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种教育创新的亮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湖北荆州中学的"最解压试卷"刷爆朋友圈;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赵海良教授在课堂上把高等数学语言转化为古色古香的"甄嬛体";广东省南山区中小学学生评价全面改革,打破一纸试卷"论英雄"的传统,期末考试也要答辩……面对这些教育创新,有人点赞支持,有人质疑反对。 教育改革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有的学校借鉴名校的教学经验,融合本校文化、创新教与学,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的学校否定自我、全盘照搬,抛弃了自己的传统,结果水土不服。但无论如何,改革总是要从某一个侧面开始,如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活动变革、作业设计创新等,也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创新才汇聚成了教育改革的新天地。当下,基层学校教育要创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须把握"三要"。 首先,教育创新需要饱含革新的人才。创新需要依靠先进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育技能、强烈的教育热情和创新欲望,而这些也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因素。创新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法、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内容,还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教学中开创一片新天地。比如,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徐健顺用吟唱这种方式教古诗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其次,教育创新需要培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创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基层学校的教学方法僵化,导致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思维不活跃;另一方面,学校的考核制度僵化,成绩仍然是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应试教育思想难以撼动。因此,基层学校要创新,首先需要制度创新,修改考核制度和评价制度,激发教师们的创新欲望,让创新的活力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互助文化、育人文化、反思文化,让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有了校园文化的滋润,创新性人才便能脱颖而出,教育才具有无穷的魅力。 再次,教育创新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好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所实效。朝令夕改、朝三暮四不是教育改革者应有的姿态,也不是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比如,教师只有坚持用"甄嬛体"教高数,学生才能受益;学生只有坚持阅读,视野才能广阔、思维才能灵活;学生只有坚持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及社会公德,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教育改革的起始点。唯有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才能为教育发展带来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