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很直观,从而导致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不高。加强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的运用,能将数学的概念形象化,以便帮助学生学习、推理和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较为严谨的科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若还是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此,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用生活实例来描述抽象的数学知识,这种形象化的表述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课堂中通过参与老师所设立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策略
  1、积极导入情境,培养学生思维。教学导入部分往往就像是一曲优美乐章的"前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数学情境和数学知识,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增加新鲜感,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改变数学带给小学生们抽象和枯燥的印象。比如在讲授"平均分"部分时,我拿出6根香蕉给两个学生分,先是甲同学5个,乙同学1个。学生说不公平,因为一个多一个少。我就从甲同学处拿走一根给乙同学,学生还是认为不公平,仍然一个多一个少;我再从甲同学处拿走一根给乙同学,这时每人分得3个,学生认为公平了,因为每个人分得的香蕉一样多。于是再引入新课"平均分"。在分香蕉的过程中,学生从中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借助类似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导入小学数学中的新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情境。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列举小学生身边熟知的事例,使小学生尽快融入教学情境,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数学老师基于小学生已掌握的加减法运算法则,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数学例题:老师从班费中拿出10元钱让小明去买直尺,已知商店里的直尺两元一把,老师让小明买三把直尺,那么小明买完直尺后还剩钱吗?如果剩钱的话,应该剩多少钱呢?数学老师对小学生进行实际数学例题的锻炼,不仅能够夯实小学生加减法知识的学习基础,而且能够对教学成果及时检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解题能力。
  3、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粉笔、一黑板、一张嘴"了,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以此来对教学知识进行优化整理,然后再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九九乘法表"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口诀图片,将数字转化成一些生活形象的东西,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该内容的兴趣,还能使其掌握背誦口诀,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课堂教学资源,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4、动手实践,升华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放到生活中理解,从而升华数学认识。在亲自操作中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拆一拆,体会数学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生活中的演示操作,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分桃子》一课时,我给每组发9个桃子和5个盘子,让学生在小组里操作。把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个盘里放的桃子个数必须同样多,有几种放法,能放几盘?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实践,小组汇报后,教师从中选出五种方法:如果每盘放3个,即9÷3=3(盘);如果每盘放9个,即9÷9=1(盘);如果每盘放8个,即9÷8=1(盘),多1个;如果每盘放4个,即9÷4=2(盘)多1个;如果每盘放6个,即9÷6=1(盘)多3个。学生在分桃子中大胆想象、不断创新。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开启全部智慧,使数学课堂"活"起来。我让学生观察五个算式的特点,总结出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立刻总结出可以分两类: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桃子。我进一步总结:能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是以前我们学过的;那么,分完之后还剩余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信心。
  5、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小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中,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数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参与小学数学教学,将平面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立体动画后通过屏幕展示,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优化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6、全面的教学评价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小学生正值学习的关键阶段,此时的小学生极度需要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认可,数学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是针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展开评价,进而数学成绩低的同学会大大降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数学老师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教学的认同感,并且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结语
  生活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让生活和数学进行相互间的融合,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5(6):125-125.
  [2] 吴婷.基于生活化课堂教学探讨小学数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210.
  [3] 黄友英.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36(12):82-82
  [4] 徐兰英.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思路探究[J].求知导刊,2015,(22):110.
网站目录投稿:白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