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希特勒,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根据史料记载,目前达成世界共识的是希特勒是在一战结束之后就开始发表针对犹太人的仇恨言论。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希特勒当年邻居的证词了解的话,其实希特勒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开始对犹太人发表仇恨言论了。而这也就意味着希特勒的凡有思想比公认的起码还要早6年的时间。 历史学家通常将希特勒成为犹太人的激进仇恨者追溯到他在慕尼黑的动荡岁月,当时慕尼黑的反犹情绪在这座城市肆虐。犹太人被指责为德国同意结束战争的条件,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荡。在1914年8月自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希特勒曾经寄宿在慕尼黑的居民伊丽莎白·格伦鲍尔的家中,时间超过一年。她回忆说,希特勒和家人住在一起时,曾公开表示过他对犹太人的厌恶,这表明他的反犹太观甚至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成形了。 年轻的希特勒总是抱怨奥地利发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说不想在奥地利服兵役,因为奥地利太多犹太人了。这是他反复提到的主题之一,他说维也纳和奥地利是如此‘邪恶’,以至于他离开了这个国家,不愿意为奥地利而战。因此希特勒最终选择为德国而战,尽管他不是在德国出生的。格伦鲍尔的父母与这位未来的暴君关系密切。希特勒还经常说犹太人是剥削者,因为他们控制了奥地利和证券交易所。 希特勒将犹太人描述为剥削者的言论,并不是格伦鲍尔亲耳听到的,因为当时她只有8岁。但她的父母清楚地向她讲述了这种情绪。韦伯认为,格伦鲍尔作为历史见证者是可信的,她的证词不应该被解读为一个年轻女孩的个人回忆,而是作为她家人关于希特勒与他们在一起的集体记忆。希特勒与这家人关系很密切,曾在1914年末和1915年初接受训练并前往前线的途中还给她家寄信和明信片。 韦伯认为,格伦鲍尔的声明之所以意义重大,因为在格伦鲍尔的采访浮出水面之前,没有任何可靠的文件关于希特勒在1919年夏天之前内心中就存在反犹太主义,这让我们重新思考希特勒在维也纳的最后几年发生了什么。希特勒在1908年18岁时搬到了那座城市,计划去那里的艺术学院学习,希望在那里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然而他在那里却四处碰壁并混的穷困潦倒。 在希特勒1925年的自传式宣言"我的奋斗"中,他写道,在从维也纳搬到慕尼黑之前,他成为了一名反犹太主义者,这和格伦鲍尔的说法相反。希特勒称他的政治觉醒,是由1918年德国革命开始的消息引发的,这场革命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启发。犹太人是它的领导人和支持者之一。他写道,就在那时他决定成为一名能够"拯救"德国的政治家。但韦伯认为,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描述,似乎更像是一种哗众取宠,并将他自己吹嘘成"政治天才",而不是真相。韦伯认为希特勒在维也纳期间对犹太人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大屠杀历史学家、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教授罗伯特·扬·范·佩尔特表示,韦伯提出了一个关于希特勒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问题。范佩尔特认为,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经历了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演变。在早期,希特勒接受了关于犹太人控制世界等流行的比喻,后来证明是种族灭绝的初始版本。在当时的希特勒看来,"犹太人"就是一种邪恶的类似食人魔的瘟疫,它不是针对特定的犹太人。 而希特勒更有系统、更庞大的反犹太主义是在1920年左右与纳粹党的关键思想家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进行的一次对话中演变出来的。他在慕尼黑遇到了罗森伯格,罗森伯格后来成为大屠杀的策划者之一,对纳粹德国士兵杀害战俘和种族屠杀负有重大责任,德国二战投降后,于1946年的纽伦堡审判中以战犯身份被判处绞刑。希特勒采用了一些罗森贝格的种族观点,来补充他已经稳固建立的反犹太主义。 不过,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摩西·齐默尔却认为,挖掘格伦鲍尔的访谈意义不大。齐默尔指出,历史学家和非专业人士都对有关希特勒的新爆料和文件持怀疑态度,特别是那些与希特勒年轻时有关的文件,这既是因为过去曾发生过多次欺诈案件。而且齐默尔称,希特勒已经杀了几百万的犹太人,现在还追究他何时形成反犹主义,还有这个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