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文"为什么有的山药用手摸会染白粉"后,一朋友留言,问广山药和怀山药如何鉴别?下面笔者就几种山药区别,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它们的性状要点简单的啰嗦一下。 符合药典要求的山药的产地,一般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以河南、河北产量较大。但它们在饮片的性状上类似,但稍有差别。另外就是广西、广东、浙江等主产,也是习用的"广山药",中国药典上称的是"黄山药",浙江省炮制规范称其为"温山药"。 先来说说各山药的来源: 山药 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黄山药 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为薯蓣科植物黄山药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温山药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 年版收载:为薯蓣科植物参薯 Dioscorea alato L. 或山薯(广东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ill的干燥根茎。主产我省温州等地。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干燥,习称"毛山药";或趁鲜切厚片,干燥。或选"毛山药"之肥大顺直者,置清水中浸至内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在木板上搓成圆柱状,干燥,打光,习称"光山药"。 广山药 《广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7年版收载:为薯蓣科植物褐苞薯蓣 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的干燥根茎。 福建山药 《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收载:为薯蓣科植物参薯 Dioscorea alataL.或褐苞薯蓣 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的干燥根茎。 从上面摘录的各种山药来源看,虽然名称较多,其实较为杂乱,比如"山药"、"黄山药"、"温山药"、"广山药"、"福建山药"等,但其实来源仅四种,即"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黄山药Dioscoreapanthaica Prain et Burk"、"参薯 Dioscorea alataL."、"山薯(广东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ill"。可归类于:山药(药典品);黄山药(药典品),包括地方炮制规范的广山药、福建山药的褐苞薯蓣;再者是温山药的参薯或山薯。但从大的归类可归属于山药和广山药,即山药和广山药,山药仅薯蓣一种,广山药即包含"黄山药"、"温山药"、"福建山药",只是地方叫法不同罢了。在广东广西,也习惯将参薯或山薯做广山药用。 从整体山药与广山药传统加工方法(即均为按怀山药硫熏搓圆工艺,药典上黄山药非此法)的性状上来讲,山药没有广山药白,粉性上广山药要更强,广山药手摸更容易白粉染指,质地上,山药要实于广山药,断面或切面看,广山药更细腻,而山药有明显的浅红棕色筋脉点,外表看,广山药残留的内皮呈米黄色或灰黄色,而山药则呈浅棕色或黄棕色,山药常残存有棕色的棕眼,广山药几乎很难看到;口感上,山药微甘微酸,略有黏性,具山药特有的味觉,而广山药则酸味稍强,如同嚼面粉。 下图:怀山药 下图:广山药 下图:木薯 下面细化一下在同等新陈加工条件下(黑皮货),不同产地以及不同品种的性状区别列表如下: 山药 黄山药 温山药 广山药 福建山药 木薯 标准 药典 药典 浙江炮规 广西炮规 福建炮规 伪品 主产地 河南焦作 河北 山东 广西广东 广西广东温州 广西广东 广西广东福建 广西广东 别名 怀山药 淮山药、广山药 假山药 基原 薯蓣 褐苞薯蓣 参薯、山薯 褐苞薯蓣 参薯、褐苞薯蓣 大戟科木薯 色泽 灰白、白 白 白 白 极白 粉性 强 强+ 强++ 强+++ 强++++ 染指情况 无或轻 轻 易 极易 质地 坚实 稍泡松 稍脆 较酥脆 维管束 均匀散布,明显 均匀散布,较明显 均匀散布,不太明显 均匀散布,不明显 蔬,偏在一边或近外边处成环或弧 外表面 常残存有浅棕色或黄棕色的内皮及棕色的棕眼痕 常残留有米黄色或灰黄色的内皮 光滑粉白,偶有黄皮 切面 平整,涩或稍滑 平整,涩或稍滑 有小凹窝,滑 平整光滑 平整很光滑 口感 微甘微酸,略有黏性 酸味稍强,如同嚼面粉 酸,如嚼面粉 其它 整个切面基本一致 有的有木心或一边有纤维丝 至于无硫片、铁棍山药、小白嘴等,在这里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