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黄橘(《本草图经》)。 性味:甘酸,凉。 归经:入肺、胃。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 橘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做食品;亦可蜜煎,酱葅,或配制成药膳。 外用:适量,搽涂。 炮制:摘下果实,鲜用或冷藏备用。 橘的功效主治 功效:开胃理气,止渴润肺。 主治:治胸膈结气,呕逆,消渴。 橘的禁忌 风寒咳嗽及有痰饮者不宜食。 橘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橘穰与皮共属一物,而性悬殊,橘皮味辛而苦,而橘穰则变 味甘而酸也;皮有散痰、开痰理气之功,而穰则更助痰作饮,及有滞气之害也。至书有言能治消渴,开胃,并除胸中隔气,此为内热亢极,胃气不寒者而言,若使水亏脾弱,发为咳 嗽而日用此恣啖,保无生痰助气之弊乎。但用蜜煎作果佳。 2. 孟诜:止泄痢,食之下食,开胸膈痰实结气。 3.《日华子本草》: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 4.《饮膳正要》: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 5.《日用本草》:止渴,润燥,生津。 6.《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7.《国药的药理学》:为滋养剂,并治坏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