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苏龙飞 "我很羡慕马云,他可以花很多时间在外面演讲。但我做不到,我很多时间是花在企业内部的。"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最佳产品经理"的周鸿祎,在企业上市之后依然如故,还在为公司某个产品的具体细节,跟产品团队争得面红耳赤。 就在《经理人》记者采访周鸿祎之前,他还在会议室手把手教徒弟:"我自己还是亲自在管好多产品,这也是我培养公司内部团队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要通过跟他们一起具体地做产品,手把手带他们,跟师傅带徒弟一样。" 从会议室出来的周鸿略显疲惫,与记者之间的这场对话在他的沙哑声中展开。 免费模式变现需要一个过程 《经理人》:奇虎360、百度、腾讯皆是靠一款基础性的服务获得大量用户,从用户的绝对量来说,360较腾讯及百度都相差不大,但是收入差距相当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周鸿祎:我相信百度和腾讯当年也是不被看好的,但是成长为百亿级收入、市值几百亿美金的公司,完全是因为他们有巨大的用户量。在互联网的市场份额超过80%乃至于90%,有几亿用户做基础,这是收入来源的保障。跟他们相比,360起步晚7~8年。把巨大的用户转化成收入,360刚刚做了两年。360用4年时间就积累了腾讯、百度几乎用了10年才积累到的用户量,超过4亿的用户规模。我们也是最近两年,才逐渐考虑怎么把用户群转化成收入。 我坚信,把公司的服务做好了,不断地增加用户的粘性,就有很多机会把用户流量转化成收入。但是,公司不可能同时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先变现浏览器的流量。一方面是网址导航,一方面是网页游戏。其实,我觉得360做收入的前景远远不止这两项,但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 《经理人》:360目前主要收入来源是网址导航和网页游戏这两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去获得收入? 周鸿祎:我其实很少考虑公司的收入,我还是坚定地相信,当有了用户群,有了很好的用户体验,就可以把不同的产品带进来,嫁接不同的商业模式。所以,对收入这块,我并不是很担忧。只要我们有不断增长的稳定的用户群,可以像腾讯那样,不断地引进新的服务模式、产品模式。 但是我们的产品和腾讯有一个区别:腾讯属于自产自销,自己做了很多产品模式和服务模式嫁接在用户群上,而我们是采用开放平台的模式,跟别人合作。这样就意味着,无论中国、美国的任何互联网厂商,他的对用户有利的产品和商业模式,都可以嫁接到我们的平台上。未来,我们的收入会有多样性的表现。 微创新源自用户的微小需求 《经理人》:你一直将360的商业模式总结为"微创新",可不可以理解为有机创新? 周鸿祎:其实不是的,我讲的微创新是一种方法论。我们都渴望创新,也都很希望做一个大的革命,做一个大的颠覆,但罗马城非一日之功。特别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讲,你怀着巨大的理想,并不具备一夜之间去搞一个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所以,中国很多创业公司应该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不断地去做微小的改进。微小的改进可能短时期没有效果,但你要持续地做,长时间不断地在一个领域做。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最后,可能改善很大。 所以,我提微创新,其实是从用户出发,替用户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而不是闭门造车,打造一个特别牛的技术。这种技术如果找不到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落点,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经理人》:360做新产品的时候,是从一个产品跳到另一个产品,等于是从零开始,微创新怎么落脚? 周鸿祎:我们做新产品的时候,也是用微创新的哲学。有时候,你觉得我该做个什么事,因为商业需要。这样可能离用户太远,往往不太会成功。所以,真正的创新,还是从用户出发。比如说,我们做软件管家,并不是我们想布局,而是因为很多用户用了360,他还会中招,因为他去下载软件时,很多下载站会放木马。安全软件就不能起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想,为什么不能提供一个软件,帮助用户干净地、安全地下载其他软件呢?其实,所有的颠覆性创新,都是从微创新开始。 《经理人》: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用户使用既有产品的时候,你在其中发现了某种新需求? 周鸿祎:不一定。用户可能是在用我们自己的产品时有了某种需求,也可能在用别人的产品时,都有可能。微创新,既包含了小步快跑,也包含了从用户角度出发。很多人认为,单个用户是很微小的,因而不太重视单个用户。一个用户的想法是很微小,但如果很多用户都有类似想法,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想法。 《经理人》:怎么判断一个用户的微小想法就具有普遍性呢? 周鸿祎:首先,我们不会只听一个用户的判断就下结论,我们可能会找很多的用户去做交流;第二,我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判断,经验在中间也会起到一点作用;第三,微创新也不是一微就灵,你可能要不断地尝试。 所以我提出,微创新也不要一下子投入太多,也不要做得很完美。你可以做出一个原型,然后去试验。如果说这个东西有市场、有反馈,你就可以再优化了。如果不行,证明这想法可能错了。很多东西都是试错试出来的,这也是微创新的哲学,不要怕失败。 《经理人》:支撑360模式成功落地和与时俱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周鸿祎:360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互联网平台公司。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一个免费、用户有强大需求的安全服务,使它能够构建一个强大的用户基础。在用户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引入不同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我们有浏览器,我也可以做网络游戏,但是我今天有了浏览器,有了桌面,有了软件管家,就可以建立一个开放平台,把很多合作伙伴带进来,通过他们的产品,把巨大的用户群和流量转化成收入。第二个核心要素,就是微创新的思路。微创新也是以用户为核心,从用户出发不断地改进产品。这种微创新使得360能够不断地找出用户的需求点。 产品开发切忌广撒网 《经理人》:很多公司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刻意栽培的项目没起来,无心插柳的项目却增长迅猛,奇虎360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做新产品开发时要广撒网? 周鸿祎:我觉得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资金、人力都是有限的。广撒网的策略,还不如在外面多投点小公司呢。因为企业内部,能够领导一个产品的领军人物并不多。所以广撒网是不对的。 《经理人》:如果网撒得不够广,那怎么能确保未来有新的、强有力的增长点呢? 周鸿祎:很多企业刻意栽培的项目没运作起来,无心插柳的项目又长得很好,恰恰是因为企业有时候自己的想法太多,投入的资源太多,最后违背了微创新的概念,主要是没有从用户出发。 上市后不能丢创业心态 《经理人》:奇虎360上市一年来,你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周鸿祎:很多人以为我最头疼股价,其实我不太看股价。要不是有人做空我们,我都懒得去搭理别人。我最头疼的还是企业能不能保持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活力和创业的执行力。但是,上市后,公司规模大了,从几百人到了几千人,业务也多了,有很多人不可避免心态会发生变化。很多人不自觉地认为我们是大公司了,这种思想是潜移默化的,这是在潜意识里的。 《经理人》:包括外界对你的评价,你会产生异样的感觉…… 周鸿祎:你说得非常对,外界会给你戴很多高帽子。这时候,在公司里,要不遗余力地给大家灌输,我们还是一个创业企业。同时,要打击那种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不思进取的文化。在财务上、在公司治理上要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但在做产品、做业务上,要保持创业公司的心态。继续保持不怕犯错、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风格,这是每一个上市公司都面临的问题。 《经理人》:360的员工在上市前和上市后,有什么变化? 周鸿祎:肯定是有变化的。有些老员工,肯定会倚老卖老了;有些人认为辛苦了几年可以退休了,就没有继续奋斗的动力了;还有些员工,觉得公司上市了,有钱了,不用再像上市前紧巴巴的了。过去做事都是小公司的路子,现在大了是不是要铺得更大,可以用大公司的路子做事了?还有人是上市后进来的,他觉得这是一个大企业,做一份比较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打工心态就比较重了。 站在员工角度,这些想法都没错,但这类想法多了,对公司文化就是一种侵蚀,就是一种伤害。上市一周年了,公司要做一些调整,包括业务上的调整和人员的调整。我希望让员工重新感受到这种压力,要有危机感。我知道这很难,但是如果不这样,公司把上市看成一个终点,那就完蛋了。 《经理人》:如果真碰上倚老卖老的,你怎么处理? 周鸿祎:那很简单。有的人确实也干了几年,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也拿到了很多股票期权,在经济利益上,给他很大的保障。有的人该退休就退休了,他不一定干领导的位置,他可能从领导位置上退下来,他可以做一个顾问,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腾出来的空间,我们要给更年轻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