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选-----《洛间论》上、中、下 作者简介:广州人,商洛古文化研究院院长,商於古道特聘专家。不可移动文物故武关、少习山、秦上雒县治、王陵古城的发现研究者。 洛 间 论 (中) 王国伟 摘要: 《山海经》的"雒"水,疑没有经过汉后改动,因此雒非秦后的南雒或伊雒水。此雒,是指《隋书》"商洛县"中"商山洛水"的"洛(雒)水"。有别于"南雒""北洛"。为今丹江上游古"上雒"流经古商县,在丹水县前的一段河流谓称。始于以姓为邑。该雒水雒(丹水)流域道路在西周已成著名贡道至唐。对有别于秦后"雒""洛"流域名称的改动与变化,先秦作品及秦后史料中"上雒"雒与"上洛"所发生事件地域流域解读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上雒 上洛 洛水 雒水洛间 (续洛间论上) 一、西周 "雒";夏商"洛"与文物"上雒""上洛" 洛有记载于夏商甲骨文(《甲骨文合集》36959号)为地名16。 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认为:"雒"字晚出,现有西周晚期金文周雒盨(《集成》9.4380),为器主之名。在殷商和西周时代,两洛水字都应只作"洛"。17可从。西周器主之"雒"疑属贡道雒流域或上雒流域之"雒"有关联。 周雒盨"雒" 而"西周晚期金文敔簋(84323)有地名"上洛"、永盂(《铭图》13卷459页)"阴阳洛"等,研究者多以为"洛"为南洛即"雒水"。"上洛"张家山M247汉简《二年律令》451、《汉书·地理志》等作"上雒",以位于南洛水(雒)上游而得名"尚有补义之处。 敔簋(84323)铭文有地名"上洛" 永盂(《铭图》13卷459页)"阴阳洛" 张家山M247汉简《二年律令》有"上雒" 因秦文物陶文《雒亭》出土地及文物《上雒丞印》,其"上雒"治所地域未在洛水或古雒水之上,而在今丹水域。且秦建制地名多延续战国先秦前至春秋名称。如"上雒"县治所同一丹水流域的"商"县,故属西周器《下鄀雝公緘鼎》下鄀地附庸于楚,后属楚"商"。战国秦封卫鞅于"商"称商鞅,其"商"县秦统一后仍称"商"县,并延续至汉、两晋南北朝。18 秦《雒亭》出土地在今丹水流域 秦《上雒丞印》,其"上雒"治所地域未在洛水或古雒水之上,而在今丹水域。 16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集体编辑。《甲骨文合集》36959号1978~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 17陈剑《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第二辑)(释"琮"及相关诸字)出版社:线裝书局2007-4 18《商洛地区志》第9页 上雒城邑治所在今丹水流域延续。并应有下雒(鄀,同音)是在"雒水之上",有别于南雒的流域水系。 又清华简《系年》载:"楚昭王侵伊、洛以复方城之师",19亦可为战国伊洛河称"洛"而非称"雒"水,与秦《雒亭》《上雒丞印》之"上雒"不同"南雒""北洛"流域添一旁证。 虞万里认为:战国晚期十二年上郡守寿戈、上郡守错戈、上郡守匽氏戈铭文皆有"洛都"一词,战国"洛都剑"亦有"洛都",上洛戈甲、乙有"上洛"⑨,此皆指上郡之洛都。20可从。 而周器《敔簋》铭文载:其"王令敔追御于上洛熄谷,至于伊、班"(《集成》4323),铭文中"上洛"指洛邑王城和成周洛水上游流域地域。21《中国历史地理图集》(图)标注此时"上洛"在今商洛市洛南县东前方22。是南洛河上游"上洛"称谓的最早记载 。 《中国历史地理图集》中西周时期的"上洛" 上洛戈上郡之"上洛"与《敔簋》洛南之"上洛"记载了西周至战国南、北上洛之谓称。与秦秦陶《雒亭》秦《上雒丞印》"上雒"之名称各代表不同流域。 19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释文,中西书局2011年12月第1版。 20虞万里《"洛"、"雒"异文与汉魏二朝之五行忌避》(社会科学)2014年第06期 21《殷周金文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编 2007中华书局出版。 22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二、春秋《左传》上雒在丹水流域非南雒,疑雒姓始祖地。 《左传》经汉"雒""洛"文字已有变故无疑。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洛:(汉典说文解字)洛不見於左传。传凡雒字皆作雒。如僖七年伊雒之戎、宣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是也。淮南坠形训曰。洛出猎山。据高注谓雍州水也。雒出熊耳(《淮南子·坠形训》:"雒出熊耳。"于省吾新证:"熊耳山在京师上雒西北也。(正西,属丹水流域上雒zenmax国伟注)"按:今文作"上洛。"(新华字典在线查字www.haosystem.com)")。据高注谓豫州水也。汉地理志弘农上雒下云。禹贡雒水、出冢领山。(实与丹水同zenmax国伟注)东北至鞏入河(古人将上雒熊耳山同出"雒""丹"或 先秦洛雒二水。zenmax国伟注)。豫州川。盧氏下云。伊水、出熊耳山。23 商州熊耳与丹水 省吾新证:"熊耳山在京师上雒西北也(古人将上雒熊耳山同出"雒""丹"或 先秦洛雒二水。) 然,春秋《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楚谋北方,袭梁及霍,军临上雒,威胁晋阴地大夫士蔑交出蛮氏戎"......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典故及地点不可能有变。之前的学者多认为此上雒是在伊洛流域上游。 但其"丰""莵和""少习""上雒"最具象的地理描述在研讨会组织对《少习武关地望新考》实地考察中得到佐证:故武关在丹水流域今竹林关,其地标性"少"字山(少习山)及码头,城隍庙、过风楼码头的莵和山、山阳的"丰"及墓葬文物在今丹水流域;36 23《说文解字注》洛,清代段玉裁:新华字典在线查字www.haosystem.com) 且同流域上雒城池、王陵古城与《史记正义》《括地志》记载的地理位置吻合,24又同流域新发现的"故武关"也与《史记正义》《括地志》记载的地理位置吻合。秦陶器《雒亭》地、封泥《上雒丞印》在丹水流域的出现。疑故《左传》"司马起丰"发生地及"上雒"治所地域名应为先秦原作《左传》固有。与该传其它"伊雒之戎""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之"雒"有别。此雒因《士山盘》仲国被晋取代时此地有雒人居邑。25因有西周器周雒盨雒姓相传的信息。 先秦洛水名源于洛邑。在今洛阳26。 而雒水源于雒邑有"雒源"、27"国家不可移动文物"小塬坪"遗址28(洛源)"岱塬遗址"29(上雒故城) 地" ,上雒应为部落姓氏、"雒城"城池30。 24同1515王国伟《少习武关地望新考》2017.8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史记·高祖本纪》载:"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集解如淳曰:‘王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正义括地志云:‘王陵故城在商州上洛县南三十一里。荆州记云昔汉高祖入秦,王陵起兵丹水以应之,此城王陵所筑,因名。’),以迎太公、吕后於沛。" 25王国伟《士山盘"仲国"补义》2017.8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6《何缘"中国"——何尊》2014年02月人民日报 《何尊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引用日期2017-06-01 http://www.wenbao.net 27王国伟《古上洛探秘》商洛日报 2013年5月4日-25日 28《商州考古》不可移动文物名录044(新石器时代至汉)第468页 29《商州考古》不可移动文物名录059乐园遗址第46页 陕内资图2013HS076号 30《商州考古》不可移动文物名录050代街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第469页 陕内资图2013HS076号 "雒"与"鄀"当地同读"洛"音,河统称"雒河""洛河"或"鄀(雒音)河"。因今丹凤"商"至古商密为"鄀",城前的河称"鄀"读"雒"音称"鄀""雒"河也合理。31 商、雒界河 以河为界河下游为西周器所载"下鄀"楚辖,河上游称"上雒"晋辖。因此当地方言把这两地读音为"上雒""下雒(鄀)"32 其地雒姓与商姓曾因商鞅兵败秦律夷族有关。33此雒当属雒姓始祖之地。 三、战国《山海经》"雒"与《士山盘》进贡道路同而非"南雒"。 王子朝奔楚随带的周室籍典《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对此有所记载:"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山海经》是一部战国时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孙见坤《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有独到之处。古《山海经》有图,源于《山经》与《海经》两部书组成,《海经》为禹、益等人历代传承,《山经》是周王室随王子朝逃到楚国的东周学者或其后代所著。属周王室典籍内容。34可从。在西周至战国东西的主要贡道及军事路径为今潼关道(桃林塞)和武关道。也是其主要描述的路径河流之一。 而山海经中"雒"水道与《士山盘》进贡道路、文物《雒亭》《上雒丞印》故武关道属同流域路径。 31王国伟《秦朝上雒县治的发现》http://blog.sina.com.cn/govywong(2014-12-04) 32王晓宁《秦朝"上雒丞印"与商雒界河》商洛日报2017.5.22 33李慧芹《从‘云梦睡虎地秦简’简析秦律的刑罚思想》人民法院报www.sohu.com 34孙见坤《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 A、《山海经.中山经》载:"熊耳之山,...。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讙举之山。雒水出焉,此二山者,洛间也"。是从站在今武关道指上雒熊耳山(讙举山,于省吾新证:"熊耳山在京师上雒西北也。(正西,属丹水流域上雒zenmax国伟注)"按:今文作"上洛)载明"洛""雒"是两水系两流域未有混淆 。"洛"属今黄河流域洛水流经,源头于今商洛洛南。35,其载"雒"是秦前雒水流经。即今长江流域丹江,源于今商洛商州36。该"雒"水与周器《士山盘》士山37下仲国、鄀、楚、等所行贡道同。即周昭王因贡伐荆楚由此贡道出死于汉水路径;38也是秦汉唐全国第二大贡道接至淇河39。(图1) B、又《水经注疏》:"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领山,(守敬按:《汉志》,丹水出上雒冢领山。与《禹贡》雒水同出一山"40"《汉志》:雒水出上雒冢岭山在今商州南六十里(而非今商州西北两百余里的洛南洛源--zenmax注)。陆澄曰:冢岭,即讙举山。"。41如是。 35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五 洛水、伊水、瀍水、涧水 36《商州市志》:商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 1998- 37朱凤瀚《士山盘铭初释》 (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1期 38《商洛地区志》第9页 39王国伟《少习武关地望新考》2017.8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水经注疏》(守敬按:卢氏县详《洛水注》。《隋志》,内乡县有淅水。《元和志》,析水北自卢氏县界,流入内乡县。今内乡县西有淇河) 40杨守敬 熊会貞《水经注疏》丹水 北京中华书局 41《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二十四 商州丹水熊耳(王晓宁摄) 《商山洛水》载:《隋书·地理志》、《商州商南县志》商洛县之水是《丹凤县志》《彭氏家谱》的洛(雒水),42非鄀俗称。疑是春秋战国至秦的城邑区域河流通用称谓。 C、汉弘农丹水县至清《杨考》方确认为秦置。43与上雒县今秦器物《雒亭》《上雒丞印》出土方知上雒为秦县的情形相同。44原秦上雒县、秦丹水县,其两县同享贡道一水河流45。疑秦始统一山川河流置丹水县时,变雒水系为丹水系;变伊洛水为雒水;保留泾洛名洛水时,原秦上雒县、秦丹水县因变更流域遗漏相关。后秦建制仅十五年过短,但汉建制多随秦置多数不会变化。随时间推移先秦雒水被遗忘而引解注先秦作品及史记"洛""雒"水系流域时引混淆。 42同1王国伟原创百科《商山洛水》baike.baidu.com 43周振鹤 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第二版) _复旦大学出版社 44卞艳明 后晓荣《有关12枚秦‘市‘亭’陶文的重新考释》苏州文博论丛(2015年 总第6辑) 王国伟商洛文化研究论文选《秦代上雒县治的发现》(2014-12-04、《雒亭》http://blog.sina.com.cn/govywong 45杨守敬《水经注疏》丹水县 ; 待续:洛间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