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罗织经第二卷之事上卷态度大于能力


  【原文】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译文】上司的疑心重,下属的恐惧就多。上司和下属的心意不一致,祸事便由此产生了。
  【解读】如果领导者猜忌心过重,下属每日将诚惶诚恐,瞻前顾后,担心祸从天降,飞来黑锅。但是领导者有猜忌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这第一卷阅人卷中得出结论1.人性自私、人性非善。2.利益至上,情感虚假。)今天的领导明天会不会被舍得一身剐的群众拉下马?明天会不会有马仔像自立门户?如果这种情绪被放大那么会有两个结果①领导者焦虑。②被领导者恐慌人人自危。
  当①和②同时发生,那么上下级开始离心离德。上级:"指令难出办公桌,权利被架空,一线/基层部分失控"下级:"明哲保身,太极达人,和稀泥专业户,少做等于少错,不做等于不错,不作为胜过有作为"因此我们经常听到上级的几句口头禅比如要勇于担当,要敢闯敢做,态度端正等等。
  换个思路,要整垮敌人,只需要让领导者起疑心并使被领导者产生恐惧。如同《孙子兵法·计篇》:"亲而离之。"的说法,从内部瓦解敌人,由内而破。
  【原文】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懮,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译文】高高在上的人骄傲,顺从他可使其心安。高高在上的人懮虑,忠于他可使其免除懮患。顺从不要回避献媚,忠心不要忌讳无理,虽然遭人诋毁也不能少做。上司能给你什么,自然能拿回什么,生死都控于人手,怎么能违背他们呢?因此有智能的人擅长暗中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们福祸不同,都是源于这个原因。
  【解读】大部分领导者多虚荣心极强且心高气傲,他们虽然口头上说举贤任能,但实际上又有几个能做到,但是能做到举贤不避亲到是不少。在与领导层意见相左而敢于直言硬扛(或者说耿直)的人往往会被冠以"刺头,挑事者,麻烦"等头衔。这批耿直的人往往是领导心中重点整治对象。所以不管是指鹿为马还是颠倒黑白只要是领导的指示,都应当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完成领导的指示,竭诚为领导者服务。让他对你安心,放心,顺心。
  如果领导层对你心存疑虑,应当表现出绝对的顺从,甚至故意落下无关痛痒的把柄在领导者手中。让他对你放心,领导者对你放心才可免除你的灾祸。即使你能力平平,但是忠于领导,忠于XX。哪怕你有点账外收入,只要不到祸国殃民的程度。领导者也会默许,毕竟有把柄的人,有污点的人并对你忠心的人更好控制,也更能为己所用。反之,你能力超强,实力强劲,清正廉洁但是听调不听宣。那么领导者首先会考虑你的忠诚度,或者说你有无二心。会不会另起炉灶?会不会再造华夏?始终不会也不敢把你放在关键性岗位。
  身为被领导者,溜须拍马,奉承献媚虽然被世人不齿,遭受群众鄙视,但是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不做不足以表顺从,不做不足以表忠心。即使你靠表忠心靠绝对顺从上位,但也不可得意忘形,中止奉承的行为。领导者能给你什么,同时他也能收回什么。前程仕途都在领导者手中拿捏,不可违背他们。
  那些有想法的人都在暗中观察领导者们,揣摩他们的想法,分析他们的举动,预测他们的行动。然后伺机而动,要么抓住领导者的想法深化其精神,强化其意志,与之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被视若知己。要么抓住领导者的想法可能遇到问题或者漏洞,提前准备应对措施或方案,等出现问题并恶化后,主动请缨解决问题,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凸显自己能力超群。所以我们经常在职场上听到一个词叫"救火队员"。哪有天生的消防队,哪有无准备的救火队员?按着这个思路 诸葛孔明在与刘备闲扯出《隆中对》之前下了多少工夫,演了多少戏。大家都明白了吧?
  当然这是聪明人的套路,我们再说说杠精的结局,如果不懂得顺从,不懂得表忠心。坚持己见,遇事开杠。可能以基层锻炼,岗位调动,学习培训等理由调离领导者身边。从而被边缘化。所以说办的事是公事,但仕途前程是私事。正确的做法是假公济私。态度优于能力,顺从高于一切。
  【原文】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
  【译文】当主子的没有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于强大,当臣子的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臣子权势过大会招致死祸,想法荒谬会导致灭亡。周公姬旦尚且惧怕这些,何况是其它人呢?
  【解读】树大招风,如果下属的实力和威望高于领导者时,领导者将会感到威胁感到恐惧担心会被取而代之。这也就是功高盖主,按照正常流程是天下定,杀功臣。这时下属如果有非分之想或居功自傲很容易擦枪走火弄巧成拙。从而大概率被团灭。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这个典故我就不解读了,请自行百度。
  当然功高盖主时,表忠心和誓死顺从已经没有用了,能自救只有三条路
  1. 故意拉低自己的能力,品格,最好能让自己千夫所指,万夫不齿,让上司觉得恶心,觉得这人目光短浅,难成大事。从而放下戒备之心。虽如同自毁前程但也不至于身陷囹圄。(例子:王剪伐楚路上讨封赏,萧何晚年故意贪污)
  2. 如果有实力,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下属和领导者进行绑定,成为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荣辱共进退。领导者要下手,也就等于自废武功,自损实力。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领导者做之前必会斟酌再三。
  3. 远离是非,退出视野,离开是非之地。
  【原文】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弗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译文】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无最有德行的。功劳让给上司,罪过留给自己。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聪明和勇敢不要显露。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忍心断绝,纵然是干邪恶的事也不躲避。如果真的做到这样,不但上司会宠爱有加,而且宠信不会衰减。
  【解读】上下级的关系决定了,如果上级愚笨不堪则不会坐在上级的位置,要么被裁撤要么被拉下马。下属相对上级相对是最没用下线的。所以也造成了老百姓的一个认识观念,官越大越靠谱,级别越高越正规。换句话说最高领导的决策一定是绝对正确,只是基层执行不力。从而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论调"佛祖给的是好经,只是下面的和尚把经念歪了"
  换个角度讲如果佛祖真给的是歪经了?这个锅佛祖肯定希望有勇于担当的弟子门生背着。当然佛祖不会让弟子白白背锅,有今日背锅为佛的因,必然有日后顿悟成佛的果。按佛家的话说,因果轮回,只有经历涅槃重生,才能顿悟成佛。这种领导的锅就是涅槃重生的机缘,所以一定要背,而且要抢着背。这也是一种利益交换。如果不为领导有所牺牲或有所放弃,那么如果想得到重用无异于是与虎谋皮。
  当然因为人性非善,利益至上,我们平时也不可掉以轻心,平时装傻充愣不显山不露水,让同僚和上级都觉得你是个人畜无害的人。这样对你的防备才会降低。
  为了上位或者保全自己,如果身边最亲近的人可能连累你,即使再不忍心也要划清界限,公开谴责。是不是不能接受?那我们举几个例子
  1. 包公斩包冕
  包公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科举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独子包冕作为地方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用来赈灾的粮钱,后被人举报。作为监察官的包拯,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冕。
  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是因为职责所在,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了解脱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宋刑统·断狱律》规定: "诸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五服内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并受业经师为本部都督、刺史、县令及有仇嫌者,皆须听换;推经为府佐国官于府主亦同。"可以说按当时的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和包公有叔侄关系,包公是无权审理包冕案的,他为什么要越权审理?为什么不按规定回避了?这个我就不太好说了。
  2. 《资治通鉴》记载: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其实很多故事除了本来想歌颂的精神外,还有很多内因需要我们深挖体会。
网站目录投稿:冬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