也能够对其他产业体系发挥带动作用,尤其是由数字经济衍生与发展出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科技等产业类别,更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万物互联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各行各业也积极将数字化的应用融入到自身的发展中,以便为自身的发展探索更多的生存空间。但是,就河南省当前的发展来看,明显存在着数字经济带动性不足的问题,多数县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注重数字经济与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落实不足、人才不足等问题,导致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相对较弱,数字经济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为缺乏。同时,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河南省多数县域在经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缺乏数字经济产业的龙头,或者数字经济产业龙头带动性不足,影响到数字经济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 (二)产业发展中数字化应用不均衡 发挥数字经济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单纯地依靠数字经济本身,而应当着力通过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经济的融合,打通数字经济本身的应用,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高质量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点。通过本研究的调查来看,河南省部分区域围绕数字经济、数字农业以及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县域范围内促进数字经济的普及与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信阳市、开封市等区域,围绕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提升,并逐步在探索的过程中对农村经济与产业的短板进行补齐,充分释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鹤壁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以农村信息化为经济发展着力点,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就当前来看,河南省多数县域范围内关于数字经济的应用与普及度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这体现在整体的应用不足以及数字化应用的落实性,影响到数字经济的融合化发展。 (三)产业结构优化不足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数字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新类别的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产业结构是否优化也是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现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质量化转型,传统的产业布局存在着高污染、低产量等问题,并呈现出人地矛盾、人与环境矛盾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河南省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来看,虽然也在积极的转型探索,但是取得的实际成绩相对不足,尤其体现在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和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上,存在产业比重较大、产业优化度不足等问题。就县域经济的发展来看,一二产业是核心的支撑,尤其随着大城市规模的扩张和职能的调整,多数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工业纷纷向区县转移,进一步增大了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伴随着人口流失等问题,多数区县经济中以餐饮等为代表的服务业规模出现停滞或者缩小的问题。此外,在人才支撑不足的情况下,县域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也相对较弱,又导致县域经济内部的产业结构优化不足,影响到整体的协调性发展[3]。 (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缺乏适应性数字经济模式 无论是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的融合化发展,还是县域经济自主的数字化探索,都需要有经济模式作为支撑。同时,由于不同的地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这也就进一步导致数字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应用需要探索适应性的经济模式,以此来为整体的协调发展探索提供有效的保障。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河南省部分县域在进行数字化探索的过程中,以电子商务为依托,进行了平台营销模式、推广模式的探索,在针对性的基础上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发展。但是,就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来看,这种探索的总量与规模相对不平衡,尤其是在缺乏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县域中,更是对经济模式探索的主动性不足,存在经济模式的照搬套用等问题,影响到数字经济的有效发展。 三、河南省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依托县域经济,打造数字产业龙头 河南省在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打造数字产业龙头,发挥数字经济本身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一方面,在数字经济产业龙头打造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依托县域经济,发掘县域资源优势,打造出贴合县域特色的数字产业龙头,如在有着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县域内,应当通过结合当前网络贸易的趋势,打造出具有品牌特色和发展规模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的整合,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县域经济范围内打造数字产业龙头,也要区县政府能够加大对该类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扶持等,为数字产业龙头的打造提供充分的支持与保障[4]。 (二)推动数字融合,提升数字化普及率 提升数字化在各个产业中的普及率,并强化数字化经济在各个产业过程中应用的落实力度,为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支撑与保障。一方面,各个县域的政府部门,要能够以数字化应用与融合为核心,发挥对各个企业的引导作用,并通过制度要求、宣传普及和优惠政策,培养各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调动各个企业进行数字化探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县域经济数字化的普及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和人才的支撑,这就需要县域政府的相关部门,加大对数字产业园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加大对本土人才回流的扶持力度,为数字化的普及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5]。 (三)把握数字作用,优化数字产业发展 充分把握数字经济本身的作用,对数字产业的发展进行优化,促进数字产业的优化发展,以此来带动县域范围内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方面,河南省各个县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够通过数字产业的发展,对原有产业结构和产业比重进行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在总体产业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能够通过数字产业的应用与融合,推动原有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原有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提升,以此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发展。 (四)立足县域规划,创新数字经济模式 以县域规划为依托,对数字经济模式进行创新,为自身产业的发展提供适应性的模式保障。一方面,各个县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大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力度,并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理论。新模式,进行自身模式的打造;另一方面,县域经济中数字经济模式打造的过程中,也要能够贴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新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地调动自身的资源优势,促進新经济空间的开拓,依托新模式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更多的可能性[6]。 结束语: 就河南省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来看,不仅要充分发挥各种政策优势,同时也要能够推动数字经济与各个县域经济的融合,在释放县域经济活力的基础上,优化对数字产业的发展,打造数字产业龙头,发挥数字产业对经济发展、人口协调等的带动作用。同时,该省也要积极支持各个县域能够根据本身的特色和市场的发展,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创新,确保发挥出数字经济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露.河南省人口与经济时空关系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王敏.基于乡镇以上城镇的郑州大都市区城镇体系结构分析与优化[D].河南大学,2019. [3]仝慧利.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4]王小敏,徐冉,张文新.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02):254-262. [5]周凯月.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7. [6]张改素.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郭昭君(1988-),女,河南省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