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各地中小学不同程度地出现"班主任荒",很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为了配齐人手,校长、主任往往要"连哄带吓"、软硬兼施地做工作,老师却未必"给面子"。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实,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不是新问题,其原因也不复杂,不外乎两大方面: 一是压力大。班主任压力大首先表现为工作任务重。班主任首先是学科任课教师,多数情况下必须和其他老师一样作为"整劳力"完成教学任务,然后才是事无巨细的班级管理工作。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十分繁杂:从学生思想动态管理、班级纪律管理、卫生督查,到安全教育、学业素养评价,再到集会活动组织以及一些临时性事务。同时,他们要接受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团委(少先队)、级部等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的"多头管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各个部门的任务,往往疲于应付。这样的工作压力不免消磨人的热情。有高中班主任反映,他们每天早上5点半到校,晚上10点半回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要工作15个小时,"眼睛一睁,忙到熄灯,闭上眼睛,还想学生"。班主任压力大还体现在要承担安全管理的高风险。不管校内校外,一旦在学生中发生安全事故,不论真相是什么,家长以及一些媒体首先会把责备的矛头指向学校和班主任;而一旦确认责任属于自己,班主任还面临被追责、被处罚的风险。对个别"问题学生",班主任更是整天提心吊胆,深怕由于自己管理失职而引发安全事故。 二是待遇低。班主任工作任务重、付出劳动多,但是在待遇上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目前的班主任津贴在工资总额中占比较低,不足以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劳动价值。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义务教育阶段的班主任津贴多数在每月200至260元之间,高中阶段略高一些,而这在全国已属于中等偏上水平。2016年,笔者所在的市出台了《关于完善中小学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的通知》,要求自当年9月1日起,全市中小学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标准提高到小学每月每班400元,中学每月每班500元。然而,财政拨款却没跟上,各学校只能从公用经费里挤出钱来给班主任提高津贴。但公用经费本来就不宽裕,所以班主任津贴根本不可能达到规定标准。有人算过一笔账,30年前的班主任津贴大致相当于个人工资总额的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而现在,即便按每月300元计算,也不过是二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育中特殊重要的岗位,中小学校要在教师中营造以从事班主任工作为荣的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服从大局、讲奉献之外,关键需要教育部门出实招办实事,要么减轻班主任负担、要么提高班主任待遇,总之,就是还班主任以公平的待遇。 减负担,首先是减少班主任的教学工作量。教育部2009年8月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但实际上由于教师资源紧缺,很少有学校能够落实这项规定,造成班主任只能和非班主任担任同样多的教学任务。如何落实规定中的要求,就成了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思考的问题。第二要优化学校运行机制,避免"多头管理",不要动辄把各种事务都压到班主任头上。第三要明确班主任的职责界限,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界限,避免"无限责任"压垮班主任。第四要重视培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熟悉管理艺术,通过强化学生自主管理降低班主任的工作强度。 提待遇,主要就是提高班主任津贴,以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劳动价值。在目前师资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减少班主任课时量条件不成熟,因此提待遇是唯一可行的措施。政府要把班主任津贴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大幅提高津贴标准,让班主任待遇产生吸引力。据了解,一些民办学校的班主任津贴达到1500元甚至更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在职称评聘、评优树先、职务晋升等方面,给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较大优先权,也是提高班主任待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