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南宁市中职学校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校外实训基地为例,研究了区域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探索了运行机制建设的方式,分析了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 区域共享型的校外实训基地 运行机制 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和提高理论认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对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宁市中职学校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校外实训基地是区域共享型的校外实训基地,由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联合开发区优质企业、南宁市职教中心联合六所县域中职学校和部分市属中职学校共同建设,为学生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提供服务平台,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农民工培训和就业、校企交流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中职学校对接开发区的大规模的校企合作平台。 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校外实训基地自2013年建成以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安排毕业生就业,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到开发区合作企业参观,组织基地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展园区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依托企业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培训,为县级中职学校培训的农民工安排就业,进行订单办学探索等,有效发挥了实训基地的功能,推动了南宁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一、区域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一路一带"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经济开发区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发展后劲十足,成为南宁市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经济开发区。但是近几年,开发区面临招工难、技工慌的难题,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开发区政府和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积极寻求与本地中职学校的合作。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深化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推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但是调查显示,南宁市县域中职学校与市区公办中职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南宁市县域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少,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不到位,由于地域的差距,学校与东部的企业难以实现深层的对接合作。选择与经济开发区共建实训基地,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既有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又能推动县域中职学校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推动南宁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经济开发区实训基地采用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双元驱动、四位一体、多元主体、立体开放的建设模式。由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与南宁市职教中心共同推动建设,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园区12家优质企业支撑实训基地建设,对企业的实训资源进行整合和统筹,以保证良好的实训条件和生活条件,统一最低工资标准,统一管理要求,形成一体化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平台。同时,南宁市职教中心组织六所县域中职学校,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与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岗位人才标准,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见习、实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在共享型实训基地平台上,形成了"单—单""单—多""多—单""多—多"的合作模式,这些合作模式具有成本低、资源丰富、合作形式灵活等特点,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多元合作、立体开放的特色。在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协调和推动下,基地建设见效很快,在当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对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探索 1.树立先进的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基本前提:一是树立育人理念,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保证实训建设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坚决杜绝只考虑用实习生解决用工问题的功利主义思想。二是树立市场理念,机制建设要体现经济市场规律和人力资源市场规律,引导学校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按照市場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关注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引导企业研究和遵循人力资源市场规律,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创设吸引人才的氛围和机制。三是树立效益理念,建立多方合作共赢机制,促进共同发展,不局限于短期效益,而要立足长远,不仅要着眼于个体效益,更要顾全整体效益,不仅要争取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尽可能高效节能,利用和整合基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2.完善管理机制 经济开发区实训基地由成员单位组成,实行理事会制度。理事会作为经济开发区实训基地的最高领导机构,由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任理事长,南宁市职教中心副主任任副理事长,各职业学校就业办主任和合作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领导任理事。理事会制定和修改基地章程,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制订基地年度工作方案和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商议基地建设的重要问题,探索推进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秘书处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秘书处由职教中心和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相关人员担任。常务理事会作为执行机构与联络机构,主要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实施基地年度工作方案,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事务,负责协调基地成员的关系,以校企合作合作项目为纽带,有效调动各方成员的积极性。 发展指导委员会是经济开发区实训基地发展的政策智库。为了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基地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成立了发展指导委员会,聘请南宁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领导、南宁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领导、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任委员。endprint 在经费投入方面,基地采取有效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花小钱,办大事的方式。基地实训实习岗位的设备通过经济开发区政府整合园区内多家企业的技术岗位资源来建设,基地的生活条件也是依托合作企业现有资源统筹整合而来;基地管理机构依托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南宁市职教中心运行,管理人员由两个办公机构的人员兼任。 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六个县的职教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基地建成后,合作四方又制定了《南寧市中职学校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章程》,明确了基地的性质、任务,规定了建设四方的权利、义务和活动原则等。《校企合作协议书》具体约定了双方共建实训基地的内容和要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基地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原则。理事会还相继制定了《实训基地基本工作流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等,保证了实训基地的运作。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调动了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为校企双方建立稳固的双赢机制提供了保障,为推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增强发展机制 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是经济开发区实训基地的根本机制,由于各方成员对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价值的认识以及自身在基地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各方参与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益诉求也不同,学校关注教学,企业关注效益,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发展,校外实训基地要寻求各方成员的利益共同点,兼顾和保护各方成员的基本利益,积极创造基地共同利益,促进基地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发展机制。 一是推进"冠名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订招生方案,提高县域中职学校招生竞争力,扩大招生范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人才标准,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冠名班"是推进校企长效合作实质性的一步,也是把企业和学校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关键环节。 二是积极推进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开发区和企业统一制作宣传园区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展板和视频,宣传开发区的发展优势和就业优势;组织企业人力资源师对即将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统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现代企业的员工成长路径;增强开发区的吸引力,向家长介绍开发区的生活条件及工作待遇。 三是建立了解合作企业招聘用工信息的窗口。通过南宁中等职业教育网定期发布企业的招聘用工信息,方便学生了解。 开展县域中职学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组织企业参与农民工培训,提供技术服务、考证服务,优先安排合作企业对培训的农民工进行招工宣传,吸引农民工到开发区就业,为农民工到合作企业就业创设便利条件。 4.加强沟通协调机制 发挥内部沟通协调机制效能:一是优化内部组织机构。机构越复杂,沟通协调越困难,信息传达越容易变形和失真,致使效率降低。在共享型实训基地中,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负责发挥内部沟通和协调作用。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渠道。运用信息化平台和现代技术手段,在南宁中等职业教育网发布各方信息、基地建设动态信息,建立了工作信箱、短信平台等沟通渠道。三是完善沟通协调制度。建立了常务理事会定期交流制度,定期向理事会和成员单位通报集团动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集团重大事项定期讨论。四是建立沟通反馈机制。沟通协调必须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为有效沟通做出评判,并提出改进方法。 四、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经济开发区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职学校与开发区企业在政府部门推动下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一种新的尝试,运行机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互惠互利的动力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经济开发区企业了解不深,以及对生产线工作岗位存有偏见,订单培养计划没有实现;在推进学生到基地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前期工作中,出现了学生年龄没有达到企业要求(不足18岁)、企业单方改变协议安排学生工作岗位等问题,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没有达到预期数量;两广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岗位平均工资的差距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企业对培训的农民工的吸引力;企业没有在校企合作中马上解决用工问题,企业的主要利益诉求没有实现,导致维系校企合作的核心动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共享型实训基地获得应有的效益。 2.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实训基地由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企业组成,这些成员都是独立法人,而实训基地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因此很难对这些成员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另外,缺乏有效的利益评价机制,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上,建立在一定的资源交换的基础上,双方的投入和产出以及获得的效益如何评价,还有待深入研究。 3.校企合作层次比较低 目前,实训基地还没有形成稳固的利益纽带,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热情不高,仍停留在提供实训资源、就业岗位,参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招聘的层面,还没有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等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政府虽然起到了牵线搭桥和组织推动的作用,但是校企合作的政策还不完善,政府在建设共享性实训基地中的作用没有凸显。 参考文献: [1]张士忠,陈晶.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2014(8). [2]庄敏.高职"六位一体"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研论丛,2015(12). [3]蒋青泉,宋燕辉.校企合作共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湖南学院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