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体验


  在红孩子上购物,支付时候发现可以用移动的手机支付。关注"中国移动全网手机支付"项目有一段时间了,看移动关于手机支付项目的汇报文档,说得很美好。而且有"满100减15元"的活动,决定体验一下手机支付。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支付,体验很不好,懒得写具体的过程了,一些思考:
  1、业务模式
  对于众多移动支付提供商所描绘的"随时随地用刷手机支付"的现场支付尚不是很感冒,主要是觉得在"国进民退"的背景下只有银行、移动这样的国企才有实力去做,另外现场支付的时机也尚未成熟。对于在互联网领域采用远程支付倒很感兴趣,也比较看好其未来前景。
  原本以为移动手机支付要"整合资源、突出差异",在远程支付上会以"专有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为主要模式,同时整合当下常见的各种手机支付手段,包括"手机话费支付"、"神州行充值卡支付"、"银行账户"、"积分支付"等模式,提供一揽子的手机支付解决方案。只有移动才有资源和实力来整合这些支付手段,也是手机支付能够明显区隔于诸如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的特征之一。
  但从手机支付系统现在来看,手机支付在整合各种支付方式上并没有突出的亮点,基本上与沿用了类似支付宝的模式:采用账户支付+银行网关支付模式,账户余额不足还是需要跳转到银行去做充值及支付。
  在商户拓展上,移动的思路是"树立商户标杆、形成合作范本"。从cmpay.com的合作商户名单可以看出,手机支付的试点商户主要集中电子商务领域,或许移动认为:现在使用在线支付的主要是电子商务企业,因此应该选择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标杆效应的企业。既然是树标杆,首先要凸显出手机支付在便利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但这些商户的业务与手机支付的联动效应并不明显,基本上只需要普通的银行网关支付就行。其实像手机充值、游戏、CP/SP、App Store等领域还是比较适合手机支付的领域。
  在营销上,或许是财大气粗,移动还是沿用屡试不爽的"注册、充值有礼"、"超值消费"的传统营销模式(倒是使用了一堆类似"亮点营销"、"特色营销"、"联合营销"、"病毒营销"的新术语)。而在互联网营销手段上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其实网络营销有众多的手段可以使用,包括联盟营销、社区营销、网络事件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等。
  其实移动在规划中认识倒是挺到位的:充分整合移动现有用户、品牌、渠道等资源,突出与现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差异,并在局部形成明显优势(如主要资金来源于充值卡的不可提现账户)。移动资源也挺丰富的, 只不过…
  据说移动内部调整后,新的领导的整体的思路是重点推远程支付而非现场支付。
  2、产品核心功能缺失问题
  跳转到cmpay做支付时候,没有支付成功,于是乎在商户端(红孩子)对订单再次发起支付请求,跳转到cmpay时候竟然报"订单已经存在"。
  原本说会有"满100减15元的"优惠活动的,再次进入cmpay做支付时候订单价格变成了原价而没有减15元(第一次支付时候有优惠)。
  作为第三方支付来说,用户对未支付成功的订单再次发起支付请求这是很典型的应用场景。另外订单优惠也是支付系统必备的功能,连这作为基本功能的交易的完整性都搞不定,这个系统肯定还有很多bug,谁还有使用这系统的信心呢?
  3、用户体验问题
  一个典型的问题是用户支付密码长度竟然只能设置为6位。或许是考虑到在现场支付时候在POS终端输入的长度一般为6为的习惯。但目前手机支付在互联网上应用时候,在大部分消费者仍未打消安全的情况下,密码长度至少是一种安慰。
  其他一些典型的用户体验问题,在cmpay网站随处可见,让人看不出是移动大手笔的风范,反而是一家创业型公司仓促上线的产品。
  一些关于产品零碎的思考:
  1、好的产品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在推出新的产品时候第一次就一定要将最核心、最靓丽的一面凸显出来。产品功能可以有所缺失,可以"迭代开发、持续完善",但产品在用户心智中的"定位"是很难再改变的。经过这一次试用,移动很难再游说我使用手机支付业务。
网站目录投稿:寒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