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工厂乱象多劳并非多得干的越多越吃亏


  企业中总有些人有干不完的活儿,原因就是有人比你干得少,如果大家都那么忙,就不会只是你总有干不完的活儿了。
  这里面有个科学分配的问题,也有防不胜防的坑。
  凡是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都会非常重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凡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职场人,都会积极主动地向单位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偏会出现让你哭笑不得的结果。
  比如,小明提出一项很有创意的建议,单位领导当然要肯定、要表扬。然后,往往是话锋一转,"难得小明对这事儿思考这么深,这项建议就由小明负责落实吧"——这是组织的信任。
  这种情况,应该说也有合理性,也是一种组织信任。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感觉哭笑不得呢?原因就是,这种信任和肯定,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责任分工。
  这样下去,单位里那些爱研究、爱琢磨的人,恐怕就会"经一事长一智",然后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下次再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不会再提,一个单位的创新锐气,可能就这样慢慢消磨了。
  能者多劳,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职场规律。你能干,当然要多干一点。
  不管是安排任务的领导,还是能干的下属,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都是一致的。这个职场规律没毛病,但是问题是能干的多干,相应的就是不能干的少干、甚至不干。
  比如,上级领导突然来视察某项工作,需要提供一份关键的书面汇报。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业务分管领导说,这汇报太重要了,汇报不好会给单位造成影响的,这么重要的汇报材料,我们实在是写不好,我们干点具体事还行,还是让某某去写吧,他写的好,他一定写的好。
  这样的建议,基本百分之百会得到领导批准,因为这是为单位整体着想。于是,能写的就一直写,一直写,越写越能写,越能写越多写。
  当你某天唠叨两句,旁边一定会有人说:你这么能干,你不干谁干?
  这个现象背后的问题,还是一个责任担当的问题。谁的事情谁来干,这是天经地义的职场原则。你的事情你干不了、干不好,那就让能干的上,这个"上"不是上任务,是上位置——把能干的人放到事儿上去,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说来说去,能者多劳,还要让能者多得。最怕的就是:有硬活儿了看本事,谁有本事谁干;有提拔重用了看资历,谁够年头谁上。
  小故事:鞭打快牛,暴露管理弊端
  农夫拉着两头牛犁田,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折腾半天没犁田。
  随后,农夫换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但农夫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
  水牛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怎么还老是打我?"
  农夫说:"黄牛不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
  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却在旁边吃草,真不公平!
  最终,它挣脱犁枷跑了。
  工作中的"鞭打快牛"
  干工作越快的人发现,总会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来;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却一直工作量比较少。
  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总是会迎来更高的业绩目标;而那些业绩目标低很多的人,一样可以靠任务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报……
  慢慢的,"快牛"也没了心力和动力,变成了"慢牛",或者干脆离去。
  能者多劳的结果,往往不是多劳多得,而是多劳多责。
  你能干,你老实,那你就多做一点,是你的,不是你的,统统都让你来做,谁让你能干,能把活做好呢?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本来也没什么错,但一切只让干活,不让吃肉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只有不断增加的劳动量,酬劳却一点不增加,即使加薪也少得可怜,这就扯淡了。
  能者多劳的时代已经过时,多劳多得才是王道!
  人性是趋利的,没有不愿意干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励不到位!
  正如任正非所言: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简单,粗暴,在理!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永远相信:
  利益点在哪里,人的时间和精力就在那里。
  物质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驱动力。
  只有当员工主动为自己而干,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才是最强的。
  人性是逐利的,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员工不会拼命干;
  人性是懒惰的:如果员工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高薪酬,他更不会努力干!
  所以:
  人性需要什么,你就给员工什么。员工需要公平,你给他公平;他需要多劳多得,你帮他算得清清楚楚。
  解决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级的薪酬考核体系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考核指标,比如访问量,跟踪量,考核分值等,设置小额奖励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40万每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比如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偏中间值。
  3)入职一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比如说可以设置50万元每月,主要关注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制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一年平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级为高级业务员,薪酬可增加20%-30%,设置高值奖励制度
  二、建立业务经理晋升机制和年终奖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员可以升级为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则对其下属采用不同的业绩平衡点,等级薪酬也将进一步提高
  1)业务经理:年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的业务员,均有机会成为业务经理
  2)高级业务经理:一年团队人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不包含本人业绩,第二年晋升为高级经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注释: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础上的,年终奖时可以额外奖励优秀的员工。每年的奖励分三年发放到位,如果员工离职,则不再发放奖金
  三、建立更高级的的合伙人制度
  比如说,高级业务员,业务经理都可以有机会成为内部合伙人,一起分享企业利润红利
  个人建议: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伙人模式,再做股权激励最好。合伙人就是员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拥有公司股份,并且合伙人也不享受剩余价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余价值。我们只需要匹配好企业的分配率、员工的回报率就好了,说现实的一点,只要比员工把钱放在银行的利润高,那就可以。
  合伙人模式分两种
  1.公司合伙人:作为合伙人分享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
  2.项目合伙人:只参与具体的项目的利润分成与责任承担
  四、建立股份制与期权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经理培养年业绩达500万以上的的业务员超过10人的,就可以成为企业股东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给员工做了3-5年的合伙人以后,根据其贡献,指定不同的合伙机制,可参考以下两种
  1.契约:测算公司的股本,签订股权代持合同,让那个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股东之一
  2.期权激励: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让优秀的员工不断增加公司股份
  总结:现在很多企业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励政策,所以,没有让公司二婚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所以就导致很多优秀的员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使用多元激励模式,达到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业绩的能力。
  五、PPV量化加薪方案
  对于一些刚入职的业务员来说,前三个月比较难,因为业务不熟悉,销售技巧也不熟,所以就很难赚到钱,压力也比较大。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开单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一些运气不好的业务员,很难挺过这三个月。但是,如果延长考核周期,企业又容易赔钱。所以,必须要哟花薪酬模式,让员工在开单钱,可以通过承担其他工作来赚一些钱。
  而所谓的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就是指将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项目,工作结果等以一种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形成一种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机制,
  PPV模式让那个业务员可以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做更多的事情,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比如:
  1)跟单业务员,跟踪生产流程,完成交货,跟单产值工资
  2)市场调查员,调研市场,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
  3)信息统计员,协助统计和分析市场调研的数据
  4)客服,对客户进行回访,收集客户反馈
  5)分析员,收集外部与内部产品信息,并提供数据分析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6)公司里面的行政,后期,美工等工作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担任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网站目录投稿:幼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