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朱买臣妻子形象的嬗变及原因分析


  郭林璐 朱琳畅
  【摘 要】朱买臣妻子历来被不断地再创造,本文从文本入手,分析朱买臣妻子的形象从《汉书》到《警世恒言》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嬗变。最后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世人对朱买臣妻子态度转变的原因及意图。
  【关键词】朱买臣妻子;朱买臣;《汉书》;《警世恒言》
  一、朱买臣本事中妻子形象分析
  朱买臣的本事见于班固所著的《汉书》第六十四卷上朱买臣传。据《汉书》记载:"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之后,朱买臣因贵人严助推荐,得汉武帝赏识,被授予会稽太守。"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朱买臣在途中遇到故妻及她的丈夫一同在修路,"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在朱买臣故事的最初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朱买臣妻子是主动要求离婚的,原因是朱买臣今已四十余矣,"家贫"却"不治产业",卖薪时"行且诵书",朱买臣的妻子数次阻止朱买臣,"买臣愈益疾歌",妻子感到羞耻,认为等到买臣功成名就之时,早已饿死沟中,因此毅然决然地与朱买臣离婚。
  第二,班固笔下的妻子形象并非"十恶不赦"。首先,朱买臣家贫,常艾薪樵,其妻亦负戴相随,以及朱买臣在挽留妻子时说"女苦日久",可见朱买臣的妻子是很贤惠的,帮助朱买臣分担家庭的重压,与朱买臣共苦多年。如果朱买臣妻子真是贪图荣华富贵之人,想必也不会与朱买臣共苦多年。其次,朱买臣在与妻子离婚后,一日偶遇故妻及她的丈夫,他们"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这一个细节足以证明朱买臣妻子的形象是善良、淳朴的。
  第三,朱买臣的妻子是一个内心敏感,爱面子的人。朱买臣的妻子提出离婚的导火线是"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朱买臣的妻子对于朱买臣卖薪歌道的不合常理的行为感到羞耻。其次,在朱买臣新官上任之后,接故妻与她的丈夫到太守舍。一个月后,妻子上吊自杀。朱买臣妻子被接来太守舍后,她的生活质量相比起之前有所提升,但她却选择了自杀,相比起悔恨曾经的"弃夫"行为,精神上难以忍受寄人篱下的折磨才是更主要的原因。
  二、从《汉书》到《警示恒言》看朱买臣妻子形象的嬗变
  朱买臣的故事从《汉书》到《警世恒言》在内容和细节上有许多增添。我们研究妻子形象的嬗变,必然也要研究朱买臣形象的嬗变。
  第一,朱买臣的形象被拔高。首先,关于朱买臣"艾薪歌道"一段,《汉书》中的记载是"(朱买臣)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朱买臣在遭妻子数次阻止后"愈益疾歌",仿佛有意与妻子作对一般。从这一行为中,我们不难发现朱买臣虽然已经四十有余,却不安天命,认为自己不会是永远的卖薪之徒。《警世恒言》中省略了关于朱买臣"愈益疾歌"的行为,增加了其余的细节:"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戏侮,买臣全不为意。"朱买臣卖薪不争价钱,被轻薄之辈戏侮全不为意,这些细节将朱买臣塑造成了一个老实,出挑于泛泛之辈的形象。相比起《汉书》里的朱买臣"愈益疾歌",狂妄自大的成分大幅度减少。
  其次,朱买臣被休时悲情色彩增添。在《汉书》中,朱买臣面对妻子提出离婚的要求,"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朱买臣明知妻子与他久苦日,每次朱买臣卖薪时,妻子亦负戴相随。然而当妻子对他感到绝望提出离婚之时,却笑曰:"待我富贵报女功。"其态度不见对妻子的歉意。在《警世恒言》中,朱买臣在妻子离去后感慨不已,题了四句诗,成功塑造了一个被负心的痴情书生形象。
  嫁犬逐犬,嫁鸡逐鸡。
  妻自弃我,我不弃妻。
  在朱买臣故事的嬗变中,朱买臣及其妻子一直被世人放置在对立面,两者的形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研究朱买臣形象的嬗变,可以从侧面推测出妻子形象的嬗变。
  妻子刻薄的形象大幅度增加。在《汉书》中妻子提出离婚时的理由是:"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然而在《警世恒言》中却增加了许多羞辱朱买臣的话:"那算命先生见你痴颠墨阳,故意耍笑你,你休听信。到五十岁时连柴担也挑不动,饿死是有分的,还想做官!除是阎罗王殿上少个判官,等你去做!"甚至在描写妻子离开时,写道"拜了两拜,欣然出门而去,头也不回,"妻子语言中的咄咄逼人,离去时的一系列动作,都描绘了一个刻薄的妇人形象。
  三、朱买臣妻子形象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文学家追求戏剧化效果
  班固是用较为客观地视角去看待这一个事件,但是发展到后来,人们希望有更多的细节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在一个男权体制下的社会,必然会主观偏向一开始被抛弃的朱买臣。因而朱买臣的形象在故事的戏剧化嬗变中被不断拔高,而妻子的形象则被不断压低。例如在朱买臣妻子与朱买臣离婚时,两人之间的对话,朱买臣引经据典可见其满腹诗论,妻子满口粗俗、刻薄的话。以及后来增加的"覆水难收"的情节也极其明显地表明了作者的主观倾向。
  (二)统治者加强程朱理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在明代,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定下了教化、善俗、致治的治国方略,着重于重建封建统治秩序,尤其是礼法道德秩序,在永乐年间又进一步强化。朱元璋在位时期,大力表彰节妇烈女。
  清代统治者亦着意大力提倡、宣扬贞节。顺治年间就提出把"守贞殉节"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倡导,雍正亦说过:"朝廷每遇覃恩,诏颖内必有旌表孝义贞节之条,实系钜典。"统治者加强程朱理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他要求知识分子维护封建伦理纲常,而对于妇女则大大强化贞节思想。理学家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理想的道德原则,要求妇女在丈夫死后寡居守节,不得改嫁再嫁,"饿死事极小,失節事极大"成为不许妇女再嫁的金科玉律。在明清两代,因朝廷和官府不遗余力的宣传鼓吹,加上社会舆论的影响、宗族和礼法规范的约束限制,贞节观念也从上层社会逐渐深入民间,失节的行为受到社会普遍的鄙视。
  【参考文献】
  [1]邓大情.朱买臣故事在小说戏曲中的嬗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64-67.
  [2]于召玉.封建贞操观念演化的一面镜子——简析朱买臣离婚故事的不断变形[J].渤海学刊,1987(02):71-76.
网站目录投稿:忆夏