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孔子那些事儿第章好知识收藏给孩子


  讲述孔子生平的经历,让每个孩子都知道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送给所有中国娃!
  8.观周慎言人铜像
  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在周国考察,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考察明堂(古代祭祀先祖之处)的规则,察看宗庙朝堂的制度。
  《孔子家语》就有记载:
  孔子观看明堂,看到四门的墙上有尧、舜、桀、纣的画像,画出了每个人善恶的容貌,并有关于国家兴亡告诫的话。
  还有周公辅佐成王,抱着成王背对着屏风面朝南接受诸侯朝见的画像。
  孔子走来走去地观看着,最后对跟从他的人说:"这就是周朝兴盛的原因啊。明亮的镜子可以照出形貌,古代的事情可以用来了解现在。任何一位君主不去努力沿着能使国家安定的路上走,而是忽视国家危亡的原因,对问题视而不见。这就好像一个人在倒着跑,却想追赶上前面的人一样,这难道不糊涂吗?"
  原文《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yǐ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孔子在周国观览,进入周太祖后稷的庙内。
  庙堂右边台阶前有铜铸的人像,嘴被封了三层,铜像的背后还刻着铭文:
  "这是古代说话谨慎的人。警戒啊!不要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时一定要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以为话多不会有什么伤害,祸患是长远的;
  不要以为话多没什么害处,祸患将是很大的;不要认为别人听不到,神在监视着你。
  初起的火苗不扑灭,变成熊熊大火怎么办?
  涓涓细流不堵塞,终将汇集为江河;
  长长的线不弄断,将有可能结成网;
  细小的枝条不剪掉,将来就要用斧子砍。
  如果能够做到事事谨慎,就是福的根源。
  人的口能造成什么伤害?——是祸的大门。
  强横的人不得好死,争强好胜的人必定会遇到对手。
  盗贼憎恨物主,民众怨恨长官。
  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争上,所以宁愿居下;
  知道不可居于众人之先,所以宁愿在后。
  温和谦恭谨慎修德,会使人仰慕;
  守住柔弱保持卑下,没人能够超越。
  人人都奔向那里,我独自守在这里;
  人人都在变动,而我独自不移。
  智慧藏在心里,不向别人炫耀技艺;
  那么即使我地位尊贵高尚,人们也不会害我。
  有谁能做到这样呢?
  江海虽然处于下游,却能容纳百川,因为它地势低下。
  上天不会亲近人,却能使人处在它的下面。
  一定要以此为戒啊!"
  孔子读完这篇铭文,回头对弟子说:"你们要记住啊!这些话实在而中肯,合情而可信。《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立身行事能够这样,哪还能因言语惹祸呢?"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jiān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ch;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sì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yōng,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zhá,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yú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xǐ。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zh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zhi4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
网站目录投稿:静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