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就是爱旗袍》是一本由石榴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16-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我就是爱旗袍》精选点评: ●几乎没什么文笔 思考也不深 浪费纸的书 ●3⭐半 老实讲 真的一般 ●前三章很好,后面有做广告之嫌 ●躲进别人美美的生活,但是我的生活还是一样的pae ●非常喜欢~ ●我们对旗袍的爱,时间都明白。 ●出乎意料,很喜欢。这姑娘的文笔其实很不错,不造作,畅快淋漓,有艳光。 ●觉得收获不多,图片也很少,看完没啥印象特别深的地方。 ●就还行吧。当作购物单看看还行吧。送人了 ●旅行 《可我就是爱旗袍》读后感(一):我也爱旗袍 《可我就是爱旗袍》"中国旗袍一淑"作者石榴,90后美女作家。旗袍--中国风--美女--美文…… 我试着想用一个符号或者是一个关键词来描述这本书,想来想去没有找到。在自己的心中一直住着一个旗袍梦,少女般羞羞答答的梦,这个梦不曾随着年龄和时间一起老去。 《可我就是爱旗袍》读后感(二):天天穿旗袍,是种什么体验? 1
认识石榴之前,我一直觉得,旗袍虽美,但那种娉娉袅袅、顾盼生姿的气韵风味,是美人专属,寻常人还是不要轻易挑战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传统旗袍那立领开衩外加束胸包臀的版型,虽然特别显气质,特别能展示女性的曲线美,但前提是,你得够高够瘦才能撑得起来。而且,通体搭配也要拿捏好分寸,太随意就成了餐厅领班的制服,太正式又显得郑重其事。 旗袍,跟日常着装的基本款差得太远,也从不会在什么"必败单品"的list上出现,衣柜里差不多要跟晚礼服归为一类,算是一种锦上添花的点缀,一年到头也穿不了几回。 2
两年前,在时尚杂志上看到一则报道。 石榴是留美大学生,因为酷爱旗袍,她打算用一年时间,搞一个"365天穿旗袍"的行为艺术——不论刮风下雨下刀子,每天坚持穿旗袍。 一个中国女生天天穿旗袍在美利坚晃悠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我也好奇,这么小众的衣服,她要备下多少存货、怎么搭配,才能应对一年四季所需? 于是关注了石榴的微信公众号,开始看她直播自己的旗袍生活,不断po出各种自拍照:配雨靴、皮衣,配紫色的长筒袜,配尼泊尔跳伞时的冲锋衣,配布达拉宫前编得五颜六色的辫子……婉约的,性感的,妩媚的,甚至诡异的,还都……挺好看的。 除了把旗袍穿得千变万化,石榴打动我的还有那句话:"我们在说自己穿旗袍好不好看的时候,是在和谁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呢?是和张曼玉、阮玲玉比呢,还是和穿背心短袖的自己比呢?" 是的。 要想舒服,平底鞋最合脚,为什么有那么多女生,宁愿忍着痛、冒着足弓变形的风险,也要踩着细高跟? 要想省事,素面朝天最合适,为什么我们每天出门前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对着镜子涂涂抹抹、左右捯饬? 想要美美的,就得有点吃苦耐劳、不嫌麻烦的精神。 当发现自己居然塞不进那件中意的旗袍,应该责怪衣服藏不下赘肉,还是检讨自己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当担心搭配不好出洋相,是旗袍太"挑人",还是我们太求稳? 3
跟石榴聊天,慢慢了解到,虽然不是衣柜里的百搭款,旗袍却未必像我想象的那般高冷。 在民国,旗袍是随着女性解放运动而流行起来,从富家小姐到女大学生最时尚的日常穿着。为适应各种场合的需求,当时的旗袍,就有了各种改良款:开衩有高低之分,面料、设计有华贵朴素之别。当代旗袍的可塑性更强:既可高调张扬,花团锦簇让你脱颖而出,也可低眉俯首,给人一种安静、有尊严和不哗众取宠的美。 在365天的旗袍实验中,石榴选择的正是那些好看而不显眼的款,她称之为"都市旗袍"。它们大都是低调简约的设计,价格适中,好打理,好搭配,穿去上班也没啥违和感,配双帆布鞋也可以试试看。 也许,是我误解了旗袍。 旗袍的本质,是一件衣服。情怀、文化,只是外人的附会。好不好看,区别在于你想不想、会不会穿。 如果你觉得旗袍像祖母的嫁衣那般珍贵,只在重大场合才能穿出去示人,它的命运注定是压箱底;只有当你认为它只是日常着装的一个备选,穿出个性、穿得开心就行,它才会真的跟你休戚与共,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穿旗袍呢? 石榴还有一个私心。 旗袍,是专属于中国姑娘的奢侈品。 石榴说,什么叫传承?就是得不断地有人穿,而且是日常穿着。如果只在特殊场合穿,旗袍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推广的。石榴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唤起更多人重新认识并爱上旗袍。 旗袍未必适合所有人,但如果你心存偏见,它就失掉了表达自己的机会。 祝她好运。 《可我就是爱旗袍》读后感(三):我的旗袍入坑史 有些故事只讲给懂得人听,懂的自然懂 我想每个人爱上旗袍的故事,都可以写一本书的,只是有的薄些,有的厚些 我也是90后,迷上旗袍后败了六七件之多,然后开始学着做旗袍 也是自己瞎做,虽然穿上身非常好看,但细节工艺和买来的还差得很远 迷上旗袍 这本书有些地方深有同感,也写写自己的故事吧 我的第一件旗袍,是一件淘宝40元包邮的短旗袍,棉麻料,装袖,背后拉链款,花色也是烂大街的蓝底白花 棉麻料的它非常易皱,配上120斤的我,只要坐一会再站起来下摆就好几层的皱纹,掸也掸不平的 按现在旗袍迷们的眼光来看,这充其量也就是件廉价的连衣裙,甚至算不上旗袍,但就是这件衣服让我迷上旗袍,发现自己穿旗袍好看,适合 第二件旗袍是川黛家的一件改良旗袍,也是装袖,长袖的秋冬款条纹旗袍,比较有民国气息。面向少女买家的它,有着110cm半长不短的长度。后来有了更好看的就把这件挂闲鱼卖掉了 第三件是旧事的,现在也卖掉了 后来渐渐知道老式旗袍以120cm,130cm两种长度为主,一般有高低领两种款式,也就看不上那些所谓"改良旗袍"了,但有时还是会买些好看的旗袍元素连衣裙 然后后面的第四五六七件分别来自茉茉,旧事,固执等淘宝店,装袖,连袖,三四六分八分袖,无省款,有省款,双方襟,单方襟,圆襟,蕾丝边,玉石扣,长长短短,不一而足 学生党的花呗还款首次逼近了2000大关 我开始疑惑,为什么同样是旗袍,卖一二百块的就如此俗气,好看的就都要四五百呢?四五百块的那些明明也就是花色素了点啊,为什么那些网红脸模特的旗袍店不能用好看点的布料做呢?哪怕就用素色的格子布来做,不要请模特,直接上人台图上也能卖个三四百啊 我开始质疑这个行业,开始疑惑为什么旗袍售价存在如此大的水分,而没有小米科技这样的价格屠夫 然后开始寻摸着自己做 开始做旗袍 开始自己做之后,我才明白那些卖三四百的旗袍,店主其实并没有多少利润 我的第一件旗袍,各种面料和辅料花了七八十元之多 给旗袍店算笔账,哪怕用最便宜的棉麻料,面料+里料+辅料就得60-80的样子,手工费算200,那么一件的成本是280 那么为什么手工费要200呢? 因为要归拔,要上牵带,要做盘扣,做滚边。暗线式的滚边一个失手就不行了,盘扣的缝制也比普通塑料纽扣来得复杂。这些加起来,来料定制的旗袍师傅如果只收您200手工的话绝对算良心价了 到现在做了2件,第三件正在制作中,计划着以后平均每个月做一件,那么一年就有12件 每月的布料钱几十元的样子,少吃点零食就省出来了 这样5年后我就有60件旗袍可以穿了呢~ 现在还只会做棉麻的,以后手熟了可以试试羊毛,金丝绒等等 唉,可惜了,在四季分明的北京,还是只有夏天那么两三个月适合穿旗袍啊...... 秋冬虽然也能穿,但是羊毛款没那么好看了,不像夏款那么惹眼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旗袍店,旗袍师傅,旗袍爱好者大多还是聚居于上海吧 《可我就是爱旗袍》读后感(四):穿旗袍有什么好? 大多数人眼中,旗袍是一种小众的穿着。 它挑身材,只有瘦高个儿才能穿出气质来;它挑场合,隆重正式的宴会是绝配。 石榴却不这么认为。 这个不作不活的90后,不但爱旗袍,365天穿旗袍,还用旗袍搭配雨靴、皮衣,配紫色的长筒袜,配尼泊尔跳伞时的冲锋衣,配布达拉宫前编得五颜六色的辫子…… 端庄窈窕的旗袍,没能把她变得岁月静好,反倒是她,把贵气的旗袍穿出了烟火气,还穿着走过三大洲的三十多座城市,风风火火地做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 若非看到石榴用文字直播她与旗袍的故事,我绝想不到,常人眼中"复古""优雅"的旗袍,有如此花样翻新的穿法;爱旗袍的姑娘,也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家闺秀。石榴用365天实现了旗袍的都市逆袭,剑指近一百年来它作为传统服饰没落的因由——旗袍,并非束之高阁的珍宝,能穿着逛街、上班也无违和感,才是真的好。 坛坛辞去高薪,把自己关在车库里自学做旗袍,两年零收入;S小姐不但穿旗袍上瘾,还把对旗袍的热爱像流感一样传染给办公室的其他姑娘;立言穿了小一辈子旗袍,她做雅乐、办会馆,喜欢用最好的面料设计最简单式样的旗袍……听石榴娓娓介绍隐藏在都市中的这些旗袍"武林高手",从匠人到同好,你会发现,原来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以近乎偏执的方式,与旗袍相爱相守。 那么,她们为什么爱旗袍? "旗袍是专属于中国姑娘的奢侈品。" "时下举足轻重的奢侈品牌,其根基无不在欧洲。而当我们对其趋之若鹜,它们对中国人来说始终是舶来品,我们的气质中并没有能与法国宫廷交相辉映的基因,我们的情怀里也没有提着白杨木衣箱的轮船旅行。" 何止是奢侈品,当下时尚达人们钟爱的vintage,哪个没被打上西方文明的烙印?如果我们能为遥远国度的历史文化着迷,为何无法对近在咫尺的传统时尚倾心? 欧美大牌最爱聊情怀,讲故事。对中国人而言,要说这两点,它们恐怕很难与旗袍比肩。看看历史上那些穿旗袍的女子,"阮玲玉的忧愁,萧红的清冷,林徽因的温润,张爱玲的傲气,这些都是旗袍针脚里每个人都能数得出几个的故事,是那些被时间揉进物质里的精神。" 将历史倒回民国时代,说旗袍小众,怕要贻笑大方。它是民国时尚的民意代表,爱美姑娘们的集体创造。一件看似普通的衣服,融入了当年的先锋女性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身体力行,以及对"男女平权"、展示女性美的不懈追求。 要说旗袍为何于当代"没落",腹背受敌有之,食古不化有之,说到底还是"传承"上出了问题。立言姑娘说得好,"什么叫传承?就是得不断地有人穿,旗袍没人穿怎么叫传承哪?而且是日常穿着。如果只在特殊场合穿,旗袍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推广的。" 在东方时尚的复兴之路上,若要给中国女性找一个精神图腾,旗袍是最好的选择。 会穿旗袍=自信+穿搭技巧 "对那些热爱旗袍的人来说,旗袍是穿去上班的优雅,是穿着买菜做饭的浪漫,是穿去学校参加女儿家长会的从容。它是一种优雅的暗示,就像是你配合旗袍一起讲了一个关于这个时代的故事。" 每一件"古着",倒退几十或几百年,都曾是"当代时尚"。好比在民国,旗袍就是随着女性解放运动而流行起来,从富家小姐到女大学生最时尚的日常穿着。 对于设计者来说,"旗袍的本质是一件衣服。物竞天择的学说在这里同样适用。当旗袍和一众连衣裙牛仔裤为争夺人们衣柜中的宝贵席位而厮杀,只有当旗袍主动去拥抱现代都市生活方式时,才有更大的可能性生存下来。"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你觉得旗袍是高高在上的,只可匹配珠光宝气、衣香鬓影的画面,自然会关注那些华丽丽的款型;如果你认为它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跟帆布鞋搭着穿也可试试看,就会留意那类设计低调而简约的"基本款"。 如神农尝百草般尝试过各类旗袍后,石榴发现,在日常穿搭上,旗袍的可塑性极强:既可高调张扬,花团锦簇让你脱颖而出,也可低眉俯首,"给人一种安静、有尊严和不哗众取宠的美"。这类好看而不显眼的旗袍,可称之为"都市旗袍"。 "我们在说自己穿旗袍好不好看的时候,是在和谁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呢?是和张曼玉、阮玲玉比呢,还是和穿背心短袖的自己比呢?"只要你的身材不是过于特殊,没有人是不能穿旗袍的,区别只在于会不会穿。通过一些小心机,旗袍便能扬长避短,穿出你的风格。 "穿旗袍的365天"项目结束后,石榴从美国休学,回国创立自己的旗袍品牌。同时自掏腰包,开始到各地采访国内一些旗袍匠人和同好。为了写书,她也是蛮拼的。 她的努力,有才华做底。不谈文化、少提历史,清风徐来地描画都市丛林中的旗袍生活,着力展现旗袍的"日常之美"。金句飞扬,情怀满满,读时常会忘记石榴其实还这么年轻。 "很多人不理解我的衣橱里为何只有旗袍,但我就是喜欢。"扉页上,石榴把书献给"所有内心有着小倔强的姑娘",当然,也包括她自己。 要说穿旗袍有什么好,情怀倒在其次,时尚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古典、现代,西洋、韩版、中式,只是人为设定的审美标识。走自己的路,不自我设限,不随波逐流,用心生活,就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