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彭博社近日撰文,以多个视角为切入点,对比了上一轮科技泡沫与当今的科技繁荣之间的差异,并通过一些代表性的人物来解读行业变迁。 以下为文章全文: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刚刚刷新了15年前的记录——那一天是2000年3月10日,之后不久,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纳指一路暴跌78%。 彼时,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还在上高中,而当时的科技行业是在所谓的"新经济四骑士"的推动下实现的,它们分别是Sun、甲骨文、思科和EMC。这一次,科技行业的发展动力来自Facebook、亚马逊、谷歌和苹果等企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苹果,2000年,它还是一家身处困境的电脑厂商,但如今已然华丽转身,跃升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尽管如今的某些迹象与2000年非常相似——风险投资再次大举注资,科技公司争相为员工提供各种令人羡慕的福利——但这一次的科技行业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 下面就来全面对比一下这两次科技繁荣背后的一些个人和企业,并祝愿这一次的结局能够更加圆满。 热门IPO 彼时:卡尔·延科斯基(Carl Yankowski)在Palm IPO时穿得很土豪。有报道称,就在这家PDA制造商上市交易的当天,身为CEO的延科斯基身上穿的西装织入了大量金丝。尽管有些艳俗,但的确反映了当时的市场走势:Palm当天融资8.74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2亿美元),成为纳斯达克屡创新高过程中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IPO。延科斯基曾是索尼前高管,在IPO前几个月刚刚加盟Palm。但不到两年,他就黯然离职。 此时:12亿美元?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听到这个数字肯定不屑一顾。去年9月,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通过IPO融资250亿美元,而马云在上市当天只穿了一套朴素的西装。该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亚马逊,马云也跻身全球20大富豪之列。 热门创业公司掌门 彼时: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1998年拿着Sun联合创始人安迪·贝希托尔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投的10万美元创办谷歌时,他们刚刚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第二年,这家搜索引擎就吸引了KPCB和红杉资本的关注,这两大顶尖风投向其投资2500万美元。当初的那笔投资后来为他们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回报。 此时: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经营的专车公司Uber获得了400亿美元的估值,位居美国创业公司之首。卡兰尼克去年12月刚刚完成了12亿美元的融资,现在又准备再融资10亿美元。巧合的是,谷歌恰恰是Uber最大的投资者之一,领投了2.58亿美元融资。不过,二者的关系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可能在利益上出现一些矛盾。 最大的创业公司倒闭事件 彼时:Pets.com已然成为.com泡沫的一大标志:在迅速融资1.1亿美元并上市交易后,该公司短短两年就宣布倒闭。就连亚马逊的支持和美林的担保也未能挽救它的命运。该公司CEO朱利·维恩怀特(Julie Wainwright)后来浴火重生,创办了一家奢侈品寄售公司RealReal。 此时:Clinkle同样表现糟糕。这家移动支付应用在2013年从彼得·泰尔(Peter THiel)等大牌投资人那里融资2500万美元,但一年后就几乎烧光了所有资金,却没有实现任何营收,甚至没有公开发布应用。在此期间,这家公司经常举行各种派对和酒会,与整个硅谷的氛围格格不入。该公司的应用最终还是对外发布,但已经不再瞄准支付产品这一宏大目标,而是转而围绕借记卡开发奖励系统。 发明者 彼时:"黄金极客"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通过与人合作编写的Mosaic浏览器,将普通大众带入了互联网的精彩世界,那是第一款广泛使用的网络浏览器。他参与创办的网景公司则凭借1995年的IPO拉开了.com繁荣的序幕。该股上市当天暴涨108%。 此时:21世纪的实业家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办了特斯拉和SpaceX两家公司,前者希望将电动汽车引入大众市场,后者则计划实现更加亲民的太空旅行。在业余时间,这位PayPal联合创始人兼任了太阳能面板公司SolarCity的董事长,并希望打造一条名为Hyperloop的超级高铁。 移动霸主 彼时:2000年,诺基亚是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也是欧洲市值最大的公司。在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的领导下,诺基亚2000年2月宣布1拆4的拆股计划,这也是该公司11个月内的第二次拆股——在此期间,该股涨幅超过两倍。 如今:苹果的智能手机份额或许并非全球第一(这项殊荣归属于谷歌Android),但该公司却凭借移动设备赚取了巨额利润。苹果今年第一财季实现利润180亿美元,现金储备高达1780亿美元。诺基亚呢?随着市场份额萎缩到个位数,诺基亚在押注Windows Phone后不久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 最受欢迎的风险投资公司 彼时:如果你的创业公司需要风险投资,KPCB肯定是首选,很多人都希望该公司的普通合伙人约翰·多尔(John Doerr)能加盟自己的董事会。KPCB曾经是亚马逊、AOL、谷歌和网景等多家公司的早期投资者。多尔担任后两家公司的董事,并在Martha Steward Living和Drugstore.com担任董事。 此时:如今最受欢迎的风险投资家则是网景联合创始人安德森。他的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已经入股了Twitter、Airbnb、Lyft和Pinterest。安德森本人还担任Facebook和惠普董事。而多尔最近则在忙于应对性骚扰指控。虽然陪审团最终裁定多尔无罪,但本案还是令外界开始关注女性员工在硅谷的处境。 明星分析师 彼时:1998年,CIBC Oppenheimer分析师亨利·布罗吉特(Henry Blodget)因为预计亚马逊股价将在1年内突破400美元而一举成名——事实上,亚马逊只用了一个月就实现了这个目标。布罗吉特借此在美林公司内部得到晋升,并被《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评为年度头号互联网分析师。但很快,整个市场都急转直下。由于被控发布"严重误导性"研报,他被终身禁止从事证券业务,还在2003年支付了400万美元和解费。不过,布罗吉特后来又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成为了Business Insider的CEO兼总编辑,还从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那里获得了融资。 此时:虽然证券行业仍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分析师,但随着布罗吉特和花旗电信分析师杰克·格卢布曼(Jack Grubman)相继受罚,明星分析师的天价薪酬也一去不返。 电商之王 彼时:亚马逊是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子商务公司。 此时:亚马逊仍是业界霸主,只不过,贝佐斯还把亚马逊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公司,并在探索家居和移动设备市场。 企业市场领头羊 彼时: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的Sun是服务器市场增速最快的公司,销售额增速超过了微软、英特尔和戴尔。之所以实现如此快的增长,是因为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争相购买昂贵的Sun服务器以及甲骨文的数据库。但当市场崩盘时,Sun也随之衰落。2006年,麦克尼利卸任CEO,该公司也在2010年被甲骨文收购。 此时: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曾经的门徒马克·本尼奥夫(Marc Benioff)已经将Salesforce.com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云计算企业软件公司。而如今,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的未来。 竞争障碍 彼时:2000年,在新任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掌舵后不久,微软就被美国地方法院法官认定垄断罪名成立,并被下令分拆。 此时:这家全球头号软件公司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和解了反垄断官司(但在中国仍在面临调查),现在如坐针毡的变成了谷歌。欧盟刚刚起诉这家网络搜索巨头滥用搜索市场主导地位,并且开始对该公司的Android系统展开调查。 复兴故事 彼时:1997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拿着1美元的年薪带领这家他一手打造的公司起死回生。当时的情况的确十分艰难,苹果当时不仅亏损不断,而且被迫接受了宿敌微软提供的投资。到2000年初,得益于iMac的热销,苹果的营收和市场份额恢复增长,而乔布斯这位临时CEO也终于转正。恐怕没有多少人能预料到乔布斯随后带领苹果取得的巨大成功。 此时:要论挑战的难度和前景的不确定性,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带领的雅虎肯定最值得关注。这位2012年加盟雅虎的谷歌前高管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乔布斯那样的功绩,现在仍然难以确定。雅虎的销售额与梅耶尔加盟时几乎没有变化,但她的确帮助雅虎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将阿里巴巴的股份剥离到一家新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