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治疗一位顽固性失眠的老人,年龄65岁,男性,每晚入睡艰难,靠服安眠药勉强入睡,一般安定类药物不起作用,全靠三唑仑和思诺思,又怕长期服用安眠药成瘾,整天忧心忡忡。他夜间浅睡多梦,白天昏昏沉沉,精神萎靡,心烦意乱。体质很差,吃了人参、虫草等补品,症状反而加重。就诊时病人脉象弦紧,舌尖红,苔白腻,面色萎黄,头发苍白,精神不振,证属肝郁化火、阴虚火旺、气滞湿阻、心神不宁。为此治以舒肝解郁、滋阴降火、清心化湿,方用天王补心丹合知柏地黄丸加减30克、夜交藤30克、石菖蒲15克、远志10克、酸枣仁15克、朱茯神15克、生地15克、广郁金15克、焦山楂15克、莱菔子15克、生甘草10克、淡竹叶10克、陈皮15克、炒白术15克,7剂。特别交待立即停服人参等补品,多吃白萝卜。一周后复诊时睡眠明显好转,心情愉快。在此基础上原方加减再服2周,睡眠恢复正常,健康状况好转。 中老年人的失眠与体质情况、生理特点、情绪变化、生活节奏改变、疾病干扰等多种因素有关,单靠安眠药常无济于事,必须给予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 失眠的主要特点是入睡难、容易醒、睡眠时间少或醒后精神不佳。临床上常借助睡眠图对失眠作出客观的评价30分钟为入睡难,睡眠中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为容易醒,实际睡眠时间每晚少于6小时为睡眠少。由于睡眠时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诊断失眠不能只看睡眠时间,还要看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的需求和睡眠形式的改变有年龄差异。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睡眠的需求逐渐减少。新生儿每天睡20小时以上,婴幼儿1~3岁每天睡15小时,6~7岁每天睡12小时,青少年睡9~10小时,成人则每天睡8小时左右。到了老年,每天睡眠时间常减少到5~6小时。当然,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人到老年,睡眠的形式也发生变化。青壮年喜欢晚睡晚起,而老年人喜欢早睡早起,醒得很早,有的清晨四五点钟醒来,再也睡不着了。许多人对这一特点不理解,上了年纪后因睡眠时间的减少和早醒而烦恼,精神负担重,无形的心理压力加重了失眠。其实,睡眠与脑的功能和体力活动的消耗也有密切关系。 老年人在生理上有以下特点:1.内分泌变化引起的大脑生物钟变化,深睡眠减少,周期中清醒次数增加。2.动脉硬化引起心脑供血减少。3.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营养供应相对不足。4.慢性疾病干扰睡眠。5.心情抑郁,尤其是老年孤独者。 失眠并不是病,而是多因素引起的综合征。这些因素包括情感障碍、躯体障碍、药物影响等。有时难以入睡是因为脑和身体尚未疲乏。老年人失眠常与神经衰弱、焦虑、内分泌变化、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和慢性胃病等因素有关。 针对上述特点,对老年失眠的治疗应以舒肝解郁、活血养血、健脾宁心为主,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归脾汤、知柏地黄丸等,随证加减。常用中药有生龙骨、生牡蛎、广郁金、炒柴胡、炒白芍、石菖蒲、远志、酸枣仁、合欢皮、莲子心、朱茯神、丹参、当归、川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