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对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自治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104所职业教育院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的、具体形式和组织措施等基本状况,考察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评价状况,全面总结职业教育服务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战略、配合粮食主产区产镇融合战略、激发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潜能、推动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与城镇产业协同发展、提高新型城镇人口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促进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等主要经验,为我国非粮食主产区及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新型城镇化;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20)04-0068-07
  【收稿日期】2019-12-19
  【基金项目】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互联网+行动下黑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17GLE296;2014年度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黑龙江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LBH-Z14123;2013年度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为92508109
  【作者简介】代碧波(1977—),男,四川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中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大量面向粮食主产区的一线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增强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更广泛、更直接和更高效的方式参与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
  一、我国粮食主產区职业教育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综述本文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划分标准,采用的是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相关规定,确立了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山东、四川、安徽等13个省(自治区)为我国粮食主产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新型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体系也更加合理。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范红(2015)提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器,其良性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素质和素养,同时可以缓解城镇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2]锁冠侠(2017)通过对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专业体系、课程设置、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人口转移,提升城镇化市民素质,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镇经济发展活力。[3]蔡兴(2019)指出,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结构布局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一致,专业设置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通过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构建"人的城镇化"的多渠道、多模式、多变化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格局。[4]
  为了提高调研数据的科学性和研究结论的针对性,本研究的职业教育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所调研的职业院校是指各种类型的高职和中职院校。我国粮食主产区共有各种类型的高职和中职院校5 647所,其中高职院校805所,中职院校4 842所,各地的城镇化率都在50%以上(表1)。为了更加全面了解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对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市(自治区)的104所职业教育院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为未来职业教育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
  通过图书馆、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期刊网以及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政府网站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学术论文、报道及文件等。
  (二)问卷调查
  在咨询专家团队基础上,通过多次论证和修订,设计了《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状况与评价调查问卷》,经过17位专家成员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检验(非常可行10人,比较可行6人,一般可行1人),符合课题研究要求。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自治区)拥有职业院校5 647所,其中高职院校805所,中职院校4 842所。按照调查问卷具有代表性的原则,选择了各种类型的职业院校共计104所,其中高职院校39所,中职院校65所。在2019年7—10月期间,对职业院校相关领导、专家、就业指导机构和主管学生工作等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5份,回收问卷451份(回收率为85.9%),有效问卷437份(有效率为83.2%)。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4,调查问卷具有可信性。
  (三)数理统计
  本研究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调研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以5分、4分、3分、2分、1分对调研内容的重要程度给予赋值,根据该项目的总得分除以评价人数得到平均分值,并制作相应图表。
  三、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1.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的不尽相同,不同目的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意义也不一样,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也不一样。通过对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自治区)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排序为:促进职业院校发展、落实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获得财政资助、改善教育场所和设施、为师生提供更多机会等(图1)。
  促进职业院校发展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最重要的目的(4.75),许多职业院校通过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用国家、地方相关政策及社会机遇为职业院校发展创造条件,获得财政资助、改善教育场所和设施、为师生提供更多机会等都可以看作职业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落实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4.12)在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目的中排在第二位,这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并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契合,这其中职业教育培养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线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除了院校自身发展的目的,还有与国家、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外在目的,这也使得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性更强,结合度更高,从而实现双赢。
  2.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形式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形式排序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人才、开展技术推广服务、产学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研和咨询服务、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设施等(图2)。我国粮食主产区面临着粮食安全与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双重压力,培养新型城镇化建设专业技术人才(4.65)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技术推广服务(4.26)、产学合作(3.79)、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研和咨询服务(3.47)、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设施(2.28)等形式体现了职业教育在解决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内生动力不足,提升粮食主产区区域自治和自我发展能力,破除粮食生产与城镇化发展的制约条件等方面的重大转变,这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新型城镇化是以粮食生产与人口转移协同推进为目标,以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为动力的城乡全面协调发展之路。3.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组织措施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职业院校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积极参与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组织措施,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为:设置与城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4.71)、优化师资结构(4.26)、成立研究中心(4.03)、建設产业园区(3.84)、建立培训和咨询服务示范点(3.55)等(图3)。设置与城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不仅对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起促进作用,同时也关系到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和繁荣,这也是职业院校为适应粮食主产区战略结构调整对职业技术人才需要的服务转型。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人才培养,教师先行,优化师资结构,培养既懂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术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变化。在职业院校中成立研究中心、建设产业园区、建立培训和咨询服务示范点等是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因地制宜、科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评价状况
  1.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满意度评价
  通过对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院校的调查发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积极主动和卓有成效的,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图4)。92.68%的被调查者对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表示"满意"以上,其中,14.87%表示"非常满意",46.00%表示很满意。从近几年职业教育相关报道可以看出,职业院校从专业设置、师资优化、产学合作等多方面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当问到"贵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程度"时,89.2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能够主动参与到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其中有65.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转变和服务是非常积极的。当被问到"贵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时,76.81%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满意和很满意,只有8.4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当被问到"贵校是否会加大力度继续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时,94.57%的被调查者表示"会"。2.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影响
  职业教育在服务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产生较大影响。根据调查可知,主要影响包括职业教育理念、职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目标、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质量等方面(图5)。
  职业教育理念(4.53)是被调查者中认可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是重中之重,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城市人口增加,而是在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理念与城镇化建设的"新"变化相一致。职业教育承载着培养各种类型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使命,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空间在不断拓展、产业功能在不断完善、城镇化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这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职业人才培养(4.37)排在第二,不仅体现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师生提供了教育实践的平台,同时体现在把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融入到职业教育课程中,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教育目标(3.84)排在第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懂技能、会实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新型城镇化作为城乡一体发展的国家战略,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职业教育管理(3.35)和职业教育质量(3.03)也广受被调查者关注,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在不断变化,职业教育体制也处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尤其是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都要因地制宜,突出针对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3.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
  通过调查,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图6)。其中,职业技能(4.47)是受影响最大的,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高的具体体现。职业意识(4.33)的影响排在第二位,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针对性所决定的,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院校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跟踪,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4.16)和职业行为(3.83)在被调查人群中也备受关注,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工匠精神等方面,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才能亲身体验到什么是职业道德,如何养成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另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4.25)一直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关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不足
  职业教育在服务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图7),有75.06%的被调查者认为,最大的不足是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存在遗憾。由于办学理念(58.81%)存在问题,导致产学合作、技术推广、产业园区建设等具体工作难以为续;由于组织管理(47.14%)存在问题,导致职业教育服务热情、服务效果、服务手段都会大打折扣。32.72%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重技轻人、重理轻术等问题,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不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此外,还有28.60%的被调查者认为财政投入不足也是职业教育不能有效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三)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1.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服务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战略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现代化产业工人,培育家庭农场经营者,成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以更好地服务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是建立职业教育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课程标准,保证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其次,从理论上明确职业教育对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的价值,科学定位职业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流程。第三,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工匠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价值,构建科学、高效、多元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2.发挥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配合粮食主产区产镇融合战略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过去大量人口从农业中解脱出来留在了城镇,而新时期由于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运营、产区环境改善和产业进一步升级,新型城镇化要求解脱出来的人口就地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就需要当地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通过产学合作、技術推广和教育培训等方式配合粮食主产区产镇融合战略。
  3.建立多方主体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激发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潜能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河北、河南、黑龙江、山东、江苏和内蒙古等6省(自治区)职业教育评价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职业院校的内部评价体系,二是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用工单位的外部评价体系。在对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进行考核评价时,要兼顾内部和外部评价体系,突出外部评价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激发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潜能。
  4.实行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与城镇产业协同发展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新型城镇产业和职业教育分别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承担的社会分工和职能也完全不同,职业院校要深入研究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产业的分工和布局,保持与新型城镇产业的互动和交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新型城镇产业布局和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逐渐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5.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推动和提高新型城镇人口的就业数量和质量
  通过对湖南、湖北、江苏、山东、四川、江西、安徽等7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路径的调查分析,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是大量存在的小微企业和各种非登记企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历史中,小微企业所占的比重曾高达90%以上,所吸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60%以上,被称为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机器"。[5]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激发当地劳动者更多的创业激情,形成一大批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创业企业。因此,职业院校要因地制宜,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要构建和形成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邀请中小企业创业成功者进行分享,推动和提高新型城镇人口的就业数量和质量。
  6.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协同进步,共同推动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向城镇转移的意愿就越强。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还是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偏少,参加社会技能培训极少。因此,需要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面向多层次人群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级技术能手,填补高级与初级技能型人才的不足。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促进劳动者向高端劳动力市场转移,促进以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为依托的新型产业发展。中职和高职院校要开展交流与合作,在培养理念、培养师资、培养体系、社会实训等方面进行对接,提高粮食主产区专项人才业务水平,增强专业技能人才跨行业技能和能力,共同推动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
  四、总结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职业院校通过培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推广服务、产学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研和咨询服务等举措,对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粮食主产区的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不仅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保障,提升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总结了职业教育服务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战略、配合粮食主产区产镇融合战略、激发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潜能、推动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与城镇产业协同发展、提高新型城镇人口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促进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等基本经验,为我国非粮食主产区及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旭兵.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7(3):126—128.
  [2]范红.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粮食主产区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10):8—12.
  [3]锁冠侠.高职教育服务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14—17.
  [4]蔡兴.职业教育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9(1):35—45.
  [5]俞林,许敏.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消费意愿驱动研究[J].成人教育,2017(8):66—70.
  An Empirical Study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viding
  Services for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vestigations and Enlightenments Based on 13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s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DAI Bi-bo
  (Post Doctoral Station of Applied Economics,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76,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04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ing services for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13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of Chinas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rpose, specific form and organizational measures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s, and review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s. A lot of major experience is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such as the strategy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stimulating the potenti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urban industry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improv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the new urban popul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on grain production areas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 urbanization; empirical study
网站目录投稿: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