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六七岁的年龄,以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社会来衡量自己最近十年的生活,我觉得我是失败的,最少也没有达到预期。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而精神萎缩。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么一个感受,我是有的,那就是越是有钱,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却越发的关照于内心,也许有人会站出来反驳说,那些人不缺钱,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不乐,物质条件满足了肯定会想那些问题,而大多数的普通人就要为生计发愁,顾不着那些高级享受,呵呵,不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是这么说的。曾经听说过不知哪个人说过的这么一句话,幸福与金钱、地位、名望无关,而只与自己有关,你同意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从有记忆开始,记得那时候条件不是很好,家里缺少吃的,为了节省吃的,母亲每天只做一顿饭,家里兄弟三个在缺吃少穿的岁月里度过了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按理说,那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0多年,温饱问题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事实上是,那时的中国还是很穷,大多数人还是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我的幸福在那个时候就是能吃饱饭,想到这里,做一个小插曲,现在时常吃饭的时候,好多朋友、同事都说我吃饭快,人家的第一碗还没吃完而我已经第二碗都吃的差不多了,为什么会吃的快,我想也许跟那个年代不无关系。在吃饱饭都能成为一种幸福的年代里,我所理解的幸福就是吃饱而已,而事实是那时还是吃不饱。就在那个年代里,我读完了小学,度过了人生的童年时期。 (人生励志文章 ) 当时间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小学毕业升到了初中,那时正好是公元2000年。印象深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因为家里离学校有十多里的路,没有住校,来回就是骑自行车。提到自行车有许多故事不得不讲,我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父亲在家门口从小偷那里50块钱买的,2000年50块钱印象深刻。那辆自行车我只骑了三年,最后时常会出毛病,可条件还是不允许家里给我买辆新的。我上初三的时候,因为二弟读初一,同样需要自行车,于是就把我骑了三年的那辆时常出毛病的自行车给了二弟,父亲又不知从哪里弄了辆旧的给我骑,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第二辆自行车,我对第二辆自行车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它是一辆旧的女式自行车,时常会出毛病,经常会坏在半路上,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修自行车,就因为自行车时常坏我挨了父亲不知道多少顿揍,初三时期,叛逆的年龄段里,我是挨父亲的揍最多的。那时候我的所谓的幸福就是能有一辆新的、质量稍好的自行车。同是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在改变,而世界也在改变,记得初二时,2001年,世界最大的大事就是"9·11",那一年美国五角大楼在被称为恐怖分子的挟持下混然倒塌,此后,反恐成了世界的主题之一,一直持续到今日。 2003年初中毕业,上高中了,似乎幸福也还是与自行车有关,只是那时候有自行车的幸福比不上能考个大学的幸福那么高。还得从自行车说起,我中学生涯中的第三辆自行车还是旧的,而且旧的不一般,那是父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打工时骑过的,而时间点已到了2004年,我还在骑,不过第三辆自行车质量确实很不错,骑了三年,一直到高中毕业……………。 几度高考失利,终于在2008年考上了所谓本科大学,那时候我正好20岁,20岁,注定是一个人一生中再美好不过的年华。中国在巨大的改变,而世界依然很精彩。幸福于我而言就是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四年过得很快,在那四年里发生的一切也注定不可复制,不可弥补,只是我所谓的幸福已不是吃饱饭、有一辆新的自行车,而是在糟杂的社会里求得一方宁静,一方心安,幸福的标准明显提搞了吧!呵呵。于是乎,我尽力的把自己推向书籍的世界里,希望在那里找到需要的和被需要的东西,我买了很多书。 幸福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改变成原本不属于幸福的模样,而这一切似乎都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在这样的时代里,我是幸福者还是不幸者我目前还无法给自己结论,只是觉着我应该努力,应该释然…………在许许许多多平淡的日子里,我在尝试着以平淡的心态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