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粤西鉴江下游的吴川县城梅菉镇,每逢元宵佳节,总要张灯结彩。同时,在这座古镇与镇郊上隔海村之间,架起一座花桥。元宵良夜,人们呼亲唤友,倾镇而出,成群结队去逛花桥。这种风俗,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梅菉镇是个水乡,镇郊的上隔海村,面临梅江,背枕鉴江。过去人们出墟人市,都靠一叶扁舟。每逢刮风下雨,大水漫江,便不能来往。人们多么希望江上有一座大桥呵!这个美好的愿望,化作了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元宵节,洪水暴涨,浊浪滔滔,眼看就要把上隔海村吞没了。这时突然有位仙女飘然下凡,只见她广袖一拂,化作一道彩虹,架在梅江之上。人们立即从虹桥上撤离上隔海村,过完最后一个人,隔海村就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以后每逢元宵节,他们就在江上架起一座便桥,并把它装饰打扮一番,称为"花桥",供人们游玩、观赏。这种做法逐渐形成一种风俗。 1949年以前,还分为"男桥"、"女桥",后又发展为男女同乐的"鸳鸯桥"。桥上插满红白各种纸花,过往的妇女,都一可按照自己的意愿摘上一朵。俗传摘白花的可生子,摘红花的可生女。桥头还有卖慈姑的,据说买个慈姑也可以生子。妇女们还要跑到桥下去洗手,说是洗过手的人所养的猪会长得快些。这些风俗,反映了水乡人民热爱桥梁,祈求吉祥,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1949年以后,梅菉镇与上隔海村间架起了一座大型的钢筋水泥大拱桥,至今全县共架起了大小桥梁两千多座。人们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实现了。于是元宵之夜逛花桥的习俗也就更加兴旺了,人们还把这一天称为"桥梁节"。》 十年动乱时期,逛花桥自然也被打人了"四旧"之列,遭到禁止。但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明天的愿望是禁不住的。粉碎"四人帮"后,水乡更美,花桥更艳了。 每年元宵,梅菉人民又把大桥装点起来。桥的上空全部用各色花布铺盖,两旁系上彩带、五色气球和红白纸花,栏杆下摆满了花卉爱好者精心栽培的各种盆景,桥窗上还挂着姑娘们巧手制作的尼龙胶花、纸花、图案和各种字画作品。在霓虹灯的映照下,大桥活似一条彩龙,横跨在大江之上,沐浴在碧波之中。桥头摆花山,展泥塑,琳琅满目,实际上是一次民间工艺的大汇展。 人们结合着元宵做年例的喜庆,逛花桥,出飘色,品泥塑,非常热闹。远近前来观看者数以万计,还有不少人专程从广州和海外各地前来趁兴。据统计,每年夜通花桥的人数达十万之众。逛花桥的风俗,一直保留至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