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解读抑郁症个人无法控制的情感


  一个重要原因是脑部疾病和其他病不太一样,不易被自我察觉。像感冒这种外来病原体入侵,免疫反应会引起流涕发烧等不适;像流血骨折这种外伤,伤口会肿胀疼痛;像心率不齐、肢体瘫痪这种外周神经疾病,我们能感觉到身体的"失调"。但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脑细胞坏死我们是痛都不痛一下的。脑细胞异常活动直接改变对世界的认知,而我们自己无法辨别这种改变是来自生活经历的影响还是生理因素的影响,或者当察觉到生理变化时很难凭自己意志来恢复正常的认知。
  抑郁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活跃过度,并且杏仁核和其他脑区的联系也发生了改变而不再受抑制,这会引起人持久的焦虑感。前面我们还提到了纹状体,它是离杏仁核不远的一个组织,它的异常能让人感到压力剧增,即使生活中并没受到大的刺激,病人也会觉得无助和绝望。这只是大量研究中的两个成果,抑郁症的机制非常复杂,很可能在你我的有生之年还看不到完整答案。但跟踪了解这方面的新发现,有助于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患者,至少不再从道德的高度去指责因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那么从治疗和预防的角度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意识到长时间的坏情绪有可能需要治疗,从而加以注意,就是很好的第一步。能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终究只有我们自己,出现症状后积极自查、主动求医,是对待任何疾病的最科学的态度。美国A.M.D.A. 医学百科全书提供了一个症状列表,如果有许多条都符合并且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就可以考虑求助医生了:
  ·躁动不安,易怒;
  ·食欲大幅度变化,伴随着体重波动;
  ·难以集中注意力;
  ·疲劳乏力;
  ·感到绝望和无助;
  ·恨自己,觉得自己没用,有罪恶感;
  ·不想与人交谈,自我隔离;
  ·对曾经的爱好失去兴趣;
  ·想到自杀;
  ·失眠或者过度睡眠。
  医生会利用专门设计的问卷,通过求医者的回答来判断这些症状是否已经严重到了需要治疗的地步。病史检查、验血和验尿都有助于医生排除其他病因。如果确诊,药物和谈话疗法都能减轻抑郁的症状——和任何疾病一样,"谨遵医嘱"永远是第一有效的金科玉律。
  虽然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遗传因素,但对于任何人而言,保持一些好习惯总有助于预防。比如多运动,睡眠规律,把焦虑和困惑吐露给自己信任的人来减压,多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等等。如果后两条实现起来不那么容易,至少前两条是自己能努力做到的。这看起来简单,但它们在保持身心健康上的有效性也许超出你的想象。甚至有研究表明,运动治疗抑郁的效果有时能和药物媲美。所以,好心情来自好身体,好身体来自好习惯,养成好习惯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
  最后说说当身边的人出现了抑郁症状该怎么办。主要应该避免的是试图说服患者"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不该这样想"、"为什么不振作一点", 或者用"你真软弱真没用"一类的话加以刺激。正确的方法是建议他们去看医生,帮他们找个好大夫,减轻他们就医的心理障碍,站在他们的角度调整谈话方式,鼓励他们把疗程坚持下来。有人提出了应该对抑郁症患者说的十句话(链接见下面),类似的行为准则可作参考。
  抑郁就像感冒,是身体出问题导致的疾病;抑郁又不像感冒,它悄然发生、后果严重,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朋友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和它抗争。但生活本身不就是一个不断抗争的过程么,如果现在的我再被朋友问及那个问题,也许会回答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悲剧,却并不一定是逃避。对有些人来说,他们活过抗争过的生命,不会因为最后的选择而失去应有的尊重。愿这个社会能宽容对待心理疾患,愿我们都能在抗争中保持生命的尊严。
  文/安婆婆
  来源:科学松鼠会
  15年前的4月,"哥哥"张国荣因为抑郁症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15年后,很多抑郁状态的人,仍然不被理解,或者恐慌自责、不敢求助,正在经历无助和痛苦。
  但请别忘了,除了等待他人的陪伴之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当抑郁找上门,我们可以怎么自救?
  向你推荐壹心理团队特别研发的《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课程,兼具医学和心理学专业资质的彭旭老师,将把他从业20余年,帮助7万余人走出心灵困境的经验总结在课程中,帮你摆脱抑郁。
  对于每个在抑郁长夜里行走、恐慌不知所措、甚至不被理解的的人,壹心理想说,嘿,别害怕,我看见你了~
  心理延伸:
  心理杂志:应该对抑郁症朋友说的十句话
  性格测试:什么是你此生逃不开的"劫"?
  心理游戏:带感的空格键2
  热门传送:心理学入门
网站目录投稿:碧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