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古希腊荷马史诗,相传是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于小亚细亚的史诗、短歌综合编订而成。全诗15693行,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中心,是一部揉和着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的英雄史诗。 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和希腊神话。特洛亚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引起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亚人持续10年的战争。史诗从第10年希腊联军内讧写起:联军统帅阿伽门侬夺走联军主将阿喀琉斯俘获的美女,阿喀琉斯大怒,退出战斗。此时,特洛亚战事又起,众神各助一方。特洛亚英雄赫克托尔出战,大败希腊联军。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冒其名,披其甲出战,被赫克托尔刺死。阿喀琉斯为亡友复仇而重返战场,杀死赫克托尔,拖尸回营。特洛亚老王万分悲痛,重礼拜见阿喀琉斯,请求赎回赫克托尔尸体。求和成,休战10日,特洛亚举城礼葬赫克托尔。 史诗的英雄,都是勇武善战,精于生产,能言多谋的统帅式首领,是典型的原始时代的英雄,又具鲜明的个性。阿喀琉斯年少英俊,血气方刚,易冲动,暴躁而执拗,荣誉感自尊心极强。狂怒时,敢与最高统帅抗衡,拒绝出战;为友复仇,愤而百般凌辱仇敌之尸体。但面对特洛亚老王跪求赎尸,却动恻隐之心,还尸休战。他既慷慨又自私,既任性又天真,既刚毅又有人情味,是氏族之魂,原始古代英雄的化身。赫克托尔对乡邦忠心耿耿,以保国为天职,视死如归,作战勇猛而镇定,冲在前,退在后,感情深沉,温和柔情中有刚毅,具悲剧色彩。 史诗规模宏伟,气势磅礴,雄浑悲壮,情调高昂,具有阳刚之美。其结构严谨,布局巧妙,10年大战,只写第10年中50天的战斗,重点又在最后4天。诗人说:"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材料,突出了史诗的中心思想。史诗的细节描写、对话和比喻尤其出色,富戏剧性,且保留了说唱文学的特点。背景是天地不分,神人交混的世界,神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参与人的战争,是采用神话和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史诗的典范。 史诗广泛反映了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既是一幅古代希腊部落战争的动人画卷,又是古代希腊社会的百科全书。史诗视战争为既光荣又有利的事业,基本上没有战争的道义观念,对交战双方的尚武精神均取赞赏态度,不考虑战争正义与否,只对亲友被杀、利益受侵、国家危亡、掠夺分配不公愤慨。史诗还反映了部落间的关系,土地占有制开始出现,母系社会解体和男权确立,铁器的使用,以及宗教、生产、贸易、丧嫁宴会,体育竞技等活动的实况,堪称当时文化和生活经验的精彩总结,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希腊史的重要文献,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