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是一本由刘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读后感(一):走进刘按独特的小说世界 走进刘按独特的小说世界 短篇小说集《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是刘按的新著,我曾经看过一些他的作品,比如前不久出版的《刚刚》。他的作品觉得新奇、有趣,经常看得看着笑起来。这段看完了,过一段时间,我再看一遍,在脑子里回响。这时我发现,他的作品好像是一本诗集般的小说。而他的每个短篇都几乎出人意料,比如荒诞如卡夫卡,有趣如卡尔维诺,他的表达方式令人叹服,这是刘按式的幽默,给你不同的感受。 刘按的短小说是非常能俘获读者的,是不同一般的文笔,把一个本来普通得甚至有些普通的题材都写得那么好看,那么特别,那么具有吸引力。他的小说从众多的小说中脱颖而出, 一个作者能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且描写的出神入化,不是简单的事,将简洁干净的语言使用得驾轻就熟更是难得。这部新的短篇小说,一定会赢得更多的读者赞扬,他用独特的文字魅力征服了读者的同时,更加提高自己的写作境界。这是语言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关系,作品中平静、荒诞和不引人注意的瞬间。 而对于刘按的写作的作品,一直都很有质量的,故事中轻盈、迅捷、精确、形象、繁复和连续。刘按确实是个文学天才,阅读刘按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刘按这样理性的作家,无论天赋多高,最终都会踏踏实实地观察生活,坚持写下去,才有领悟的机会,并成为了不起的小说家。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这是一本好看的书,适合在路途中阅读?随手翻看一篇,读了一段,开动一下脑筋,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不止是剧烈的情感波动,还会给人带来不可言状的愉悦。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读后感(二):麦家说,这是一本无人可以仿效的书: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 有人说,1000个读者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 对于文学作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评论。有人觉得他好,有人可能觉得他坏。 正当这时,我被一本书名为《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的书给吸引了。这好像是一个反问句,又像是肯定书中的内容一样。 这本书的作者,叫刘按。只有在书中的第一页出现,和一些需要他出现的地方出现。并没有详细的介绍。 在这本书中收录了由刘按写的123个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又感觉很另类。尤其是它们的形式,跟我们以往看到的小说特别不一样。 可以说,这部短篇小说集,拓展了小说的边界。 著名作家麦家说,他是万花筒,烟火闪电,一次性的,消费性的,拒绝仿效,也无人可仿效。 在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抄袭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但是想要独一无二,却非常的难。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里面,作者不仅在思想上进行了创新,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读完后你也会觉得非常的新奇。 小说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好像是作者的一个反问。 有人说,文章的题目决定了文章质量的99.9%。但是,作者在取题目的时候,会让人眼睛一亮。其中有一个故事是《火车还有什么好写的》。 其实这个故事,就非常的荒诞。 作者一直在用火车是一个词被写进了无数的句子。反复呈现火车。他其实就是说火车没什么好写的,但是有需要被写进小说。还有一种超现实主义存在。 在阅读《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就感觉你来到了一座博物馆,里面呈现的都是毕加索的画作。 混乱的线条,冲击的视觉。 虽然你无法理解他的真谛。但是,你目之所及的地方,你都会竭力去看,去理解。 在读了这么多传统的书以后,不如尝试读一下《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吧。会让你对书,对故事,对小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读后感(三):《走路很慢的宋青》,读懂这本书的钥匙 一、志怪小说的遗风和宿命 这本小说,总的看来,表现形式颇有中国古典志怪小说之遗风。 中国古典的志怪小说,很多人不把它当做是小说,有一些专业小说的研究者也觉得它和正统的小说比起来缺少有头有尾,缺少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等等等等,所以不太承认它为小说。 但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小说研究家,都是毫不犹豫的把志怪小说列入到小说的发展脉络之中,认为它已经具备了小说的特点,是小说发展的一个完整的环节。 刘按的这一本儿《为什么想要把小说写的那么好?》我想应该也会引起某些争议吧,就像当年志怪小说引起的争议一样。这也许就是这类小说的宿命。既然选择了,那么就承受吧。 习惯了读传统的那种有头有尾,有起承转合情节的小说的读者可能不太习惯读刘按这类的小说吧。 也许是我读过太多的志怪小说,对这本小说倒是颇能接受。 志怪小说的本质也是表现生活,只不过是他多拐了一些弯儿而已。 有些话作者没有直白的说出来。 需要读者去多花几分心思。 二、阅读本书的一把钥匙。 下面我试着分析一下这本书的特色,并把我所理解的阅读这本书的一把钥匙与诸位同享。 这本书的选材多是非现实性的故事题材,有醇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当然,有一些颓废思想的消极浪漫主义,也有以超现实主义的形式,表现对美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世界的信心等等,特别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的意义。 当然这里面积极和消极,有时候就像镜子和镜像一样,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在整本书里我觉得最能继承古代志怪传统的,就是那篇《走路很慢的宋青》,一个身轻如燕的男子叫宋青,为了避免别人的惊异,他总是走得非常的慢。 这样的一个人设就颇有志怪小说的遗风了。 写法也完全是志怪小说的路数。 没有人知道宋青的本事是怎么来的。 没有人懂宋青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而最后宋青就以一种玄幻的方法消失。 妻子仅仅找到了一根不起眼的毛,一根猴毛。 不过就像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绝对不仅仅只是志怪而已,当年的志怪小说作者的选材里已经包含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无声的告白。 只是看读者懂与不懂。 我一直认为志怪小说里包含着作者最深沉的内心。 他把一切与中心无关的东西全都模糊化,为的是要你重视他真正要想表达的内容。 前因有什么重要,后果又有什么重要,过程又有什么重要。 鲁迅先生说《中国小说史略》志怪小说的特点就是"粗陈梗概"。"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我觉得读懂了这篇小说,也就读懂了整本小说。 作者只是想告诉我们,有这么一个奇怪的人吗? 绝对不是如此。 有的人,终其一生,总不能得到理解他的人。 但是他仍然能够自得其乐。 他能享受世俗一切的快乐。 然后他还有自己隐秘的快乐。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可以做回他自己。 在世俗的生活中,他依然可以娶妻生子,家境富足,怡然自乐。 他没有放弃世俗,也没有放弃自我。 他走路很慢。这个只是他的表象。 这个宋青仅仅只是宋青吗?绝对不是。 这个宋青是作者吗?绝对是。 这个宋青是你我吗? 希望是。 一本短篇小说集里头一定会有一篇小说,是整部书的线索所在。 找到了这条线索,你也就找到了这本书的阅读之法。 在我的感觉中,读完了这一篇,我仿佛就明白了这本书在做什么。 我选这一篇为本书的钥匙。 如果你读这本书,而觉得不知道从何下手,那么先来读一读这一篇,读懂这一篇吧。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好》读后感(四):怪异和震撼 看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还以为这本书是在教人写小说。 打开之后稍微有一点懵的感觉。 这是小说吗?好像和我理解的小说很不一样。 故事都非常的短,然后点到即止,似乎有人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然后当我们进去之后,忽然门就关上了,打开门的人不见了。 你以为他是一个导游,原来他只负责打开门,其余的全凭你的造化。 你看到了多少?领略了多少? 作者在封皮上选择了一个留着两行长泪的小黄人,那长长的泪水条也许正是一种作者的自嘲: 我已经写出来了,你们懂还是不懂呢? 这本小说集初读真的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有些内容真的不觉得是小说。尤其是书的后1/5左右,感觉就是一个人的梦呓。 当我试图读懂这本书的时候,我失望了。 我觉得这本书我根本读不懂。 当我放弃读懂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又读懂了。 世间哪有那么多的清晰和明白? 有的时候故事就是那样的若有若无,你仿佛领略了什么,那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你的。 作者没有想把自己活成一个简单的123(这大概也是本小说集选择123篇的原因吧),作者是想把自己活成一个方程式,你不一定能解出这个方程式,但是解题的过程你已经在享受,解出这个题目,解不出这个题目,甚至解错这个题目,都是你的阅读宿命。 正如作者所说,任何一个被写下的句子都有他的宿命。 写作者和阅读者从来就是共生的。 写作者写下他心中所想是他的宿命。 阅读者读出自己的感觉,是阅读者的宿命。 任何一个句子都在隐秘流动的传承之中。 想通这一点之后,重来读这本小说集。 我仿佛在里面看到了很多的东西。 真实的怪诞和怪诞的真实是我最深刻的印象。 我特别特别推荐那篇《永远在修手指甲的变态杀手》。 在那篇小说里藏着作者。 作者就是那个永远在修手指甲的变态杀手。 修手指甲应该就是一个隐喻。 对于作者来说,修手指甲这件事情就是写作。 他在修手指甲这件事上花掉的时间几乎就是他的整个人生。 他一定要修的那个手指甲就是对写作的认识。 修手指甲,就是作者对写作状态的一种颠覆,对写作状态的一种执着,对写作手法的一种领悟,对写作结果的一种预期。 读完这一篇以后,我仿佛明白了作者。 作者希望把一枪爆头的那种感觉传递给读者。 如果你接受不到的话,作者也会痛苦的愤怒。 那也是他的宿命。 读这本小说集之前,我不了解作者,不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完这本小说集之后,我有一种清晰的感觉,作者是一个在小说实验领域,甚至在人生实验领域很有想法的人。 一个真正意义上纯粹的文人。 或者说,一个实验主义的人。 看作者介绍,发现作者还有一本书,名字和这本非常类似。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烂》。 我倒有追读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