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一款万能


  本文是基于小米直达服务的构思文章, 针对应用市场与直达服务的拙见。
  当前官方设计方案是在小米应用商店开辟了直达服务分类,而我则倾向于将直达服务从应用商店分离出来,形成一款新的产品。
  截然不同的用户定位及使用场景
  应用市场与直达服务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内容服务,前者提供用户寻找并下载APP,而后者则是提倡"使用服务"。
  内容的不同,导致用户行为动机的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使用场景的不一致。
  用户会在想要下载某款产品时,使用应用市场,也会在想要寻找某款产品时,使用应用市场,但最终的目的是在下载,而非"立即使用"。
  传统的应用市场,对于用户而言只具备下载的含义,并不具备使用的含义。多数场景下,用户会在wifi环境下载多款产品,而后通过桌面图标再次启动这些产品。
  用户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这种改变有效的做法是为用户提供一种新的习惯,从而替代原有的习惯。
  将直达服务与应用市场进行结合,则是在直接修改人们原有的习惯,并且是同时修改原有的两个习惯,成本及难度是极高的,并且是不必要的。
  直达服务与应用市场结合,人们将需要修改两个行为习惯。
  使用产品的习惯,将从原本的通过桌面图标激活修改为通过应用市场激活。
  使用应用市场的习惯,将从原有的下载安装修改为使用产品。
  两者的结合, 终既不能很完美低表达直达服务的魅力,更不会产生互补作用,似乎是将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产品,硬生生的合并在一起。
  不仅不会对直达服务产生帮助,反而会彼此影响,彼此制约。
  因此,直达服务必然会从应用市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款新的产品,并且这款产品将围绕即点即用,围绕直达服务本身的特色而展开。
  直达服务和应用市场将会并存,前者提供用户点击即用,无须下载的功能,而后者则提供给用户,下载安装的能力。直达服务,也将会释放用户手机60%以上的存储空间,毕竟许多产品,尤其是部分具备工具属性,但使用频率极低的产品,将会由直达服务提供完美的使用体验。
  基于服务的"通讯录"
  "即点即用,无须安装" 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手机里一直存在着一个极为符合的功能及场景,也就是我们的通讯录。两者的区别在于 一个 是联系人,一个是联系服务,而前者具备隐私属性,后者则是完全开放的。
  即点即用的本质在于快速连接A和B,若A和B 均为用户,那是我们的常见的通讯录了,若A是用户,B是服务,就成了今天探讨的直达服务了,让用户能够快速的使用某服务,将用户与某服务建立链接。
  通讯录几乎是目前快也是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通讯录的内容是极为隐私的,我们无法将所有人的联系方式进行公开展示,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尚且存在一定的"安装"成本,在录入资料信息,录入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时,便是等同于正在下载并安装某款产品。但直达服务不同,链接的是开发者推向市场的服务,是完全开放的,是公开的,这就没有了限制。
  有鉴于对"通讯录"功能的映射,设计了一张 基于直达服务的"通讯录"页面。
  核心功能
  该设计方案,参考了通讯录的设计原理,因此在部分功能上保持了相同的方法,诸如添加收藏对应添加通讯录好友,访问记录对应通话记录,标签则对应好友标签等。
  收藏服务
  相对于搜索而言,直接点击使用服务,会省去文字输入的时间,会更快一点。在所有的服务当中,必然有一些服务是用户经常使用的,但使用时间却不长的,像是今日头条,饿了么,快看漫画,都属于这一范围,用户的依赖性并不强,但也会经常使用的服务。
  "收藏服务"的功能还有另一层价值,借助于内容的收藏形成"千人千面"的效应。随着用户收藏的服务越来越多,转移成本也就越来越高,收藏内容对用户的粘性并不弱于微信的关系链。就如同人们很难转移常用的网盘相同。 "收藏服务"并不能减少用户与服务的第一次接触,但却能极大的减少重复使用时的成本,并且形成直达服务自身独有的粘性,借助于小米账号,也能实现全平台的传递性。
  访问记录
  访问记录的本质是一次有效的搜索记录,用户在完成一次直达服务的搜索时,会形成两种结果,使用服务和未使用服务,而访问记录便是在用户使用服务后所保留下来的痕迹。这个功能同样是为了保留用户的"已使用"痕迹,减少用户重复使用某服务时的成本。
  相对于高频使用的服务而言,访问记录会拥有比收藏的服务更快的进入能力,尤其是用户收藏的服务过多时,要快速定位也有一定成本,通过访问记录,找到最近使用过的一条或者前五条服务,则是极为便捷的。
  标签
  标签实质上是用户的深度定制内容,尤其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现在而言。相信在小米的市场及相关团队介入的情况下,会快速的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服务。毕竟直达服务的开发成本仅是普通android 应用的三分之一,这表示在大量直达服务的前提下,用户与之对应的必然会形成许多维度的收藏,因为用户的行为并不是非常的严谨。
  标签则需要具备两种做法,分别是系统标签与自定义标签。
  系统标签在于官方对直达服务的理解,分类,在用户进行检索时,能够根据标签相关的内容进行推荐,用户可能对几款直达服务的名字记得比较清楚,但更多的搜索,其实是属于模糊搜索,比如 想 "阅读"时,只是想要阅读,但却没有特定的针对对象。
  自定义标签在于用户自己对服务的一种分类意识,直达服务与微信好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更像是工具箱,而后者更像是名片夹,多数时间人们不会整理自己的名片夹,为名片分类,但却会整理工具箱,为里面的工具进行分类,当他认识到工具箱的意义之后。
  用户收藏的服务必然是一种增量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多, 终会如同微信通讯录一样,无法记忆住每个人的名字进行搜索,只能进行某种范围的搜索。而这样的自定义标签对于直达服务的用户而言,多数会围绕使用场景,使用性质,使用目的来形成个性化的标签。
  终,无须再记忆直达服务的名字,只需要记忆一些场景,诸如 ""买!买!买!"" 这样的标签,或许会同时包含京东,淘宝等多大十几款服务,而"旅游"的标签,则会同时包含,去哪儿,民宿等数款针对性的服务。
  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一款"万能"APP
  将直达服务从应用商城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款新的APP, 或许将给小米的用户带来一种新的体验,这也将会是一款"万能"APP 。
  微信其实代为管理了人们的关系链,作为管理的回报,因为这些关系链的存在,导致人们无法离开微信;而独立作为一款产品的直达服务,将有机会代为管理人们所使用的大部分产品;作为管理的回报,这款APP,将会是"万能的", 终也因为其"万能"的特性,导致用户无法离开。
  人们手机上所安装的产品将分为两类,其一是高频使用的产品,依赖性非常强的,其二则是"直达服务"这款独立的产品。
  第一种产品,高频使用的,依赖性非常强的,是指一些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产品,诸如微信,支付宝,以及一些针对于个人喜好的产品,形成了极高的用户依赖性,完全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产品。此类产品非常的少见,以我个人而言,手机所安装的100余款产品,能够满足第一种产品条件的不超过十款,剩下的90余款产品,其实都可以被直达服务替代。
  第二种产品,其实就是"直达服务",借助直达服务的特色,人们可以使用上百,上千的服务而不会占用丝毫的存储空间,十分便捷。
  这是一种新的体验,人们的手机上不会再有几十款软件"躺尸",使用频率不高,但又不想每次都重新下载的产品将会逐渐的被人们能借助直达服务来进行管理和使用。
  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多的使用服务的场景,将由直达服务来完成。相比应用市场盲目下载而言,这无疑是快的, 完整的体验方法,而对于应用市场而言,我们只需要将哪些自己已经喜欢上,已经离不开的产品进行下载安装即可。
  这款万能产品,也就是小米的直达服务,或许有机会代为管理人们的所使用的产品,就像微信代为管理了人们的关系链一样。
  活动详情
  悬赏|小米联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寻找产品界"奇葩说"之王#大赛,正式开启!
网站目录投稿: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