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与时代诉求紧密结合的高考作文才有生命价值


  高考作文历来是高考的一大热点。6月7日上午,2018年高考第一场刚结束,微信圈就炸开了锅。我所在的山东作为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便成为微信圈刷屏热议的焦点。
  今年的高考作文全国卷I属于材料作文,材料是从2000年至2035年的国内大事,题干是这样表述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题干的表述很明确: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陈述你对新时代中国梦的看法。
  本地微信圈热议的焦点不在于这个作文题目如何,而是一些学校教师表示曾经专题训练过,比如有的地方在党的十九大期间专门举办了以"喜迎十九大 共圆中国梦"为题的演讲比赛,其中就有"2035年的我"类似的作文训练。如今演讲作文与高考作文不谋而合,自信学生会取得上佳成绩。在分分必争的高考背景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热议刷屏自然难免。
  其实,这反映了时下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高考作文争议的焦点,即:高考作文与时代生活的关系是什么?作文即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社会是写作的大舞台。中小学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只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才会达到"清如许"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也是检验每一个华夏子女家国情怀的准绳和标尺。
  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高考作文脱离了这样的时代诉求,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全国卷I作文题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考察考生对新时代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考察其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家国情怀。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紧扣时代脉搏,唱响新时代主旋律,自然会在高考作文竞争中稳操胜券。这正是高考作文成功的不二法宝。
  由此,我们不能不说201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同样是反映时代主题的作文题,意在歌颂新时代新面貌。然而,有不少教师却认为这个作文题对于农村学生不公平,因为农村学生对"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广场舞"、"中华美食"等新生活不熟悉。事实上,这正反映出中小学教学与生活的剥离,折射出学校作文教学观念的滞后。试想:一个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漠不关心的人会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吗?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翻天覆地的社会现实,脱离了变革中的伟大时代,为写作而写作,为技巧而技巧,学生作文才出现了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苍白,出现了"无主题、无内容、无思想"的三无现象,导致中小学生写作"千人一面""千口一声"。
  "建安七子"之一的曹丕曾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作文不仅是个人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更是激浊扬清、革故鼎新的社会动力。高考作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更深层次的要求是将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将写小感情与写大社会紧密结合,做到"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富有社会意义和生命价值。由此可见,今年的高考作文全国卷I立意宏大,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有利于学生写出文质俱佳的上乘之作。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实现伟大中国梦,更需要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执着,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踏出青山路一条。这也正是今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的立意所在。
网站目录投稿: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