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法国巴黎银行因流动性枯竭暂停美国房贷基金交易。下一年的9月,雷曼兄弟破产,一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浩浩荡荡席卷而来。 回首已十年。 虽然地缘政治冲突明显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也似有抬头迹象,但走走停停的经济复苏,似乎终于迎来了一缕更为确切的曙光。 在IMF的最新经济预测报告中,欧元区、日本、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均获调升,全球经济增速有望在2017年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3.5%左右。 而世界貿易组织也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增幅将达2.4%,远高于2016年的1.3%,且2018年增速将进一步提升。 在经济修复的背后,隐匿着的是金融秩序、经济体制、理想信念、价值体系的变迁与更新。在经受了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之后,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找寻各自治理危机的良方。 个人的"药方"因人而异,而各国祭出的"组合拳"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一致:世界范围内超低利率盛行,各国央行制定新规增加流动性,金融监管力度从严,全球金融防火墙不断完善。 即便是作为金融危机后唯一一个持续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也未敢掉以轻心,不断加码各领域的金融监管。 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规定大股东、董监高3个月内减持股份不得超过1%。而本期封面故事所呈现的就是一个关于减持套现的连环局。2015年6月7日至2016年4月28日不足一年的时间内,顺威股份的四位共同实控人,将高达71.56%的股权减持殆尽。他们带着高达41.67亿元的套现额,向上市公司道了声再见。与减持相伴的,则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下行。此种行径伤害了谁,又扰乱了谁,不言自明。 虽然不同于十年前的美国生病、全球吃药,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打个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论金融监管的手段、深度、广度,中国可自我修炼的地方尚有很多。 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危机会在何时来袭,又会以何种方式来袭,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提升自我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