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最多的果树要数野枣树了。 野枣树有极强的生命力,生长在田间、沟旁、路边、山丘,默默无闻,在人们不经意中开花,在忽略中结果。它虽历经风霜雪雨,却从不屈服,看看它锋利的尖刺,仿佛在说:不要靠近。然而它又蕴藏着温和的心、奉献着甜蜜。枣子性温而甘,补中理气,有补血之功效。特别是熬粥,那种香甜让人难以忘怀。 童年,每逢秋天来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提着小布袋,一起去采野枣。那时的野枣很多,枣叶落尽,满枝头的野枣大的、小的、乌红的、青红的…琳琅满目;大人们却不屑一顾,都忙着别的,只有我们采着、尝着、唱着,充满着乐趣。我们采的时候也是紧大个的、饱满的摘,在不知不觉中,小布袋满了,我们就背回家里,用铺箩摊开,晒干。到了冬天,熬粥或随身装点小口袋里,上学或放学的乡间小道上吃着添添的枣肉、嚼着酸酸的枣仁,很是有味。 野枣的花谁都不会在意,她没有大的花瓣,也没有色彩的华丽,细细的、青青的小花,只是当田野里飘过来阵阵清香的时候,会有人说,这么香,空气真好闻! 这么多年没回农村老家看野枣了,要是这城里载上野枣树,那有多好,它不象风景树那么娇气----即使百倍的可护,还是容易死掉或被折断、被毁坏。枣花可以净化空气,枣子可以装点美化城区,果真能这样,欣赏的人、称赞的人一定会更多。 家乡的野枣树是卑微平凡的,而它却不乏苹果、橘子树的高贵和傲雅。光阴荏苒,岁月流逝。现在中年的我,仍还留着那童年的梦,想念着家乡的野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