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交通与经济发展浅谈蚌埠市城市规划


  【摘 要】蚌埠作为皖北地区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其发展规划值得思考。本文通过对蚌埠市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其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与比较,且通过与旅游城市"扬州"的发展进行对比,深入挖掘城市发展与规划奥妙之处。
  【关键词】交通枢纽;经济发展;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令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的用处,发挥它的价值。合适的规划与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发展经济,给以城市人民更好的生活。蚌埠,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多,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本文从其交通、土地利用情况、与"扬州"城市发展规划的对比来分析其特色。
  一、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魅力
  (一)交通枢纽——铁路带来的经济
  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过程中,最看重的就是城市的位置,因地制宜,沿海城市发展对外经济,临江城市发展运输,蚌埠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
  蚌埠的铁路发展可以追溯到解放前。清宣统元年1909年12月,津浦铁路蚌埠铁路桥始建,至1911年建成,花费白银100万两。从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便从小渔村渐渐转型为安徽省的交通、軍事、政治、经济中心。蚌埠成为当时安徽最为发达的城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曾多次作为安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现在,蚌埠其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可小觑,作为华东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在蚌埠交汇,蚌埠南站为京沪高铁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同时京福高速铁路自蚌埠南站引出。铁路对于蚌埠的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除了兴修铁路,蚌埠的水利交通也很发达,水路运输优势明显。蚌埠市地处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上千万吨。蚌埠港可四季通航周边等省市,一个城市交通的发展,会带动起其商业的发展,进而带动资本的流动从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内部交通——多样化出行选择
  蚌埠境内有京台高速、宁洛高速、蚌合高速、蚌五高速(在建)、徐明高速。除此之外,蚌埠绕城高速(含高铁连接线)项目建成后,对于拉开蚌埠市城市框架、促进城市组团间有机联系和资源互补、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蚌埠城市化水平、缓解城区内交通压力、改善区域交通出行环境、提升蚌埠市交通现代化形象、加速中部崛起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建成蚌埠综合客运站(新建)、蚌埠淮河路公路客运站(改建)、蚌埠客运北站(改建)三大国家级公路客运站。在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新建公路客运站,形成县级客运中心站,作为客流集散中心,加强蚌埠火车站、蚌埠高铁南站与其它县市的联系通道。
  除了陆地交通外,主要实施淮河干流航道、浍河航道整治工程,提升航道等级。中远期,实施涡河航道整治工程;实现怀洪新河复航工程及蚌埠闸3号线项目建设等,构造内河航道"一干四支"的骨架体系。
  蚌埠也在积极修建民用飞机场。在2017年12月开建的蚌埠滕湖民航机场,飞行区按4C级标准建设,修建长2600米、宽45米跑道一条,17000平方米航站楼,配套建设供电、供水、供油等设施,建设快速连接线。将为蚌埠人民出行方式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因地制宜——土地物尽其用
  随着人口的增多与人口向城市涌入的趋势,城市占地面积不断增大引起了城市用地与其他部门用地,特别是农业用地的矛盾。人类改造技术进步,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日益提高,如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这一问题不容小觑。
  根据《蚌埠市2012年到2030年城市发展规划报告》,蚌埠近期发展规划目标,城镇化率超过55%,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80%以上,城乡区域之间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中期,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85%以上。远期目标,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90%以上。
  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在规划与发展上少不了突出其山水并存的特点。根据《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蚌埠市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 3种。根据蚌埠特色的地理条件,合理开发旅游用地,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大禹文化旅游产业园、禹墟文化遗址保护公园、沱湖湿地风景区、白石山佛教文化园、天井湖风景区、湖洼闸休闲旅游区、长淮古镇、梅花山旅游度假区、四方湖旅游区、百花谷小镇、双墩文化遗址保护公园等,共需用地 5.18 公顷。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布状况,结合山脉、水系、森林、农田以及城市公园等,完善"山水相间"的生态网络体系。
  蚌埠市商业中心的变更,是最能突出蚌埠市城市发展规划与老城区的不同。上个世纪的蚌埠,因有二马路而被称为"小上海",二马路在火车站的对面,"天成"百货大楼也在其附近,很是豪华。随着时间变更,十年之前,蚌埠市最繁荣的地方便已变为淮河路步行街,而现在商业中心更是变更到以淮河路商圈为主,经济开发区商圈、淮上商圈、高铁新城商圈、东海大道商圈为副商业中心的多个商业中心组合。
  东海大道作为蚌埠现在东西向主干道,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蚌埠城市的新形象。东海大道商圈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正在从城市边缘地带变为城市新中心,该板块商业气氛日益浓厚,东海大道商圈竞争也日趋激烈,众多综合体项目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也将进一步加剧东海大道商圈的再升级,引领蚌埠商业新潮流。
  三、与扬州市发展的对比——可持续发展才是持久之计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美名传遍天下,很多人最初了解扬州便是因为这一流传千古的诗句,从古至今,扬州市的定位就是"旅游城市",这一点与蚌埠市有很大的不同。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的7%的一类城市。
  著名景观:瘦西湖、盂城驿、枣林湾、大明寺、个园、何园、凤凰岛、东关街等,这都是扬州市的招牌。由于其在发展旅游城市上的优势,扬州市特别注重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扬州的特色的規划体系,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快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城市中心区、历史街区和近期建设集中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覆盖。结合现有资源,把历史文化、现代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融人规划设计之中,同时注重供水、排水、燃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园林绿地等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引导各项事业协调有序发展。
  蚌埠与扬州因其城市定位不同,所以发展规划的侧重点不同,作为旅游城市,扬州因旅游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占一定比重,而蚌埠作为交通枢纽城市,单纯靠发展交通带来的收入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蚌埠对产业园以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力度较大(市域的主要产业园区: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淮卫临港经济开发区、蚌埠工业园区、沫河口工业园、马城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怀远经济开发区、五河经济开发区和固镇经济开发区等9个重大产业园区)。
  环境问题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中之重,环境可持续发展就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只是生态环境,还有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的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建设内容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产业的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等方面。
  优美的生活环境,不仅仅净化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心灵中的"美"和"善",还可以抑制人们心灵中的"丑"和"恶",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只是旅游城市需要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任何城市都要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让步,不能抱有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想法。
  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高城市了的品质,发展经济,给居住在城市的人民更好的生活。不仅是蚌埠市,任何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只重视经济,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最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对其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进行设置,使得城市更加健全,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戴维,R.摩根( David R. Morgan )罗伯特,E.英格兰(Robert E. England)约翰,P.佩利塞罗(John P. Pelissero).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 (第六版·中文修订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周加来 李强.安徽城市发展报告 [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3] 倪鹏飞 刘彦平.扬州城市国际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李强 刘杏梅.铁路与近代蚌埠城市发展(1912-1949)[N].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
  [6]任志安 胡百红.蚌埠建设皖北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N].福建江夏学院报.2012.( 3)
网站目录投稿:寻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